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6 04:36
楊光祖
那年六月初的一天,清晨,天很藍很藍,風不大,卻涼爽,太陽也早升到了天空。我們一行去看巖畫。
出了城,一直向嘉峪關方向而去,然后再拐往西北,那里就是懸壁長城。不久,車到了水門。這里是進黑山的必經路,我們下車,景色真是迷人。水寨給人的感覺非常好,似乎回到了古代。在這乾旱的戈壁灘有此一泓清水,怎麼看着都愜意。
路很顛簸,其實也不是路,只是殘留着車轍。不過,很快到了黑山溝口。爲了保護巖畫,溝口被封了,車進不去。我們便下車,背上乾糧進山了。
呵,真美。同行的當地人剛走了幾步,就驚歎起來,慨嘆作為嘉峪關人竟然不知道這麼好的地方。看着越來越偉岸的峽谷,那灰白色的美麗的花崗岩,經過多少年風雨的沖刷,化成各種形狀,給人無窮的遐想。而谷里小路曲折,曲徑通幽,更增添了許多迷韻。天上老鷹盤旋,已是久違了;峽谷里紅柳叢生,白刺一叢一叢。時而還會遇到小水灘,偶爾更有小泉,雖然無魚,但是小蝌蚪優遊水里,倒別有一番情趣。巖壁上經常會冒出一叢野花,那種紅紅的顏色,讓人心驚。誰能想到在這深山里,會有如此景緻。同來的幾位當地人已經感嘆多次了,為自己作為嘉峪關人而不知此峽谷,深深慚愧,其實,更多的是遺憾。更讓人驚歎的是我們遇見了鎖陽,生在白刺的根上,距離白刺身子有一點距離,在土坎下面,在崖壁,那種鮮艷的深紅,令我折服。怎麼也想不到戈壁上會有如此驚艷的東西。
已經沿着峽谷,在滿地石子中走了一個多小時,還沒有遇到巖畫,卻遇到了一個簡易石頭房,是放羊娃住的,里面有炕、鍋臺、煤油燈,很有意思。想起自己兒時的放羊經歷,留影一幀以作紀念。
看,巖畫。前面帶路的導遊小夥喊着。我們急忙趕過去,見岩石上畫着許多東西,大多是動物了。而且畫面很小,沒有導遊指點,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來。這里的石壁不再是花崗岩,而是黑巖,塊面都不大,稜角很多。那些巖畫大多畫於戰國時期,是當時遊牧在這里的人們的作品了。我湊上去,細細地看,很佩服古人的眼光,他們表現得有力。這些畫一般都是用石頭敲上去的,兩千多年了,雖大都已經湮滅不見,可仍然能留下這些,已是很不容易了。藝術的起源,真的是一個謎。那個時候,這些遊牧的人羣,也竟然有閒情把自己的生活刻到這些岩石上。這些巖畫內容豐富,題材多樣,那些牛羊,栩栩如生;打獵場面,情形緊張,人物造型都極好。想不到,那個時候,人們就有如此功力,真是無法相信。當然,有些巖畫,可能也有祭祀,或者宗教的作用。記得寧夏賀蘭山的巖畫,就頗多宗教色彩。可惜,我沒有巖畫的知識,對於這些珍貴的遺產,無法做出更深的賞鑑與研究。面對它們,我只能懷抱一種敬畏之心,感受着一種美的陶醉。
大家在這些巖畫旁,留戀不忍離去,古人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們。迎着陽光,我站在畫旁,留影,想把自己攝進古代去。
太陽已經很高了,時候已是正午,大家不得不離開了。我們從溝里慢慢走出來,回到前面的峽谷,谷底雖有陰涼,但氣温仍是極高。幾個人都不説話,沉默地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