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TMT Notes | 博通/臺灣ODM/美光/臺積電3Q/京元電/阿里重構

2025-10-15 06:54

(來源:納指彈幕組)

*原則:  定期更新, 專注美股TMT及配套供應鏈;僅轉述歸納外資研報觀點,不展示研報原文,保護研報版權;無精力做知識星球, 不代找研報, 不提供投資建議。

25/10/15, 周三, 6:50 A.M. 中國時間

📌摘要: 

納指-0.76%, 盤中鮑威爾演講稱就業下行風險顯著,或接近停止縮表;AI半導體表現低迷:

  • ALAB -19%(ESUN在OCP大會強調Scale-up聯盟, 替代UA-Link)

  • Sandisk -5.4%(此前位置較高, 有profit taking)

  • NVDA -4%(OAI與AVGO和AMD近期的密集合作消息引發擔憂.

📌外資行觀點歸納: 

博通宣佈與OpenAI達成10GW級AI合作大摩(J. Moore, 25/10/14)

博通宣佈與OpenAI簽訂多年合作協議,將在2026年至2029年間部署10GW規模的AI加速器與機櫃系統,OpenAI預計成為其第五個定製XPU客户。此次合作涵蓋以太網、PCIe及光通信組件,凸顯博通在AI硬件生態中整合網絡解決方案的能力。

大摩認為該合作具積極意義但具理想化色彩,10GW部署取決於融資與技術執行,單一私企難以實現如此規模。機構上調博通2027年AI數據中心收入預測約80億美元至732億美元,同時下調毛利率至69.4%。目標價由382美元上調至409美元,維持「增持」評級,長期看好ASIC及網絡業務增長潛力。

臺灣ODM三季度業績符合預期,四季度GPU服務器出貨回升JPM(G. Hariharan, 25/10/12)

臺灣服務器ODM三季度營收整體符合預期,受上半年關税前備貨影響,普通服務器出貨放緩,GB200/300出貨低於預期但預計四季度在GB300帶動下顯著回升。AWS AI ASIC需求強勁但或在未來兩個季度出現階段性空檔。PC ODM三季度出貨環比增長3%,四季度預計季節性下滑。顯卡與主板出貨趨弱但GPU供應改善。iPhone 17需求好於預期,JPM上調全年產量預估3%至9,600萬部。偏好鴻海>廣達>緯穎>緯創,並看好Delta、聯想及華碩受益於AI與PC周期復甦。

美光估值高企但DDR5動能強勁支撐上行大摩(J. Moore, 25/10/13)

大摩承認上調評級時機偏晚且估值偏高,但認為強勁的短期動能仍主導走勢。DDR5與NAND市場供需逆轉,漲價幅度遠超市場預期,服務器DRAM短缺程度接近2018年高點,或帶來顯著上修空間。雖然HBM領域競爭激烈、三星佔比上升且HBM4開發稍滯后,但美光在HBM3e中有望穩住市佔率。機構指出,美光當前市值對應約4倍賬面價值與50倍自由現金流倍數,估值確實昂貴,但市場上修潛力仍大,維持積極觀點。

京元電(KYEC)取消增資計劃但產能擴張進度不變大摩(C. Chan, 25/10/12)

KYEC公告撤回募資計劃,引發市場對AI需求及2026年資本開支資金來源的擔憂。大摩與管理層溝通后確認AI測試需求依然強勁,公司在AI芯片測試領域市佔率穩固。KYEC現有可動用銀行授信額度約580億新臺幣,足以覆蓋2026年約150億新臺幣的資本開支;若支出超過400億,公司可進一步擴大授信。預計2026年營收同比增長逾30%,顯著高於市場預期的15%至20%,維持「增持」評級。

臺積電3Q Preview

大摩(C. Chan, 25/10/12)

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税UBS(N. Zhang, 25/10/13)

特朗普威脅自11月起對所有中國商品再徵100%關税,並擬擴大出口管制、推迟與中方會晤。近期美方接連新增中國企業至「實體清單」,並出台針對中國航運及航空的新限制;中方則實施對等港口費、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並對稀土及電池材料設出口管制。UBS認為,雙方在APEC前可能維持強硬姿態但避免實質衝突,峰會仍有緩和機會。若關税落地,將直接拖累中國GDP約1個百分點,政府預計將通過更強財政刺激與降息對衝。

iPhone 17需求超預期推動2025年出貨上調JPM(G. Hariharan, 25/10/01)

JPM上調2025年iPhone EMS組裝預估至2.51億部,同比增長6%,主要受iPhone 17系列需求強勁帶動,尤其是基礎款與Pro Max型號。機構指出,維持售價但提升儲存容量及中國市場補貼共同推升需求,發佈后三周交貨周期顯著延長。下半年iPhone組裝量預計達1.47億部,同比上調3%。長期看,蘋果將在2026至2027年推出更多新形態機型,包括17e、摺疊屏與18系列。看好Largan、Genius及立訊精密受益於光學升級與組裝業務增長。

OpenAI 10GW擴建將加劇AI供應鏈緊張JPM(G. Hariharan, 25/10/03)

OpenAI計劃未來四年建設10GW AI算力,約對應8萬台GB200 NVL72機櫃,總投資達4,000至5,000億美元,將顯著收緊2026年AI供應鏈。主要支出仍由NVIDIA主導,其次為AMD MI450與Broadcom ASIC項目。TSMC、ASE、Unimicron及Ibiden將是半導體環節最大受益者;SK海力士與三星則受益於HBM與DRAM擴產。下游方面,鴻海將成為OpenAI服務器ODM最大贏家,其次為廣達、緯穎、戴爾及超微;Delta、Auras及Vertiv將在電源與液冷領域顯著受益。

阿里巴巴:AI+雲推動估值上修,短期回調是買入機會高盛(R. Keung, 25/10/13)

高盛在阿里股價年內上漲87%后重新評估多空框架,認為短期回調提供買入良機。機構上調FY26–28資本開支預期至人民幣4600億元(為市場最高之一),並將雲業務收入增速上調至FY26–28分別為33%、29%、19%,目標價上調至205美元/199港元(此前179美元/174港元),對應上行空間76%。高盛看好阿里在AI+Cloud的全棧能力及國際化潛力,預計阿里雲國際業務至FY28將貢獻約四分之一收入。

在多模態AI模型突破與芯片供應多元化推動下,阿里Cloud有望成為中國最強AI算力平臺,估值提升至每股54美元。電商方面,淘寶天貓平臺盈利拐點初現,得益於即時零售(Quick Commerce)導流與營銷效率改善;儘管短期利潤因投入下降80%,長期有望轉正。看多情景下,若AI推理需求持續翻倍增長、海外芯片供給恢復及電商利潤率提升,股價上行潛力至280美元;悲觀情景下,若中美關税升級及Quick Commerce虧損擴大,估值下行至141美元。總體維持「買入」評級,認為AI+消費雙引擎將支撐長期再評級。

📝封面圖片:

封面圖片:  AIGC生成

聲明:

2) 如需獲取報告,請自行聯繫撰寫這些研究報告的機構的銷售人員;這些研報內容總結的目的是方便具有這些研報權限的機構投資者篩選他們感興趣的報告,本公眾號不會對這些研究報告的原文進行分發,售賣和轉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