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年入29億、淨利率僅0.13%,負債率70%的融泰藥業為何難賺錢?

2025-10-15 19:18

集中度飆升,利潤空間承壓,2025年的醫藥流通行業在變革中加速分化。

當巨頭們憑藉規模優勢主導市場時,身為院外市場第四大玩家的融泰藥業雖面臨增收不增利、資金壓力的考驗,也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

據統計,國藥集團、上海醫藥、華潤醫藥、九州通四家全國性批發企業市場佔有率已達45.76%,頭部企業的主導格局愈發明顯。

與此同時,「兩票制」深入推進、帶量採購擴圍,壓縮了傳統分銷業務的利潤空間,企業紛紛向數字化營銷、供應鏈增值服務等方向轉型,院外市場迎來新機遇。

在此背景下,融泰藥業於2025年9月26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由中信證券擔任獨家保薦人。

然而,衝刺上市的融泰藥業面臨增收不增利、短期償債壓力大、毛利率偏低等多重挑戰。此次赴港上市是破局利器,還是救命稻草?

1

毛利率低於同行企業,

2024年淨利率僅為0.13%

融泰藥業成立於2004年。招股書顯示,按2024年收入計,融泰藥業是中國院外醫藥市場第四大營銷和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商。但其所佔市場份額僅為1.2%,與排名第一、第二的企業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圖 / 公司招股書

圖 / 公司招股書

簡單來説,融泰藥業屬於醫藥流通企業,專注於院外市場,主要通過向下遊客户銷售從製藥公司採購的醫藥產品賺取利潤。

醫藥流通行業當前面臨盈利困境,融泰藥業更是如此。從業績上來看,融泰藥業呈現增收不增利的態勢,其營收從2022年的24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8.7億元,但淨利潤卻由1478萬元降至374萬元。

近年來,融泰藥業利潤率持續走低。毛利率由2022年的7.6%降至2024年的6%,淨利率也從0.61%降至0.13%。公司毛利率水平低於藥師幫、九州通等同行業企業,在盈利表現上處於相對劣勢。

直到2025年上半年,公司業績纔有所好轉,實現營收15.4億元,同比增長11.4%;歸母淨利潤1983.4萬元,同比增長281%。

圖 / Wind

圖 / Wind

但從關鍵盈利指標毛利率來看,雖然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回升至7.16%,但仍低於藥師幫(11.22%)、九州通(7.56%)等同行企業同期水平,説明其「低毛利」的業務底色尚未根本改變。

融泰藥業作為院外市場的參與者,雖同樣依託數字化營銷體系與供應鏈服務能力向上遊藥企採購、向下遊B端客户(中小連鎖藥店、基層醫療機構等)供貨,但其業務規模與資源整合能力,均不及傳統龍頭華潤醫藥、九州通等企業與頭部數字化平臺藥師幫,在整體市場格局中處於跟隨者位置。

在巨頭環繞下,規模效應尚不明顯的融泰藥業,如何找到貼合自身資源稟賦的差異化路線,成為突破增長瓶頸的核心命題。

2

差異化優勢不明顯,

估值溢價能力弱

融泰藥業商業模式核心定位為院外醫藥數字化服務商,以「數字化營銷+供應鏈整合」構建「C端為主、B端為輔」的全渠道佈局。

圖 / 公司招股書

圖 / 公司招股書

作為細分領域的輕資產連接者,依託C端與基層小B端立足:C端通過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等頭部電商及自有「宜康思大藥房」銷售,2025年上半年收入佔比56%。

圖 / 公司招股書

圖 / 公司招股書

B端藉助區域夥伴與B2B平臺(藥師幫、1藥城)間接觸達基層終端,並與老百姓大藥房等連鎖藥店補充分銷,2025年上半年,B端收入佔比43%。

但在規模、渠道掌控力、服務附加值上,其遠不及藥師幫的基層平臺壁壘與九州通的全渠道重資產護城河。

盈利邏輯上,融泰藥業仍依賴傳統分銷「賺差價」,為藥企提供的數字化服務(數據監測、庫存管理等)收入佔比不足5%,技術壁壘和溢價能力欠缺,還因依賴第三方平臺承受着佣金與價格壓力,盈利空間被擠壓。

這也導致其在資本市場溢價能力較弱。

資本層面,融泰藥業IPO前B輪估值僅26.7億元藥師幫E輪估值達93億元,若按2024年營收計算,融泰藥業對應的市(公司市值除以主營業務收入)不足1倍,顯著低於行業1.5-2倍均值

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8月衝刺IPO前夕,早期投資方深創投、南山紅土套現近億元減持。

圖 / 公司招股書

圖 / 公司招股書

儘管深創投仍保留部分持股,但IPO前夕的減持通常被解讀為「落袋為安」的謹慎選擇,側面反映專業機構對其上市后的股價表現缺乏信心。

融泰藥業C端依賴平臺流量、B端缺乏直接觸達,在政策趨嚴(網售處方藥監管加強)與龍頭下沉競爭下,模式脆弱性凸顯,資本自然不願為缺乏護城河的增長支付溢價。

當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可直連藥企,藥師幫、九州通能覆蓋全終端時,融泰藥業的「連接者」價值大幅縮水。

若不能在本地化深度服務或細分品類壟斷上找到真正的差異化路徑,其在資本市場的估值折價與增長壓力或將持續。

3

資產負債率高達70%,

短期償債壓力大

醫藥流通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領域,其業務模式決定了對資金的需求量大,同時對資金周轉的效率要求也遠高於普通行業,這也是融泰藥業所面臨的問題。

一方面,醫藥流通企業在向上遊企業採購時,爲了獲得更多的折扣、返利,通常會採用現款現貨或高比例預付款的採購方式。另一方面,醫藥流通企業在向下遊客户銷售產品時,通常會存在一定的賒銷信用期。

因此,資金實力決定了醫藥流通企業的業務規模和發展空間,現金流成為運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指標。

然而,從現金流的情況來看,融泰藥業也並不樂觀。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處於淨流出狀態,合計淨流出5.19億元。在經營活動現金流承壓下,公司的資金主要來自於銀行貸款。

圖 / 公司招股書

圖 / 公司招股書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銀行借款規模已達5.27億元,其中短期借款佔比超98%,高達5.18億元,且全部依賴董事長陳長清及子公司非控股權益提供擔保,短期償債壓力高度集中且與實控人深度綁定。

圖 / 公司招股書

圖 / 公司招股書

銀行借款不僅帶來剛性利息負擔,更直接加劇經營壓力。

2024年,公司銀行借款利息支出達1288.6萬元,這一數字遠超同期548萬元的歸母淨利潤。僅利息成本就吞噬了超2.3倍的淨利潤,導致公司本就微薄的盈利空間被嚴重擠壓,盈利與成本形成倒掛。

從資產結構看,公司資金流動性較弱。截至2025年6月30日,總資產僅14.6億元,但應收賬款與存貨合計高達10.4億元,佔比超71%。也就是説,這麼多錢被欠款、存貨佔着,根本拿不出來靈活用,導致公司能隨時調動的資金緊張。

此外,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0%,高負債+資金佔用的雙重壓力,最終導致公司資金周轉陷入困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1.16億元,對比5.18億元的短期借款,存在近4億元的短期資金缺口,短期償債能力堪憂,后續運營資金調度空間被大幅壓縮。

對此,融泰藥業表示,此次赴港上市募集資金將用於強化運營能力、升級供應鏈以及補充現金流等。

除短債壓力外,公司還存在重大關聯交易情形。

公司董事長陳長清與總經理駱旗、副總經理程華平,均曾任職於康哲集團。同時,融泰藥業的主要股東為佐佑資產管理,而康哲集團受佐佑資產管理共同控制,因此康哲集團屬於本公司的關聯方。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向康哲集團採購醫藥及相關產品的交易總額分別為5.09億元、3.64億元及2.35億元,構成了重大關聯交易,這也是港交所審查的重點。

目前公司已申請上市規則豁免,但交易的公平性、定價的公允性及是否存在利益輸送風險,仍將是監管與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整體來看,融泰藥業赴港上市面臨盈利低迷、財務風險高、關聯交易待審及業務模式缺乏壁壘等多重挑戰,上市更多是緩解現金流的「渡劫」之舉。

即便成功上市,募集資金也僅能解燃眉之急,若不能在本地化服務、細分品類或數字化升級上找到差異化路徑,擺脫傳統分銷依賴,仍難在行業頭部擠壓下突破「跟隨者」困境。

*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