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山西證券-通信行業周跟蹤:持續看好海外鏈光模塊以及國產算力超節點-251015

2025-10-15 15:23

(來源:研報虎)

行業動向:

  1)中美貿易談判再起波瀾,建議保持定力逢低加倉。根據央視報道,在中國商務部宣佈對稀土等相關物項事實出口管制后,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10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從11月1日起,將對中方徵收100%關税,並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雖然貿易摩擦升級或對市場風險偏好造成衝擊,但我們仍然堅定看好AI算力板塊尤其是國產算力后市表現。一是經過多輪博弈,我們已對中美資源籌碼形成客觀認知,必要的主動防禦措施有望佔據一定主動權;二是美國正處於AI大基建爆發期,稀土資源、光模塊、PCB、銅連接等領域仍然需要中國產業鏈的配合支持;三是經歷4月份的貿易摩擦,光模塊等行業已對關税衝擊做了產能轉移等兜底措施,因此市場若出現非理性調整是底部加倉機會。

  2)OpenAI聯合英偉達、AMD等儲備算力顯著提高資本開支預期,光模塊業績確定性高。今年9月,英偉達與OpenAI宣佈達成一項戰略合作伙伴關係,OpenAI將部署至少10GW英偉達GPU,而英偉達將在這些算力逐步上線時,向OpenAI投資,投資總額最高達1000億美元。10月初,OpenAI與AMD再度達成協議,OpenAI將在未來數年部署高達6GWAMDGPU,首批1GW將於2026年投入使用,而AMD已向OpenAI發行最高1.6億認股權證。我們看到OpenAI正在為其Sora2、Pulse等新應用儲備海量算力,目標打造AI時代的全能操作系統,其「星際之門」計劃正在兑現。根據以上協議,如果按照建設1GW算力500-600億資本開支,OpenAI將需要高達8800億美元的資本開支,其中我們認為至少有一半是超出市場預期的。隨着GB300和TPUv7部署,1.6T光模塊將正式步入放量,而Meta、谷歌超節點應用光模塊配比顯著提升,光模塊仍然是GPU出貨的超線性受益品種。展望2027年,由於Rubin CPX的出貨,每個computetray將部署8個CX9,對應8個1.6T光模塊,這意味着如果按照Rubin package計數,1.6T光模塊配比或達到8個以上,因此2027年光模塊主流企業繼續保持高增確定性較高,而Oracle、CoreWeaveApplied Digital、AMD等放量「新面孔」給光模塊新玩家帶來重要窗口期。

  3)華為、阿里、中國移動紛紛公佈超節點進展,2026年或成為國產超節點服務器放量元年。9月18日,華為在全連接大會2025上正式公佈昇騰AI芯片Roadmap並開放靈衢總線規範協議,昇騰950系列互聯帶寬將達到2TB/s,採用無背板正交架構銅連接+超千卡光連接方式。在9月底的阿里雲棲大會2025上,阿里宣佈下一代AI基礎設施全面升級,全新一代磐久128超節點服務器集成阿里自研CIPU2.0和EIC/MOC高性能網卡,採用無背板正交架構,可實現高達Pb/s級別Scaleup帶寬和百ns低延迟。9月26日,在2025人工智能計算大會主論壇上,超節點智算應用「北京方案」正式發佈,該方案重點以移動提出的OISA協議為Scaleup標準推進,具有原生內存語義支持、創新報文重構、智能在途感知能力、開放集合通信硬件加速方案等優勢,可支持多達1024個芯片的TB/s帶寬。我們認為國產超節點的多點開花表示我國在AI芯片、存儲芯片、銅連接等多個層面實現突破,自主可控版「NVLINK」已經成型。我們認為,沐曦、摩爾線程、崑崙芯、寒武紀等作為國產超節點組織首批成員率先受益;其次超節點服務器或單卡價值顯著提升、份額頭部集中,受益趨勢顯著;超節點以太網Switch、PCIESwitch也是國產替代重點受益標的。

  建議關注:1)光模塊:中際旭創新易盛天孚通信劍橋科技華工科技世嘉科技;2)超節點服務器:紫光股份中興通訊華勤技術浪潮信息;3)銅連接:沃爾核材華豐科技立訊精密匯聚科技鑫科材料;4)超節點交換:盛科通信瀾起科技

  市場整體:本周(2025.10.09-2025.10.10)市場整體下跌,上證綜指漲0.37%,滬深300跌0.51%,深圳成指跌1.26%,申萬通信指數跌1.60%,科創板指數跌2.85%,創業板指數跌3.86%。細分板塊中,周漲幅最高的前二板塊為運營商(+1.50%)、設備商(+1.27%)。從個股情況看,中興通訊廣和通震有科技電連技術網宿科技漲幅領先,漲幅分別為+13.94%、+7.05%、+3.57%、+3.28%、+3.12%。劍橋科技源傑科技長飛光纖長光華芯華工科技跌幅居前,跌幅分別為-14.63%、-10.25%、-9.53%、-9.27%、-7.83%。

風險提示:

  海外算力需求不及預期,國內運營商和互聯網投資不及預期,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價格下降超出預期,外部制裁升級。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