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卡特彼勒:從 「重型機械巨頭」 到 「人工智能生力軍」 的轉型

2025-10-15 19:47

卡特彼勒(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CAT)正處於戰略轉折點。

它正從傳統周期性重型設備製造商,逐步轉型為服務數字時代的綜合性能源、基礎設施與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

這一轉型背后有三大核心驅動力:全球基礎設施投資增加、能源轉型催生的礦產開採設備需求上升,以及對高可靠性備用電源依賴度日益提升的數據中心數量增長。

如今的卡特彼勒已非傳統周期性股票。其完善的服務與經銷商網絡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總營收,能產生穩定現金流與高質量盈利,且當前未交付訂單額已達 375 億美元。

即便面臨宏觀逆風壓力與 ESG 相關擔憂,剔除影響后的運營利潤率仍保持高位。自由現金流為股息提供充足支撐,能源與運輸部門的良好前景也將改善未來數年的增長預期。

賦能人工智能基礎設施

卡特彼勒當前最強勁的增長動力,源於數字經濟的電氣化進程。

不斷擴張的數據中心網絡需要龐大的備用電力支持,而卡特彼勒憑藉其天然氣與柴油動力系統、工業渦輪機,已成為這一鏈條中的關鍵環節。

從財務數據來看,能源與運輸部門已是卡特彼勒營收與利潤最高的業務板塊:2024 年第二季度,該部門銷售額同比增長 7%,發電業務銷售額同比激增 28%;公司整體未交付訂單額飆升至 375 億美元。

管理層表示,公司已與大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簽訂長期協議,並計劃在 2026 年末至 2027 年持續提升產能與生產效率。

公司明確表示,若剔除相關影響,運營利潤率本可處於目標區間的上半部分。

簡而言之,驅動需求的是長期結構性因素,而非短期周期性波動。

從 「周期股」 到 

「複利型企業」 的跨越

卡特彼勒正脱離強周期性屬性,轉向更具韌性的商業模式。

建築、採礦與能源三大業務的均衡佈局為其提供了穩固的 「三駕馬車」,而服務業務則成為銜接各板塊的核心,平滑了整體現金流波動。

具體來看:

建築行業部門:第二季度銷售額下滑主要源於經銷商庫存減少,而非終端需求疲軟 —— 終端客户銷售額同比仍增長約 2%。美國《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IIJA)下的大量項目正加速推進,有望支撐設備需求;同時利率下行也將為私人建築項目提供助力。管理層表示,對下半年業績預期較高,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業績主要受庫存積壓推動,今年同期增長更具質量。

資源行業部門:雖短期面臨小幅波動,但大型礦用卡車與鉸接式卡車訂單量正逐步增加,未交付訂單額持續攀升。能源轉型推動金屬(尤其是銅)需求上升且更具韌性,為該部門提供長期支撐。

服務與經銷商網絡:目前已貢獻機械、能源與運輸(ME&T)部門超三分之一的營收。這意味着更穩定的盈利能力、更強的客户粘性,以及更平穩的周期波動應對能力。

總體而言,這樣的業務組合產生了更高質量的盈利,也支撐了更具持續性的估值倍數。

現金流

卡特彼勒收購 RPMGlobal(一家覆蓋採礦全生命周期的軟件提供商)的舉措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此次收購將深化公司在資產管理、車隊管理與自動化領域的數字化能力,實現硬件、數據與服務的聯動,並加強與大型採礦客户的合作關係。

該收購案預計在 2026 年第一季度完成監管審批。

與此同時,公司仍能以優惠條款進入資本市場(如發行 20 億美元新債券),且三大核心業務板塊的未交付訂單量均在增長。

華爾街分析師認為,發電業務將開啟下一輪盈利增長周期。

卡特彼勒遠期股息收益率約為 1.2%,雖非吸引投資者的核心亮點,但彰顯了公司嚴謹的資本紀律 —— 這也是公司引以為傲的優勢,其股息已實現多年持續上調。

目前公司季度股息為每股 1.51 美元,遠期收益率約 1.2%,將於 11 月 20 日發放(股權登記日與除息日為 10 月 20 日)。

估值反映 「增長潛力」,而非 「完美現狀」

卡特彼勒股價高於同行,但綜合其為投資者提供的價值(創紀錄未交付訂單帶來的營收確定性、在數據中心電源領域的結構性佈局、穩定的股息,以及提升盈利質量的服務業務增長),這一估值並非不合理。

當前該股市盈率(PE)超過 27 倍,而行業平均約為 22 倍;12 個月企業價值 / 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EV/EBITDA)倍數約為 19 倍。

對於一家俱備更高利潤率、穩健服務業務佔比,且能源與運輸業務敞口持續擴大的公司而言,這一估值完全合理 —— 而同行平均 EV/EBITDA 倍數不足 14 倍。

從股價表現來看,卡特彼勒股價持續創下歷史新高,過去五年漲幅達 200%。

因此,中長期股價持續上漲的概率仍較高。

若運氣向好,股價回調至 455-460 美元區間,將成為新的機會。

結語

總而言之,分析師認為 「數據説明現狀,趨勢決定收益」。

卡特彼勒將嚴謹的現金管理(自由現金流、股息與資產負債表穩健性)與基礎設施投資、能源轉型、人工智能驅動需求等強勁增長動力相結合。

憑藉龐大的未交付訂單、數據中心推動的能源與運輸部門增長 momentum、建築部門企穩及採礦部門改善趨勢,專家認為其風險收益比呈積極態勢。

該股多年來一直處於穩健的 「優質增長」 趨勢中,當前股價接近歷史高點。基於公司堅實的財務狀況,未來進一步上漲的可能性依然較大。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