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資產反攻,A、港AI蓄力領漲,電子ETF、港股互聯網ETF勁升逾2.5%,資金高歌猛進,醫藥強勢回血

2025-10-15 19:52

  10月15日,A、港攜手反彈,滬指收漲1.22%重回3900點,創業板指領漲2.36%;港股方面,恆指終結7連跌收漲1.84%,恆科指大漲2.57%。

  究其原因,海內外利好消息共振:

  國內方面,國家統計局發佈最新物價數據顯示,9月PPI同比下降2.3%,降幅環比收窄0.6個百分點;核心CPI同比上漲1.0%,為近19個月以來漲幅首次回到1%。釋放積極信號。

  海外方面,美聯儲降息預期增強,鮑威爾保留了10月降息的可能性,被市場認為「鞏固了進一步降息的預期」。CME「美聯儲觀察」最新顯示,美聯儲10月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達97.3%。

  回到今日盤面,市場熱點輪番活躍,電力設備、電子漲幅居前,電子ETF(515260)場內價格勁漲2.63%。機構認為,AI正在推動電子產業鏈價值重塑,以AI算力需求爆發為代表的趨勢使電子產業鏈迎來新的增長空間。

  醫藥股全天走強,100%創新葯研發標的——港股通創新葯ETF(520880)場內價格漲逾2%;全市場唯一藥ETF(562050)、規模最大醫療ETF(512170)場內雙雙漲逾1%。

  10月17日將迎來ESMO(2025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等醫藥行業盛會,分析認為,四季度將進入醫保目錄調整等國內政策落地期,創新葯海外BD授權、國產創新葯三季報亦值得關注。

  此外,港股AI強勢反攻,阿里巴巴-W漲幅一度上探4.56%,核心資產——港股互聯網ETF(513770)場內大漲2.54%。國泰海通證券表示,基本面預期回暖+資金面持續改善,四季度港股或仍有新高,受益AI周期的港股科技或是行情主線。

  【ETF全知道熱點收評】下面重點聊聊電子、港股互聯網和醫藥幾個板塊的交易和基本面情況。】

  【無懼關税擾動,自主可控強勢上攻!半導體+消費電子攜手狂飆!電子ETF(515260)勁漲2.6%,生益科技漲停】

  電子板塊午后強勢拉昇,全天獲得近130億主力資金爆買!熱門ETF方面,一鍵雙拼「半導體+消費電子」的電子ETF(515260)場內價格勁漲2.63%。

  成份股方面,印製電路板(PCB)龍頭生益科技漲停,勝宏科技漲超6%,國產EDA概念股華大九天漲逾7%,果鏈龍頭立訊精密漲超5%,工業富聯海光信息中科曙光等個股亦大幅上漲。值得一提的是,或由於遭荷蘭不公正對待,此前連續兩日一字跌停的聞泰科技,今日止跌轉漲,收漲1.43%。

  消息面上,電子板塊重磅消息迭出,重點關注半導體、消費電子等方向:

  1、半導體方面,聞泰科技止跌轉漲!遭荷蘭不公正對待,背后推手曝光!

  聞泰科技旗下貢獻百億元營收的核心半導體資產——安世半導體,突遭荷蘭政府與法院的雙重限制。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這一事件的背后可能是來自美國的壓力與威脅。

  此前,特朗普表示將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EDA等關鍵卡脖子環節進入國產替代深水區,工業軟件國產化勢在必行。EDA是用於集成電路設計的軟件,是集成電路產業的戰略基礎支柱之一。華大九天的數字電路EDA覆蓋度已達80%。

  平安證券指出,在美國限制先進芯片出口中國,以及打壓國產算力芯片、國產大模型的行業大背景下,國產算力替代的緊迫性持續提升。

中信建投指出,科技摩擦加劇背景下,有望推動我國芯片廠商技術升級,加速AI芯片等高尖端科技領域突破。AI芯片領域國產替代有助於國內企業把握產業發展機遇,實現產業升級。

  2、消費電子方面,上海推動AI終端「做大做強」!智能眼鏡、手機電腦等獲點名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印發《上海市智能終端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6—2027年)》,其中提出,到2027年,上海市智能終端產業持續做大做強,總體規模突破3000億元,打造3家以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消費級終端品牌,培育2家領軍企業,實現三個「一千萬」台規模,即AI計算機、AI手機、AI新終端規模各達到千萬台以上。

中信證券表示,AI持續強勁,半導體周期處於上行通道,泛工業接棒消費電子也進入復甦階段。AI仍將是半導體產業向上成長的最大驅動力,一方面雲端AI需求持續,另一方面終端AI應用有望加速落地,並且中國半導體廠商在后續AI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受益程度有望顯著提升。

  展望后市,華創證券認為,AI正在推動電子產業鏈價值重塑,以AI算力需求爆發為代表的趨勢使電子產業鏈迎來新的增長空間。電子行業目前仍處於創新階段,未來需經歷終端創新突破、業績釋放、利潤爆發等階段,實現快速發展。

  【創「芯」科技,硬核崛起】

  一鍵雙拼「半導體+消費電子」的電子ETF(515260)及其聯接基金(A類:012550/C類:012551)被動跟蹤電子50指數,重倉半導體、消費電子行業,匯聚AI芯片、汽車電子、5G、雲計算、印製電路板(PCB)等熱門產業,前十大權重股囊括市場熱議的「紀連海」(寒武紀、工業富聯、海光信息)。

  【港股AI反攻,阿里巴巴上探逾4%,港股互聯網ETF(513770)大漲2.5%,機構:AI仍是主線】

  繼美聯儲「放鴿」,港股迎來止跌反彈,科網龍頭漲勢不俗,阿里巴巴-W漲幅一度上探4.56%,收漲3.86%;嗶哩嗶哩-W漲超4%,小米集團-W、美團-W漲逾1%,騰訊控股收漲0.97%。

  重倉互聯網龍頭的港股互聯網ETF(513770)高開高走,場內價格收漲2.54%,終結4連跌,重返60日均線上方,全天成交額8.7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互聯網ETF(513770)盤中有明顯的溢價交易,顯示買盤資金態度強勢。近段時間以來伴隨行情波動,資金密集吸籌,上交所數據顯示,港股互聯網ETF(513770)近4日連續獲資金淨流入1.3億元。

  分析指出,近期港股波動加大,或主要受關税不確定性影響。但展望中長期,對港股不必悲觀。原因有:

  一,全球處於降息周期,貨幣寬松背景下,股市仍有上漲空間;

  美聯儲持續降息預期升溫,港股或將。究其原因,美聯儲降息往往伴隨着全球資金再配置,港股科技在全球市場具備估值優勢,有望吸引海外資金流入,疊加南向資金持續增持,支撐其進一步向上發力。

  二,AI產業趨勢不可阻擋,中國AI產業加速,港股科技龍頭仍有上漲空間;

  今日阿里巴巴旗下通義千問官宣 Qwen3-VL 系列再添新成員 ——Dense 架構的 Qwen3-VL-8B、Qwen3-VL-4B 模型開源上線。此前阿里宣佈成立「機器人和具身AI小組」,騰訊的混元圖像大模型登頂全球盲測第一等,AI產業持續強催化,互聯網龍頭或已轉向「AI賦能」帶來的全新增長曲線,有望帶來估值重塑。

  三是經濟基本面和企業盈利改善預期。機構提示,后續中美談判進展及APEC峰會;美聯儲后續降息的節奏及力度;市場對中國經濟韌性、人民幣匯率和企業盈利前景的再評估;增量政策等都是重要的觀察窗口。

  展望后市,國泰海通證券表示,基本面預期回暖+資金面持續改善,四季度港股或仍有新高。一方面,互聯網敍事轉向「AI賦能」疊加政策加碼,港股基本面預期有望回暖。另一方面,外資超預期迴流疊加南向資金持續流入,強化港股增量資金市場。結構上,受益AI周期的港股科技或是行情主線。


具體來看,浙商證券認為,依據AI進展,港股互聯網公司可以分為兩類,一則,以通用大模型和雲計算為核心方向,代表性公司有阿里巴巴、騰訊等;二則,以垂類應用為突破口,代表性公司有美圖、快手等,兩類公司的AI業務正迎來快速發展期。

  港股互聯網ETF(513770)及其聯接基金(A類017125;C類017126)跟蹤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阿里巴巴-W、騰訊控股、小米集團-W是其前3大權重股,權重佔比分別為18.92%、15.60%、11.54%,前10大持倉匯聚各領域互聯網龍頭公司,合計佔比超73%,龍頭優勢顯著,為港股AI核心標的。

  今年以來,在AI概念加持下,互聯網板塊的彈性明顯更高,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較恆生科技指數明顯超額,領漲彈性突出。

  注: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近5個完整年度的漲跌幅分別為:2020年,109.31%;2021年,-36.61%;2022年,-23.01%;2023年,-24.74%;2024年,23.04%。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

  此外互聯網板塊估值更低,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最新市盈率PE僅26.69倍,位於近10年32.79%分位點的中低位水平,不僅顯著優於美股、A股科技,比同期恆生科技市盈率歷史分位(38.31%)還要低。

  港股互聯網ETF(513770)最新規模已突破110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內日均成交額超6億元,支持日內T+0交易,不受QDII額度限制,流動性佳!

  【回血!A股最大醫療ETF收復失地,港股通創新葯ETF(520880)反彈超2%!資金高歌猛進,做多時刻到了?】

  連續調整后,AH醫藥資產終於迎來反彈,創新葯大口回血,CXO等相關產業鏈同步上行。

  A股方面,CXO反彈集體,九洲藥業大漲6%,康龍化成昭衍新葯漲超4%,規模最大醫療ETF(512170)場內收漲1.34%收復上日失地,全天成交5.89億元。

  近日醫療ETF(512170)圍繞60日均線震盪,巨量資金開始「抄底」,近3日累計淨買入超6.75億元。今日512170尚未收復60日線,或仍處於買盤區域。

  A股創新葯集體走強,華海藥業領漲7.59%,興齊眼藥三生國健海思科齊漲逾5%,全市場唯一藥ETF(562050)重倉創新葯,場內漲1.88%終結四連跌。

  港股創新葯漲勢更甚,100%創新葯研發標的——港股通創新葯ETF(520880)午后穩步上行,場內收漲2.12%,全天成交3.75億元。

  37只成份股35股收漲,綠葉製藥領漲8.31%,亞盛醫藥-B、樂普生物-B、科倫博泰生物-B集體反彈逾5%,百濟神州、中國生物製藥等核心權重股均收紅。

  從日K來看,港股通創新葯ETF(520880)當前仍處於所有均線下方,或仍處於低吸窗口期。近日來已有資金開始加倉,近3日增倉超1.29億元,近20日累計淨買入6.99億元。

  資金動力來自何處?綜合消息面和機構研判來看,創新葯后續催化密集,或於四季度迎來第二波行情。

  催化劑方面,2025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年會定於10月17日至10月21日在德國柏林舉行。從目前大會公佈的摘要看,多項中國創新葯的重磅研究成果獲得「最新重磅摘要」,繼上半年美國腫瘤學大會(ASCO)后,中國創新葯有望再次閃耀世界。

  BD方面,日前諾誠健華達成1億美金首付款、總價超過20億美金BD交易。國金證券指出,年底全球創新葯產品授權合作密集,創新葯板塊行情靜待BD持續催化。

  流動性維度,美聯儲9月宣佈降息之后,隔夜再度「放鴿」,鮑威爾暗示保留了10月降息的可能性。港股對全球流動性較為敏感,港股通創新葯板塊有望受益。

  注:根據滬深交易所數據,截至2025.9.30,醫療ETF規模264億元,在全市場醫藥類ETF中規模最大(1/50)。藥ETF是全市場首隻也是目前唯一跟蹤中證製藥指數的ETF。

  特別提醒:近期市場波動可能較大,短期漲跌幅不預示未來表現。請投資者務必根據自身的資金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理性投資,高度注意倉位和風險管理。
數據、圖片來源:滬深交易所等。

  風險提示:電子ETF及其聯接基金被動跟蹤中證電子50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8.12.31,發佈於2009.7.22;港股互聯網ETF及其聯接基金被動跟蹤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16.12.30,發佈於2021.1.11;港股通創新葯ETF及其聯接基金被動跟蹤恆生港股通創新葯精選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20.12.31,發佈於2023.7.17。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不作為任何個股推薦,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投資方向。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閲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公司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人應當認真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產品。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並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根據基金管理人的評估,電子ETF(515260)風險等級為R3-中風險,適宜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港股通創新葯ETF(520880)、港股互聯網ETF(513770)、醫療ETF聯接基金風險等級為R4-中高風險,適宜積極型(C4)及以上的投資者,適當性匹配意見請以銷售機構爲準。銷售機構(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銷機構和其他銷售機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以上基金進行風險評價,投資者應及時關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適當性意見,各銷售機構關於適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銷售機構所出具的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評價結果不得低於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風險等級評價結果。基金合同中關於基金風險收益特徵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基金產品並自行承擔風險。中國證監會對以上基金的註冊,並不表明其對該基金的投資價值、市場前景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基金投資須謹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