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廣州力求「算」出人工智能產業突破口

2025-10-16 02:12

算力算法作為產業關鍵環節,廣州正着力其中能獲得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

近日,琶洲算法大賽在廣州海珠舉行,賽事吸引了來自全球的參賽隊伍,從規格和規模上已成為國內算法領域的「頂流」賽事。廣州一方面在算力算法的前沿領域增加曝光度,另一方面在應用領域也深耕多時,記者在各區走訪發現,AI智能體以驚人速度進化,不僅走進尋常百姓家,更與千行百業深度鏈接起來。

有專家認為,廣州在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方面需要一個突破口,而算力算法作為產業關鍵環節,廣州着力其中能獲得產業發展獨特優勢。

■採寫 新快報記者 李應華

■攝影 新快報記者 郭晴

智慧大腦加持 為全運會注入「數字動能」

「AI本質是技術工具向價值引擎的進化。」在黃埔區舉行的夏季年會的AI賦能論壇上,多位企業家達成共識。當前,技術適配性不足、數據隱私風險高、行業知識壁壘厚等挑戰,正阻礙着AI在製造業、醫療、政務、金融等領域的規模化落地。

黃埔企業廣電運通自研的「望道」行業大模型,作為專注於政務和金融領域的垂直行業大模型,自2023年4月立項啟動研發,同年7月推出首個版本,如今已迭代至3.0階段,為多個行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政務領域,它採集廣東省內幾乎所有已公開和可公開的政府數據,經處理形成高質量行業知識數據集,再與通用知識數據集合成統一語料庫,對模型進行預訓練,同時創新神經網絡,提升對廣東省政務領域知識的處理能力。「望道」大模型可快速構建智能體應用,在廣州市各區政務系統已廣泛應用。「模型基於華為生態體系,採用國產原生算力,自主可控且適配性強。」廣電運通集團總工程師、研究總院院長田豐表示。

在全運會中,廣電運通等多家子公司藉助該模型相關技術,從廣州市體育場館智慧運營到AR導航統建系統,從AR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到嶺南文化場景互動,均實現了創新應用。

由廣電運通成員企業廣電信義打造的廣州市體育場館智慧運營管理雲平臺,以物聯網、大數據、AI、數字孿生及5.5G&WiFi7高速網絡為技術底座,構建了全場景智慧管理協同架構,提升應急效率。

AR導航統建系統將大學城體育中心、天河體育中心、廣州殘疾人運動中心、廣州體育館等多個體育場館統一納管,現場安裝3650個藍牙定位信標、藍牙道釘構成的藍牙定位網絡,結合北斗信號,保障用户室內無縫外切換導航至目標公共設施點和坐席,滿足觀眾及特殊羣體等用户的多樣化導航需求。「科技絕非冰冷的代碼,而是有温度的服務。」田豐表示,提供數字類服務的企業可以藉助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的平臺,以「數字底座」為跑道,以AI為引擎,為賽事注入強大的「硬核數字動能」。

渣土車智能識別、佔道經營皆能「算」出高效治理

除了政務管理,在民生領域廣州也有優秀的算法應用場景。廣州市白雲區智慧城管在8月底舉行的2025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數字政府」交流活動上,榮獲2025中國信息協會數據要素應用創新大賽「數字政府賽道」全國二等獎,並連續三年入選數字政府管理創新類案例。這也成為廣州白雲智慧城管2025年度獲得的第三個全國性獎項。

作為廣州市面積最大、常住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區,白雲區城市形態多樣,城市管理面臨巨大挑戰。近年來,白雲區城管局綜合運用物聯感知、機器視覺、數據智能、數字孿生、AIGC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能力,在全國率先探索「1+4+N」智慧城管新模式,成功打造以「部件可視化、考勤線上化、管理工單化、參與多元化」四條舉措為路徑,集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於一體的白雲智慧城管系統,賦能城市精「繡」「智」理。

該局依託視頻監控、傳感器等物聯感知設備,將263個環衞保潔、綠化管養、巡查檢查等城市管理社會化項目,1萬余名城管服務人員納入動態管理。通過選取153個重點卡口安裝450余支智能攝像頭、全國首創首推渣土車智能識別算法,實現建廢運輸全天候、全地域有力監控。

同時,依託視覺處理大模型,藉助區視頻匯聚平臺匯聚15萬余路各類社會面視頻監控和智能巡邏車,對店外經營、佔道廣告等各種城市管理問題進行智能識別、自動抓拍、生成工單,推動城市管理從被動處置走向主動發現。通過建設無人機自動機場,開發飛控平臺,研發了違法建設、建築垃圾等多個準確率全國領先的專題AI算法,實現無人機自動巡檢發現問題,效率較傳統人工巡查成倍增長。

白雲區城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深化智慧城管建設與應用,持續推進城市管理數字化轉型、智慧化發展,以數字化服務能力提升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為推動白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智慧。

全面佈局「通信、數據、算法、算力、場景」五大數字要素

記者從天河區瞭解到,天河區當前正在加快打造有全國影響力的人工智能融合創新先行示範區,力爭三年內人工智能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規模突破800億元。由龍頭企業引領,天河在AI產業發展上一方面夯實產業基礎,在算力、數據要素等方面強化保障,一方面開展硬核創新。

廣州數字科技集團(以下簡稱「廣州數科集團」)以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為主業,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平臺aiCore1 System為核心,全面佈局「通信、數據、算法、算力、場景」五大數字要素。

廣州數科集團是廣州市公共算力中心的投資、建設、運營主體,同時打造了算力指揮調度平臺,統籌廣州市5000p算力。在大模型方面,廣州數科集團已開發三個成熟應用的垂類大模型,為垂直領域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

縱觀廣州乃至全國的IT產業版圖,天河都有一席之地。天河軟件信息業佔據地區經濟半壁江山——從科韻路、天河智慧城,到如今的金融城板塊,都走出不少行業領軍企業,形成了全鏈條生態。網易、小鵬、UC、佳都、冠岳網絡等9家企業的10個大模型通過網信辦生成式人工智能備案,趣丸等43家企業的57個算法獲得國家網信辦深度合成服務算法備案,分別佔全市近三成。

這樣的成績並不意外。近年來天河在政策、場景、基建、產學研、創業孵化、人才招引、金融賦能等方面,圍繞壯大人工智能產業集羣同向發力,為天河「12126」產業體系強化支撐。

譬如,近日天河啟動了2025年天河區AI應用場景「揭榜掛帥」項目,相關部門充分摸查各類主體在生產經營各個環節有機嵌入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場景需求,為千行百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及人工智能企業匯集訂單資源,搭建供需對接平臺,配套技術專家和政策支持。天河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讓每個有價值的創新想法都能獲得破土而出的機會」。

專家點評

算力算法將成廣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突破口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認為,人工智能是未來產業的核心,穿透各個行業領域。目前來看,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早有佈局,整個產業鏈供應鏈中,算力算法是重要的關鍵環節,廣州只能有所為有所不為,尋求突破口,形成獨特優勢。

彭澎解釋,雖然廣州在算力算法上並沒有相較國內領先城市的絕對優勢,但是也有廣州超算中心、韶關算力中心等等支撐,也有一批高校、科研機構,當然更有世界第一的「深港穗創新集羣」的加持,更何況一大批與人工智能相關的世界級製造業企業集羣提供了大量應用場景,可以形成市場化力量,而這是世界級優勢。

此外,除了在技術環節搶佔制高點,廣州最大的優勢在於珠三角製造業基地,因此,人工智能的應用纔是科技創新的根本。彭澎建議,廣州一方面要在算力算法上站在微笑曲線的一端(研發),另一方面要在應用到產業方面站在微笑曲線的另一端(品牌/服務)。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