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5 18:07
(來源:你好張江)
獲批創新葯械數量是衡量生物醫藥科技和產業創新水平的「金標準」。
10月13日,在張江科學會堂舉辦的上海生物醫藥創新成果展數據顯示,2021至2025年9月,上海獲批上市國產1類創新葯合計30個;獲批上市境內第三類創新醫療器械數量達45個。這些數據顯現上海在藥械創新競爭中領跑全國的超羣實力。
本次成果展是2025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IBIWS)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實干創實績,建功新時代」為主線,通過「五年征程-卓越答卷」「改革引領-上海樣本」「創新策源-勇為尖兵」「高地佈局-聚勢突破」和「創新成果-鏈動未來」五大篇章,全景呈現上海生物醫藥領域「十四五」時期強化創新驅動、堅持改革引領和深化開放合作的發展成果。
成果展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從2021年的7617.14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9847.02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8.94%。2025年上半年產業規模5005.66億元,全年突破萬億大關在即。
創新水平「金標準」,浦東企業表現突出
「在公司前期發展中,我們就瞄準了全產業鏈佈局,去發展全球化市場。正因為這樣的堅持,目前公司‘出海’成績非常不錯,自研藥物國內和海外市場獲批的‘時間差’也在不斷縮短。」復宏漢霖品牌&公共傳播高級總監周文婷在上海生物醫藥創新成果展現場詳細介紹着展臺上的創新葯,展示的六款產品均已在海外獲批上市。
一批浦東「明星藥械」集中亮相上海生物醫藥創新成果展。在上海全力推動「基礎研究-孵化轉化-臨牀試驗-審評審批-落地生產-推廣應用」創新全鏈條的加持下,浦東「創新葯械」上市、出海步伐越走越穩,在全球市場展現出了非凡競爭力。
在近年來的藥械創新獲批名單上,浦東企業佔據重要份額。今年1月,由位於張江的銀諾醫藥自主研發的怡諾輕(依蘇帕格魯肽α注射液)作為國家1類創新葯獲批上市,開啟中國代謝健康治療的新篇章,幫助糖尿病患者更快地降低血糖、改善代謝。銀諾醫藥也由此成為全球第三家、亞洲首家在商業化階段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人源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GLP-1RA)企業。
「獲批后我們在政府的支持下,進入第五批的新優藥械產品目錄,該款新葯已經迅速進入了上海二三級醫院及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讓患者儘快能用到我們的產品。」銀諾醫藥高級副總裁、執行董事徐文潔表示。
以引領性改革搶抓先機,上海持續加大政策供給,推出了一批「出實招、求實效」的政策舉措,凝聚各方合力,暢通卡點堵點。
如上海在國家相關部門支持下為促進生物醫藥領域高質量發展所進行的制度設計和政策佈局,包括14項政策法規和專項措施,覆蓋藥械監管、高端藥械、醫研結合、產醫融合、設備創新等重點領域,貫穿基礎研究、孵化轉化、臨牀試驗、審評審批、落地生產到推廣應用的全鏈條生態。近期還推出了《關於支持生物醫藥產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和《上海市促進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全鏈條發展行動方案》。
作為上海生物醫藥創新高地,浦東也持續提升創新的高度和速度,並堅持全產業鏈體系化推進,採取有效措施支持企業創新研發,助力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研發成果加快轉化為新產品、轉化為生產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不少浦東創新葯械企業表示,正因為有好政策、好生態的支撐,讓他們更有底氣加大研發投入和海外市場的佈局。「我們也得到了國有資本的投入,目前還在計劃做海外多中心研究的佈局,讓‘中國智造’加速進入全球市場。」微創心通產品經理林浩表示。
本土創新葯械「出海」不斷,展現非凡競爭力
非凡的產業成就離不開基礎研究強大的策源功能和轉化支撐。成果展數據顯示,《細胞》期刊發佈的「Best of Cell 2024」榜單12篇研究論文中,有3篇出自上海。數據還顯示了「十四五」期間,上海生物醫藥領域登上三大全球頂尖學術期刊《細胞》《自然》和《科學》封面的6項研究。同時,在全球醫學領域四大頂尖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柳葉刀》《美國醫學會雜誌》和《英國醫學雜誌》中,來自上海的研究成果近年快速增長,從2021年的24篇躍升至2024年的52篇,總數達127篇。
在成果展上,浦東創新葯企業——君實生物自主研發的特瑞普利單抗曾榮膺國家專利領域最高獎項「中國專利金獎」,其作為我國首個國產PD-1產品獲批上市,一舉打破進口產品壟斷格局,開啟了中國腫瘤免疫治療的新紀元。
君實生物企業傳播副總監厲智介紹,自2023年特瑞普利單抗成為美國首個獲批的中國自研自產創新生物藥后,至今已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批上市。「特瑞普利單抗商業化網絡輻射六大洲80多個市場,是全球覆蓋最廣、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國產PD-1產品之一,也標誌着中國創新葯在研發、生產、質量方面獲得了國際監管機構的全方位認可。」
同樣,浦東企業復宏漢霖在全球醫藥市場的佈局也取得了重大進展。這兩個月好消息不斷:9月,自研的兩款地舒單抗注射液成功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歐盟委員會(EC)的雙重批准。10月,自研的創新型PD-1抑制劑H藥「漢斯狀」聯合化療新輔助/單藥輔助治療胃癌的III期臨牀研究(ASTRUM-006)達到主要終點。這是全球首個胃癌圍術期(術前/術后)以免疫單藥取代術后輔助化療的治療方案,實現了該領域的重大突破。
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浦東持續推進生物醫藥「源創首發」,2024年產業規模4099億元、約佔全市40%,大力發展大品種創新葯械,在細胞和基因治療、合成生物、腦機接口等新興領域形成先發優勢,率先開展生物製品跨境分段生產試點,支持一批本土創新葯械成功「出海」。隨着創新葯企研發投入持續加大、全球化佈局逐步擴張,浦東正加速構建國際生物醫藥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