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5 17:24
(來源:摩熵醫藥大數據)
10月14日,上海$復旦張江(688505)對外發布公告,其全資子公司泰州復旦張江藥業按照3類仿製藥標準申報的奧貝膽酸片上市申請,未能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准。
拒批的主要原因是:該藥作為國產仿製藥,其海外參比製劑原研在國外未獲得常規批准,鑑於目前原研上市后研究結論明確缺乏確證的獲益且存在嚴重風險,認為現有資料無法充分支持該藥物按照3類仿製藥常規批准的技術要求。
1.25億首仿投入打水漂,國內研發全線折戟
奧貝膽酸是由美國Intercept製藥公司研發,是一種法尼醇X受體(FXR)激動劑,是全球第一個進入III期臨牀的NASH藥物,曾被認為有望成為首個獲批上市的NASH適應症藥物。最早於2016年5月獲美國FDA批准上市,成為20年來唯一獲批的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重磅藥物。
據摩熵醫藥數據顯示,奧貝膽酸在2016至2021年的全球銷售額呈現穩步增長后趨於穩定的態勢:2019年約為2.5億美元;2020年增至3.1億美元,同比增長25.3%;2021年攀升至3.63億美元,后續幾年穩定在3億美元左右。
復旦張江早在2020年7月就完成了該藥物的人體生物等效性研究試驗,去年10月向國家藥監局遞交上市申請並獲受理,今年6月完成了註冊現場覈查工作,但最終未能通過審批。
截至目前,復旦張江在奧貝膽酸片項目上累計投入約1.25億元,這筆鉅額資金如今化為泡影。該藥在國內多次被拒,今年9月1日,南京正大天晴的奧貝膽酸片也被下發未被批准通知件,至此正大天晴該品種的所有上市申請已全部失敗。
2020年12月,$恆瑞醫藥(600276)就遞交了奧貝膽酸的上市申請並獲受理,但直至今日仍未批准。
此后,正大天晴迅速啟動了該藥品的III期臨牀試驗,並針對不同研究目的開展了兩次試驗:
其一,評估奧貝膽酸片與熊去氧膽酸(UDCA)聯合使用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其二,探究奧貝膽酸片在膽管炎治療中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然而,這兩項試驗結果均不盡人意,前者於今年8月5日被駁回,后者於9月1日也遭遇了相同的駁回結局。鑑於III期臨牀試驗成本高昂,正大天晴此次投入巨大卻全部折戟,着實令人惋惜。
在國內針對奧貝膽酸片仿製藥申報的還有康弘藥業、華潤三九醫藥、成都倍特藥業、四川科倫藥業、揚子江藥業集團等頭部企業,這些企業是否會重蹈覆轍,還是能另闢蹊徑,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原研「滑鐵盧」,全球市場接連受挫
自2017年起,針對奧貝膽酸的安全性警報接連不斷。FDA接到多起和奧貝膽酸相關的嚴重肝損傷甚至死亡報告,此后還將奧貝膽酸列入「黑框警示」,並限制其用於肝硬化的PBC患者。FDA曾通告稱,在奧貝膽酸上市后臨牀試驗評估中,接受奧貝膽酸的患者與接受安慰劑的患者相比,肝臟移植和死亡的風險都更高。
2023年10月,歐洲藥品管理局(EMA)評估認為奧貝膽酸的現有數據無法證實其臨牀獲益,並建議撤銷上市許可。2024年9月,歐洲委員會(EC)正式撤銷了奧貝膽酸在歐洲的上市許可。今年9月11日,Intercept Pharmaceuticals宣佈,應美國FDA要求,自願撤回奧貝膽酸在美國市場的銷售。同時,FDA暫停了所有涉及奧貝膽酸的臨牀試驗。這一系列舉措,讓奧貝膽酸在全球市場遭遇了「滑鐵盧」。
儘管奧貝膽酸原研藥和仿製藥的研發都遭遇了重重困難,但我國NASH藥物市場的潛力卻不容小覷。據摩熵諮詢數據統計,我國NASH藥物市場規模亦將保持快速增長趨勢,2024年,我國NASH藥物市場規模約為16億元,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增長至365億元,在2025年至2030年期間,我國NASH藥物市場的複合增長率預計為61.4%,未來前景十分廣闊。
國內藥企能否在NASH藥物市場這片藍海中破浪前行,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還需要時間來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