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5 19:47
微芯科技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MCHP)在 2021 年經歷了重大領導層變動。公司長期 CEO 史蒂夫・桑吉宣佈退休,他在微芯科技任職 30 年,曾在 90 年代初帶領公司走出破產危機。然而,在他離職時,公司已顯現經營壓力,銷售額下降 2.1%,利潤減少 3500 萬美元。
新任 CEO 接手后,公司問題持續發酵,到 2024 年中期已難以為繼。儘管公司仍像以往一樣發放股息,但股息來源已非當期盈利;資產負債表管理紀律松弛。2024 年 11 月,桑吉被請回擔任臨時 CEO,負責第二次公司轉型,並於 2025 年 7 月正式出任永久 CEO。
領導層變動后不久,公司便呈現積極變化。今年 8 月所在季度,業績逆轉跡象已十分明顯:毛利率在長期下滑后首次回升,且公司盈利超出市場預期。不過,由於市場此前預期過高,公司股價仍下跌 4%。花旗(Citi)、KeyBanc 和斯提夫爾(Stifel)等機構的分析師仍保持樂觀態度,花旗指出微芯科技 「營收增速在同行中處於較高水平」,KeyBanc 提到公司 「未交付訂單量顯著增加」,斯提夫爾則強調 「微芯科技憑藉‘九點復甦計劃’,已形成公司專屬增長動能」。
九點復甦計劃:
收縮規模強化實力
桑吉於去年推出 「九點復甦計劃」,旨在精簡公司架構、提升盈利能力。此前公司產能遠超市場需求,因此關閉了一家老舊晶圓廠,並削減了其他工廠的產量。同時,公司大力清理庫存 —— 庫存周轉天數從 12 月的 266 天降至 6 月的 214 天。桑吉表示:「目前我們每個季度的產量遠低於發貨量,庫存正快速下降。」
該計劃的核心目標包括釋放現金流、增加營運資金,同時減少庫存沖銷與工廠產能閒置問題。這些問題在行業下行期嚴重拖累了公司盈利,如今已逐步緩解(單季度庫存沖銷額從 9060 萬美元降至 7710 萬美元),並推動基礎毛利率回升。
在新任 CEO 領導下,公司梳理了業務冗余環節,裁撤了部分非必要業務單元,同時淘汰了業績不佳的小型分銷商。更為關鍵的是,管理層制定了務實的業務目標:全周期內毛利率達到 65%、運營費用佔比控制在 25%、運營利潤率實現 40%。
為實現 25% 的運營費用佔比目標,公司裁員 2000 人,約佔全球員工總數的 10%。這一舉措結合銷售額回升,使運營費用佔比從 39% 降至 32%。
財務轉型穩步推進
這些計劃已產生顯著成效,6 月所在季度成為公司業績的重要拐點。該季度淨銷售額達 10.75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8%,超出管理層指引。這一增長在各地區均有體現,「微控制器與模擬業務環比增速均達到兩位數」。
毛利率與運營利潤率同樣呈現回升態勢。2026 財年第一季度(Q1 FY26)非公認會計准則(Non-GAAP)毛利率提升 230 個基點,至 54.3%。若剔除前幾個季度遺留的工廠產能閒置與庫存費用影響,產品毛利率實際達到 66%,超出管理層 65% 的目標。非公認會計准則運營利潤率環比增幅更高,提升 670 個基點至 20.7%。
目前已有明確信號顯示公司盈利正強勁復甦。除盈利外,訂單量也顯著增長 —— 單月訂單量創下三年來新高,未交付訂單量大幅增加。微芯科技預計 2026 財年第二季度(Q2 FY26)營收約為 11.3 億美元,環比增長 5%。這表明公司認為當前的復甦態勢具備持續性,並非單季度偶然現象。從業績大幅下滑到 sequential 增速比肩同行,微芯科技的轉型成效堪稱顯著。
新增長引擎
微芯科技的戰略並非僅聚焦防禦性調整,在解決歷史問題的同時,公司也在開拓新的增長領域。
以航空航天與A&D領域為例,該領域已成為微芯科技增長最快的業務板塊,去年佔公司營收的比例約為 18%。
公司旗下一款受市場青睞的產品是抗輻射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解決方案,該產品具備內置容量與糾錯冗余功能,可抵禦高輻射環境的影響。在高輻射環境中,輻射可能通過單粒子翻轉(SEU)影響電路(如邏輯或內存中的位翻轉,通俗來講即粒子撞擊導致 gates 錯誤切換),還可能因總電離劑量(TID)造成長期持續性能衰減,或引發突發性破壞性閉鎖事件。微芯科技的抗輻射 FPGA 通過創新材料設計抵禦總電離劑量影響,並藉助冗余邏輯單元與糾錯電路應對單粒子翻轉問題。管理層表示,其抗輻射 FPGA 產品價格低 30%,功耗可降低 50%。
人工智能與數據中心是另一大增長領域。微芯科技不生產用於圖形處理器(GPU)的人工智能芯片,但專注於製造微控制器(MCU)、模擬與電源管理集成電路(IC)、定時器件及部分 FPGA—— 這些均為人工智能生態系統所需的關鍵組件。公司已與一線雲服務提供商達成合作,在人工智能加速、存儲及網絡領域獲得設計訂單。其最新一代碳化硅(SiC)與氮化鎵(GaN)半導體、以太網與無限帶寬(InfiniBand)連接芯片,以及高可靠性存儲控制器,均在人工智能領域具備應用場景。
工業與汽車市場是微芯科技傳統的核心業務板塊:工業領域佔公司業務的 30%,汽車領域佔 18%。此前這兩大板塊受庫存調整影響嚴重,如今形勢正逐步好轉 —— 過剩庫存逐步消化,市場需求緩慢回升。微芯科技的核心優勢在於其豐富的產品組合,涵蓋 5 萬多種型號的微控制器、模擬與電源集成電路、FPGA 及定時器件等,能夠為客户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目前公司正逐步重拾這一優勢。
現金流
與股息可持續性
微芯科技經歷了三年增長停滯期,但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始終未放棄向股東返還現金的承諾,即便需要借貸來支付股息。這一舉措使其保持了 「高股息股」 的地位,已連續 92 個季度發放股息。好消息是,如今公司現金流已能完全覆蓋股息支出。
在確保股息支付后,管理層將重點轉向槓桿率管控。扣除常規股息后的剩余現金流,將全部用於償還債務。公司當前債務規模較大,部分來自日常運營,部分源於一系列收購交易(如收購美高森美、愛特梅爾等)。管理層目標是將淨債務 / EBITDA 比率從 6 月的 4.2 倍降至 1.5 倍左右。在實現這一目標前,公司將繼續發放股息,但短期內不會提高股息或開展股票回購。
同時,公司將資本支出(Capex)控制在較低水平:6月所在季度資本支出僅為 1790 萬美元,2026 財年資本支出指引為不超過 1 億美元,僅佔銷售額的 2% 左右。憑藉現有的充足生產設施,公司無需大幅增加資本支出。
收益型投資者可放心的是,微芯科技當前約 3% 的股息收益率有現金流支撐,且公司以往在條件允許時總會提高股息。但需注意的是,未來兩年公司將全力推進去槓桿化,因此短期內股息上調的可能性較小。總體而言,當前股息水平穩定,但短期內難有增長空間。
估值
毫無疑問,微芯科技的轉型已取得成效,但其轉型價值仍未完全反映在股價中 。
傳統的貼現現金流(DCF)模型在此處適用性有限,因為該模型依賴歷史或當期自由現金流(FCF)進行計算,而快速轉型帶來的價值增長難以被其準確捕捉。當然,若在模型中納入大幅增長預期,或許能得出接近實際的結果,但若無此類調整,模型只會基於歷史數據計算估值。而在當前場景下,近期歷史數據無法準確反映轉型后的公司價值。隨着新任 CEO 迴歸及轉型成效逐步顯現,我們不應再僅依據行業低谷期的自由現金流來評估微芯科技的價值。
理由很簡單:長期下滑后,公司毛利率已開始回升 —— 截至 2025 年 6 月,毛利率已提升 230 個基點;運營利潤率同樣回升至 20%,且有望很快接近公司歷史上 30%-35% 的區間。傳統 DCF 模型旨在捕捉趨勢而非突發變化,因此無法準確反映此類異常增長。
斯提夫爾在 8 月報告中預測,微芯科技 2026 財年每股收益(EPS)為 1.47 美元。
若採用 18-20 倍的前瞻市盈率(與德州儀器、安森美半導體等同行一致),則微芯科技的合理估值區間為 75-90 美元 / 股,這一水平對應公司利潤率與現金流恢復正常后的公平市場價值。
與所有投資一樣,僅關注樂觀面無法全面評估投資價值。微芯科技同樣面臨周期性、財務及執行層面的風險,需加以警惕。
以周期性風險為例,半導體需求具有明顯周期性,尤其是微芯科技營收佔比較高的汽車與工業領域。任何可能導致需求放緩的因素 —— 無論是宏觀經濟波動、公司自身庫存調整,還是庫存補貨延迟等小事 —— 都可能削弱管理層當前預期的 「超季節性」 復甦勢頭。
另一大變量是槓桿率。當前公司槓桿率為 4 倍 EBITDA,儘管管理層將降槓桿列為優先事項,但整體償債能力仍易受盈利波動與再融資成本上升影響。
執行層面,「九點復甦計劃」 是一項 「追求完美」 的計劃,需要完美執行才能見效。該計劃的推進既依賴管理層可控因素,也受外部不可控因素影響。任何執行失誤都可能對公司整體運營產生連鎖反應。
總結
微芯科技並不是一個能 「翻倍獲利」 的投資標的,是一家注複利型企業,未來 2-3 年有望實現 30%-40% 的回報。儘管仍存在諸多風險,風險收益比並非極具吸引力,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新任 CEO 帶領下,公司正有條不紊地推進轉型 —— 而這位 CEO 曾在公司更困難的時期成功實現過一次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