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電商「雙11」卷汽車?京東不甘只做售后,要聯合廣汽推出新車

2025-10-15 18:51

10月14日,京東宣佈將於11月9日聯合廣汽集團寧德時代推出一款新車。根據京東提供的信息,新車價位或在10萬-12萬元。京東方面表示,該車將於京東雙十一期間正式發佈,並由京東獨家銷售。

圖片來源:京東 圖片來源:京東

時代周報記者瞭解到,這款新車由京東、寧德時代旗下時代電服和廣汽集團旗下埃安品牌共同推出。新車採用「巧克力換電」模式,為廣汽埃安換電車型。京東負責銷售,時代電服提供換電方案,廣汽埃安負責生產製造。

儘管京東方面表示其主要提供用户消費洞察和獨家銷售,不直接涉及製造環節,但該消息依舊引發市場關注。京東同日還宣佈與長安汽車進行合作,稱「把‘智慧生活’裝進車輪里」。據長安汽車內部人士透露,今日上午雙方剛剛簽約,主要是物流方面的合作。

在分析人士看來,京東作為國內頭部電商平臺,在汽車營銷層面有着海量的用户和流量優勢。此前京東已在汽車后市場有多項佈局,如涵蓋汽車維修保養的京東養車等。近期京東與廣汽集團、長安汽車合作,或更聚焦營銷生態上的合作,意在打通汽車營銷鏈條。

廣汽新車將上市,京東獨家銷售

京東尚未涉足汽車製造環節。

京東宣佈推出新車起初被視作其將進軍造車領域。但隨后京東解釋稱,京東主要提供用户消費洞察和獨家銷售,不直接涉及製造環節。京東稱新車聚焦安全、時尚、續航、親民,力求實現最優平衡,是一款大家能夠買得起、能滿足90%以上生活通勤需求的「國民好車」。

在京東之前,華為、小米等互聯網科技巨頭已佈局汽車產業。前者通過智選車模式與車企深度合作,並參與車輛設計、研發、營銷等環節;后者則獨自負責汽車產品的全鏈條工作。此次京東是否會參與新車設計、研發等環節呢?京東方面未對此置評。

不過據澎湃新聞報道,廣汽投資者關係部門迴應稱京東目前沒有參與研發環節,各方暫時也沒有成立合資公司的打算。

京東此次推出的新車有兩大看點:一是新車擬採用寧德時代的巧克力換電方案,這一方案由寧德時代最早在2022年1月發佈,將動力電池分成統一標準的、單塊化的小體積電池,供車輛靈活換用。2024年,京東旗下京東養車已與寧德時代達成換電合作。

換電業務也是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業務上的延伸。寧德時代董事長兼CEO曾毓羣判斷稱,到2030年,換電、家充、公共充電樁將三分天下。為此寧德時代也在加速搭建換電站。按照規劃,2025年,寧德時代會建造1000座巧克力換電站。

新車將出自廣汽集團旗下埃安品牌。廣汽埃安未就車型具體情況進行説明,不過根據京東提供的信息和埃安現有車型推測,新車或聚焦10萬元級市場。目前埃安主要有5款車型在售,價格區間為6萬-18萬元。

就在宣佈將聯合廣汽等推出新車的同日,京東宣佈將與長安汽車合作,「把‘智慧生活’裝進車輪里,把‘萬里出行’融入生態中」。時代周報記者向京東、長安汽車雙方瞭解合作事宜,京東截至發稿未就此進行答覆;長安汽車內部人士稱「主要是物流方面的合作」。

佈局后市場后,京東汽車業務向前延伸

為什麼在此時宣佈與多家車企合作?

有分析認為,京東上述動作主要有兩個出發點:首先是電商「雙十一」購物節來臨,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紛紛於近日開始造勢,此時宣佈推出新車能有效提高市場關注度。從長期來看,京東希望加速完善汽車營銷鏈條。

京東早在2012年就開始銷售汽車用品,2017年上線汽車后市場B2B業務。迄今為止,京東的汽車業務已覆蓋汽車售后的多個環節,其中最知名的是京東養車。

京東養車聚焦汽車后市場,即維修、保養、洗車、改裝等售后業務,與途虎養車同爲國內兩大互聯網汽車服務平臺。2023年以來,雙方多次被捲入「震虎價」、「不正當競爭」的風波之中。

儘管國內多家車企已在京東商城上線品牌店鋪,但這些店鋪大多隻能發揮線上引流作用,如售賣車輛訂單、保險套餐、保養套餐等,具體購車、養護工作仍需在線下經銷商(或車企)門店完成。京東並不直接售車。

要想實現售車閉環,京東必須進軍線下汽車零售業務。此次與廣汽等合作推出新車,或是京東獨家銷售汽車的開端,也是京東汽車業務由后市場到售前市場的拓展。

京東方面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京東汽車致力於構建覆蓋「買、配、養、用、換」的一站式汽車消費平臺,為用户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優質服務體驗。

「京東擁有海量的用户羣體,相應的用戶數據對車企而言有着不俗的利用價值。」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此次多方合作中,京東首要負責的是營銷以及渠道工作,但主體工作還是由廣汽完成。」

京東將在何種渠道售車尚不明晰。不過京東養車門店已達3000家,京東電器也在線下有大量門店,這或為其線下售車提供支持。此外也不排除京東為汽車零售業務開設獨立渠道的可能,但有待后續觀察。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