原創精選> 正文
2025-10-16 08:29
- 美聯儲褐皮書:就業趨穩但通脹壓力仍存
- 交易員豪賭美聯儲年內「超常規」降息50基點
- 挑戰英偉達! $AMD 獲甲骨文訂單后股價大漲9%
- 臺積電股價再漲3%,將於今日公佈Q3財報
- 三花智控否認獲得特斯拉機器人大訂單
周三美聯儲發佈的最新褐皮書顯示,美國經濟活動在近幾周幾乎沒有變化,就業水平總體保持穩定,但通脹和關税帶來的成本壓力依然存在。報告指出,整體消費者支出略有下降,而投入成本上升的現象在多個地區普遍存在。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三表示,他可能會去最高法院聽取重大關税案件的口頭辯論,這可能決定他目前的保護主義貿易議程的命運,最高法院定於11月5日就關税案聽取辯論。
今年市場的每一次動盪,從4月的關税恐慌到9月的科技股回調,在華爾街都引發了相同的條件反射:加大ETF買入。這種集體衝動如今已推動美國ETF的資金流入突破1萬億美元,創下該行業有史以來最快的資產吸納速度。
分析師預測,2025年全年ETF資金流入額可能達到1.25萬億美元左右,資金流入速度刷新了該行業30年曆史中的所有紀錄。
期權近期交易活動顯示,市場正在積累押注——美聯儲可能在本月晚些時候或12月的會議上降息50個基點。這一幅度超過了當前利率互換市場所定價的兩次25個基點降息。部分人士預計,美國政府停擺結束后密集發佈的數據將提供更多經濟疲軟的證據,為進一步降息提供支撐。
市場研究公司Rho Motion表示,受中國市場強勁需求和美國税收抵免熱潮的推動,9月份全球電動汽車的銷量同比增長26%,達到創紀錄的210萬輛。,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銷售市場。
國際金價突破4200美元關口,續創歷史新高。由於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加劇,投資者正大量湧入黃金市場以對衝風險。同時鮑威爾講話強化了市場對降息的押注,導致美元承壓,這進一步為金價提供了支撐。
美股三大股周三指漲跌不一,納指漲0.66%,道指跌0.04%;摩根士丹利、美銀績后大漲逾4%,兩家大行Q3盈利均超預期;AMD大漲9.4%,西部數據漲6.5%;臺積電大漲2.96%,將於今日公佈Q3財報。
AMD日前贏得了一筆來自甲骨文的大額人工智能(AI)芯片訂單,這表明該公司在蓬勃發展的AI芯片市場上對英偉達的追趕取得了進展。根據周二發佈的聲明,甲骨文雲基礎設施(OCI)將從2026年第三季度開始在其數據中心部署5萬枚AMD即將上市的MI450 AI芯片。
臺積電將於周四公佈第三季度業績,市場預期Q3淨利潤同比增長26%再創新高;最新供應鏈信息顯示,憑藉人工智能(AI)芯片的爆發式增長,英偉達有望首度超越蘋果,成為臺積電最大客户。
摩根士丹利Q3業績全線超預期,投行業務反彈成亮點,股票業務貢獻核心動能。摩根士丹利第三季度淨營收182.2億美元,同比增長18%,超出預估166.4億美元;第三季度每股收益2.80美元,股本回報率18%,超出預估13.4%。
蘋果公司如期發佈自研M系芯片的第五代新品,首發搭載M5芯片的3台設備,分別是14英寸MacBook Pro、iPad Pro,以及Vision Pro,芯片似乎也是這些產品最大的升級點。三款產品都是10月17日開始接受預購,10月22日正式發售。
華盛美股夜盤重磅上線!24小時交易不間斷
華盛通正式上線美股夜盤交易功能,讓您在非常規交易時段也能立即入市,把握這些瞬間的市場變動。無論是財報、經濟數據發佈,還是國際突發事件,您都可以利用夜盤交易快人一步,搶先佈局。
三花智控公告,近日,公司關注到網絡媒體上有大量關於三花智控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傳言。經覈實,公司針對上述傳聞事項説明如下:以上關於三花智控獲得機器人大額訂單的傳言不屬實;公司也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2025年10月15日公司亦未接受任何媒體的採訪。
藍思科技消息,蘋果公司首席運營官Sabih Khan一行10月14日到訪江蘇泰州藍思精密,據悉,目前藍思的蘋果供應鏈業務涉及到 iPhone、Apple Watch、Mac 和Apple Vision Pro等多條產品線。
經濟事件和數據
美聯儲公佈經濟狀況褐皮書
美聯儲理事沃勒發表講話
美國至10月11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萬人)
美國9月零售銷售月率
美國9月PPI月率
港股新股
港股財報
中國鐵塔、福耀玻璃
美股財報
盤前:臺積電、印孚瑟斯、美國和眾銀行、ABBNY、紐約梅隆銀行、威達信
盤后:盈透證券
直播預告
【10月16日 14:00直播】臺積電 (TSM.US) 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電話會
華盛直播獨家上線全新實時字幕功能!煥新升級等你體驗,更多精彩直播敬請關注直播中心!詳情點擊>>
以上是今天的華盛早報,歡迎留言討論,祝您投資順利!
風險提示: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投資者須評估本身的財政狀況、投資目標、經驗、承受風險的能力及瞭解有關產品之性質及風險。個別投資產品的性質及風險詳情,請細閲相關銷售文件,以瞭解更多資料。倘有任何疑問,應徵詢獨立的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