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5 15:33
近期,國際銅價走勢引發關注,倫敦金屬交易所銅期貨價格一度接近每噸1.1萬美元。投資者獲利回吐,14日,倫敦銅期貨價格下跌超2%,報每噸10578美元。但依然在歷史高位徘徊。導致銅價大漲的驅動因素有哪些?市場又如何看待銅價的后續走勢?
CNBC 蔣鈺: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銅期貨價格,今年迄今為止已經上漲超20%。近期徘徊在歷史高位,大漲的背后,有多重因素推動。首先是市場對供應短缺的擔憂。
近期,全球三大銅礦都遭遇了生產問題。9月全球第二大銅礦,位於印度尼西亞的格拉斯伯格銅礦,因山體滑坡暫停運營。美國時間9月24日,運營方自由港-麥克莫蘭銅金公司宣佈啟動「不可抗力」條款,並稱2026年產量驟降35%,這意味着約27萬噸的銅將從全球供應鏈中消失,要知道,這個數字足夠製造300萬輛新能源汽車。這讓全球銅市場陷入供應危機。高盛等機構將此事定性為「黑天鵝」,預計未來12個月至15個月內將造成50萬噸的銅供應損失,佔全球2%,產能最快2027年恢復。
△央視財經9月28日發佈視頻
此外,智利的埃斯康迪達銅礦,以及剛果(金)的卡莫阿-卡庫拉銅礦也面臨各種運營干擾,如罷工、地質結構不穩等,進一步收緊了全球銅供應。
美國凱雷集團能源路徑首席戰略官 傑夫·柯里:(全球多地銅礦)都出現問題。目前市場大約損失了50萬噸的供應,因此銅市已經出現缺口。銅價徘徊在歷史高位,我們認為未來仍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
由於多地礦山出現生產中斷,近期,國際銅業研究組織還將今年全球礦山產量增長預期從4月時預測的2.3%下調至了1.4%。
在供應趨緊的背景下,今年銅卻迎來了多重新增需求。首先是人工智能熱潮帶動的數據中心建設;其次,各國國防支出持續上升;最后,再加上全球電氣化進程不斷加快。資深大宗商品分析師甚至形容,銅就是新的石油。在電氣化時代,銅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全球礦業巨頭必和必拓的CEO在接受CNBC採訪時也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正在為銅行業打開新的增長空間。隨着數據中心的快速建設,對銅的需求顯著增加。
必和必拓集團首席執行官 韓慕睿:從需求端來看, 除了人口增長和整體經濟擴張等傳統驅動力外,能源轉型和數據中心建設等新因素也起到了疊加作用,使得銅的需求增長呈現出複合式加速。
必和必拓預計,到2050年全球銅需求將增長高達70%。與此同時,新銅礦的勘探和開發難度不斷上升,這也將成為支撐銅價的重要因素。
除了供需基本面外,影響銅價的還有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作為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當美元走弱、市場預期降息時,銅的投資吸引力往往會上升。
分析指出,利率下降會降低持有實物資產的機會成本。近期市場押注美聯儲將繼續降息,也推動市場資金從債券等收益型資產流向銅等實物商品。
基於三大核心趨勢:供應受限、需求結構性增長以及戰略儲備的推動,高盛預計,從明年起,銅價將進入一個新交易區間,每噸1萬美元將成為新的下限,而上限則是1.1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