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5 17:47
作者 | 深鵬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三大指數齊升,上證指數漲1.22%重回3900點,深證成指漲1.73%,創業板指大漲2.35%。全市場超過4300只個股上漲。
港股互聯網科技股們也止跌回暖,帶動恆生科技指數漲超2%。
連日調整后,佈局機會已經到了?
01
技術性反彈?
股票資產今天迎來全面反彈,有兩則信息對今天走勢產生一定利好。
早上,人民幣中間價升至7.10元強方,為去年11月來首次。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最新物價數據顯示,9月PPI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9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漲1.0%,為近19個月以來漲幅首次回到1%。
同時,凌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暗示,美國的勞動力市場持續惡化,儘管政府關門影響了對經濟的判斷,仍保留了本月降息的可能性。他還透露,美聯儲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停止縮減資產負債表(縮表)行動。
具體看行業板塊,電力設備、汽車、電子、醫藥生物等紛紛大漲。電子商務、水泥製造、網絡安全等概念股活躍;稀土、軍工股不振,光刻機等概念股走低。
早盤創新葯概念率先上攻,板塊中廣生堂、舒泰神漲超10%,濟民健康、昂利康、聯環藥業漲停,亞太藥業、賽升藥業、前沿生物-U等也漲幅靠前。
近期創新葯的催化事件還是不少的,一是2025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將於10月17日至21日在德國柏林召開,多家國產創新葯企如康方生物、科倫博泰、恆瑞醫藥、榮昌生物、君實生物等均有研究入圍。
並且BD交易也進入傳統旺季。根據Insight披露的數據,歷史上10-11月是傳統的BD交易高頻期,通常海外藥企為在聖誕假期前完成年度採購計劃,交易活動會顯著活躍。
機構近期的一份研報顯示,年內截至8月17日,中國創新葯BD出海交易數量在全球佔比15.37%;交易金額在全球佔比為51.73%。
另一國產科技賽道也迎來大爆發,上午A股國產軟件、操作系統、數字系統等概念股大幅走強,久其軟件、格爾軟件、榕基軟件等多股漲停。
消息面上,新凱來子公司啟雲方發佈了兩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電子工程EDA(原理圖和PCB)設計軟件。多家券商機構指出,當前國產軟件正處於政策驅動、技術突破與市場滲透的黃金期,在眾多領域的國產化替代空間巨大,信創產業有望持續加速發展。
午后情緒快速回暖,科技熱點輪番活躍。
電力設備板塊午后大舉拉昇,和順電氣、金盤科技等20cm漲停,白雲電器、四方股份等多股集體漲停。
消息面上,英偉達正式公佈NVIDIA Vera Rubin NVL144這一MGX代際開放式架構機架服務器的技術規格。約20余家行業合作伙伴在峰會上展示了新一代核心技術與組件,包括新型芯片、元器件、電力系統,以及對千兆瓦時代800伏直流(VDC)數據中心的支持能力。
為實現800VHVDC落地,英偉達創新性地採用 SST 固態變壓器和工業級整流器,谷歌與微軟在其下一代技術路線中也設計了SST方案。國內企業如伊戈爾、京泉華、新特電氣、四方股份和金盤科技等,正通過技術研發與海外合作,積極搶佔市場先機。
機器人概念股突然爆發,港股三花智控漲超11%,微創機器人漲近8%,極智嘉、優必選漲近4%,越疆漲近3%。A股長盈精密、恆輝安防、震裕科技漲超10%,新潔能、五洲新春、漲超8%。
據金十報道,三花智控近日斬獲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50億大單。海外人形機器人獨角獸Figure 發佈新一代人形機器人Figure 03,靈巧手集成視觸覺傳感器,可在櫥櫃、貨架等視線受限環境下實現穩定操作;支持足底無線充電,實現近乎無縫的自主續航。
今天滬深兩市成交額2.07萬億,較上一個交易日縮量5034億。
因為近期中美博弈事件加劇了市場對科技成長板塊的謹慎情緒,后續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此今天科技股的走強,投資者可能更多會認為是此前明顯回調的技術性反彈。
在成交額和情緒放大之后,市場對事件衝擊更加敏感,但過度的調整也意味着,短期內可能帶來更好的行業再配置機會。
我們,是否應該及早上車呢?
02
靜候新行情
突如其來的貿易摩擦利空消息,以及市場的波動,難免會令到投資者感到迷茫,尤其是高位入場的投資者,看到賬户「綠油油」,肯定不是滋味。
這個時候,尋找一些「錨定效應」,就顯得很重要了,因為迷茫通常就是因為不確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而只有打破或者減少這種不確定性,纔會真正減少迷茫。
需要説明的一點,這並不是預測市場走勢,事實上也沒有誰知道市場到底如何走,尤其是短期走勢,而是純粹爲了穩定情緒,減少因為情緒波動而胡亂做決策。
説到歷史案例,我想沒有哪個比今年4月份更有參考價值了。
當時也是因為對等關税利空,導致市場出現大回撤,不過其后很快,在「暫停90天」發佈后,市場出現強勢反彈,並一直延續了數月,指數和個股,屢創新高。
這一次,我相信會上演同樣的戲碼,儘管這幾天雙方都有點火藥味,但本質上,誰都希望達成協議,只不過是誰能多拿一點而已的問題。
對於等待絕佳買入機會的投資者,應該樂見這種火藥味,因為它會促使市場下跌,然后提供一個物美價廉的交易機會。
這幾天,海外市場在熱議「TACO」交易,意思就是4月份初拋出對等關税導致市場大跌之后,特朗普沒過幾天就改口暫停關税,進入談判,結果市場強勢反彈。
從現在市場的走勢看,有那麼一點意思,但因為時間比較短,尚處在寬幅震盪期,走勢也是一驚一乍,一些熱門股票一天跌10個點,第二天又漲10個點。
很明顯,有了4月份的經驗,資金方在應對這種情況,多少有點輕輕松松,遊刃有余了。尤其是喜歡高波動行情的對衝基金們。
當然,一般投資者,沒有對衝基金神通廣大,不過可以專注於一些簡單可行且有效的策略。
在4月初那次探底至今,不管是海外,還是港股、A股,有一些經驗值得分享,甚至可以指導接下來的投資決策。
從漲幅板塊來看,AI這類成長板塊一直都排在前列。
如果這一次回調結束,最優先受到市場追捧的,相信依然是這些板塊。因為就成長板塊而言,似乎也只有這些了,其他的多少有點乏味。
這點相信中美之間不會有差別。
所以,需要密切留意這些板塊的走勢,以捕捉什麼時候有見底信號。
如果需要一些量化指標,也可以參考一些4月份的情況。
如指數方面,如果是最高位到最低位算,納指跌了27%左右,標普跌了21%,時間幅度為2個月。個股方面,大盤的,跟指數幅度,高彈性的,回撤了30-50%。
這個時間幅度和下跌幅度,基本達到了美股回撤較大的標準,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自行統計一下過去20年,美股類似的下跌以及之后的走勢,剔除2000年、2008年、2020年、2022年這些極端年份。
如果知道類似的案例,而且有逆向投資的能力,應該大致判斷得出入場機會。
國內的市場,當然也包括港股,規律性可能海外市場強,但結合到國內的特色,如政策性支持(主要是貨幣政策)、國家隊的實力等等,大體上也能跟得上海外的步伐。
這次到底會調整多久,幅度有多大,沒有人知道,但可以參考上一次,寬松一點,給予一兩個月的時間,指數10-20%的調整,應該是很充分了。
當然也有可能不需要這麼久,因為這一次的利空,非但沒有4月份那次劇烈,而且市場在經歷了一次之后,自然有肌肉記憶,也不會像上一次那麼恐慌。
所以,拭目以待吧,無需着急,靜候新行情即可。
03
結語
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但會押着相似的韻腳。
2025年4月的「V型反轉」,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劇本。
2025年四季度的市場,同樣可能上演一場「深度回調中誕生行情」的大戲。
反彈的驅動因素,包括政策的「對等」與「超越」、貨幣與信貸政策、財政刺激加碼、「國家隊」入場、市場的「利空出盡」與預期修正、盈利影響評估,等等。
當中,應該重點關注的,依然是結構性機會的凸顯,像「內循環」與「國產替代」,半導體、工業母機、基礎軟件、新能源技術等「硬科技」板塊;又像「新質生產力」,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生物製造等前沿領域的公司;還有高股息資產這個「壓艙石」,現金流穩定、分紅率高的公用事業、煤炭、電信運營商等板塊。
至於其他板塊,如果在4月份以來的反彈行情中,都沒有什麼表現,那自然還是謹慎一點好。(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