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曾毓羣,投了江西昇華25億

2025-10-15 15:51

原標題:曾毓羣,投了江西昇華25億

寧王又出手了。

投資界獲悉,近日富臨精工發佈公告稱,與寧德時代擬共同對子公司江西昇華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江西昇華」)增資擴股,其中富臨精工擬增資人民幣10億元,寧德時代擬增資人民幣25.63億元。至此,江西昇華成為寧德時代控股子公司。

名不見經傳的江西昇華有何來頭?這離不開富臨精工的掌舵者——安治富,他在1997年創立了富臨精工,並於2016年以21億元收購昇華科技,即江西昇華的前身,打造出日后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領域的翹楚。

由此望去,江西昇華總部所在地宜春,這座昔日默默無聞的贛西城市,正在崛起為「亞洲鋰都」。

寧王兩次出手

30億投了一家供應商

短短半年內,寧德時代兩次投資江西昇華。

今年3月,富臨精工曾發佈公告稱,江西昇華擬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寧德時代,后者擬以4億元認購江西昇華新增註冊資本3.39億元,並取得江西昇華本次交易交割完成后基於完全攤薄基礎上18.7387%的股權。

罕見的是,寧德時代還主動以支付預付款的形式,鎖定江西昇華的磷酸鐵鋰產能。三個月后,兩家公司再次簽署《補充協議》,寧德時代同意於2025年5月31日前向江西昇華一次性支付人民幣5億元預付款支持江西昇華江西基地(16萬噸/年產能),四川三期(20萬噸/年產能)建設。

隨后在今年9月,最新協議又明確寧德時代將分別於2025年9月向江西昇華支付5億預付款,2025年11月向江西昇華支付10億預付款,用於鎖定磷酸鐵鋰供應量,並支持江西昇華佈局更有競爭力的原材料建設。

再加上此次增資,寧德時代一舉將江西昇華收入囊中——實施增資擴股前,富臨精工和寧德時代分別持股79.5719%、18.7387%;實施增資擴股后,寧德時代成為江西昇華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51.00%;富臨精工持股比例則為47.4096%。這也意味着本次交易完成后,江西昇華將成為寧德時代的控股子公司。

按照協議,江西昇華設立董事會由7名董事組成,其中4名董事由寧德時代委派、3名董事由富臨精工委派。江西昇華董事長作為法定代表人,由寧德時代委派的董事擔任。

被寧德時代看中的江西昇華,坐落於江西宜春市,創業起點要追溯到十幾年前。早年畢業於中南大學的彭澎,在2005年獲得英國諾丁漢大學碩士學位后歸國創業,並組織五名博士生和數名研究生與中南大學共同研發鋰離子正極材料,后在2008年創立湖南昇華科技有限公司,即江西昇華前身。

2016年,富臨精工出手收購,合計作價21億元收購湖南昇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宣告正式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江西昇華主攻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與生產,核心產品是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目前公司已通過電池行業寧德時代、比亞迪、蜂巢能源、鵬輝等客户認證,實現批量供貨。

財報披露,江西昇華2022年、2023年、2024年的營收分別為48.79億元、28.08億元、48.2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88億元、-10.53億元、-2836.12萬元。2025年上半年,江西昇華的營收為39.58億元,淨利潤為6378.14萬元。

在寧德時代的投資版圖中,又一隻獨角獸呼之欲出。

綿陽前首富

坐擁市值300億

作為交易的另一主角,富臨精工的故事要從上世紀90年代説起。

1946年出生於四川的安治富,早年辭職下海經商,用2000元創辦了一家羽絨廠開始創業,憑此積攢了第一桶金。隨后,安治富又帶着自己的積蓄來到綿陽市,進軍房地產行業,並在1995年正式成立了富臨實業集團。

兩年后,安治富又組建了富臨精工,業務版圖拓展至汽車零部件製造領域。在此之后,他通過控股、兼併和資產重組等多種方式,先后將綿陽二運司、捷達公司、涪華公司等收入囊中。其中最為重磅的一筆,應是安治富在2002年收購了四川汽車工業集團,后者是當時四川省為數不多的汽車整車生產企業,也就是野馬汽車的前身。

2010年,富臨運業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安治富收穫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時隔五年后,安治富又迎來第二個IPO——富臨精工在2015年3月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時至今日,富臨精工已崛起為汽車發動機零部件領域的龍頭企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四川省新能源汽車驅動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其主要產品精密液壓零部件和電磁驅動零部件首先實現國產替代。

與此同時,富臨精工也正加速佈局具身智能行業。今年2月,富臨精工與智元機器人、巨星新材料、文宏傑、安努創想簽署《人形機器人應用項目投資合作協議》,各方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實施人形機器人項目。

具體來看,是由智元機器人提供人形機器人平臺、應用開發與平臺接口的技術支持,富臨精工作為機器人關鍵部件供應商,提供機器人關鍵硬件精密減速器、智能電關節的研發、生產和製造。8月份,智元機器人與富臨精工達成數千萬元標的項目合作,近百台遠征A2-W將落地富臨精工工廠,成為國內首個工業領域具身機器人規模化商業簽單案例。

憑藉於此,富臨精工最新市值超過330億元,而安治富家族也曾在《2022胡潤百富榜》中位列綿陽首富之位。

為何都看中宜春?

江西昇華在宜春崛起,並非偶然一幕。

坐落於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東接南昌,北鄰九江,地處揚子地塊與華夏地塊之間的江南造山帶東段,岩漿活動強烈,鋰、鉭、鈮等稀有金屬成礦地質條件良好,資源豐富。

據《宜春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宜春市含鋰陶瓷土(石)礦氧化鋰資源量573.72萬噸,隨着勘查開發力度的加大,全市遠景氧化鋰資源量超過900萬噸。

早在2008年,宜春市就依託豐富的鋰雲母資源,在全國設區市中率先提出打造鋰電新能源產業的構想,目標成為「亞洲鋰都"。經過十余年招引和培育,陸續迎來了寧德時代、國軒高科、贛鋒鋰業、科力遠、欣旺達、通瑞新能源等一批鋰電行業龍頭。

其中在2021年2月,國軒高科和宜春簽約,投資打造鋰電新能源產業項目,成為宜春市本級引進的首個百億元大項目。從前期洽談到正式簽約僅40天,項目4個月落地,1年建成投產。

作為宜春的首位產業,鋰電新能源產業已形成覆蓋鋰資源採選冶、鋰電池關鍵材料、鋰離子電池、鋰電池應用、鋰電池回收等主要環節的全產業鏈,入選江西省先進製造業集羣,並進入國家級集羣培育庫。

截止目前,宜春鋰電新能源產業投產企業292家,今年上半年產業鏈中后端營收佔比達79.2%。產業營收更是連續三年保持千億規模,其中2024年僅宜春時代一家企業產值就超170億元。清陶能源全球首條半固態電池量產線、國軒高科10GWh項目相繼建成,全市鋰電池產能突破90GWh。

產業鏈上同樣星光熠熠:負極材料龍頭紫宸科技躋身全國前三,恩捷股份濕法隔膜打破日韓壟斷,明冠新材料實現鋁塑膜進口替代,睿達新能源等3家企業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池回收「白名單」。

2023年,宜春市出臺《宜春市鋰電新能源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3—2030年)》,提出「打造國家級鋰電新能源產業重要集聚區」的發展定位,提出「上游控、中游拓、下游爭」總體發展思路。此外,宜春還注重推動各地差異化發展,明確宜春經開區主攻產業鏈下游,着力發展鋰電池及應用,其他縣市按照「鏈羣配」思路發展正負極材料、隔膜等配套產業。

與此同時,宜春也加速攻克關鍵提鋰技術。據《江西日報》報道,在萬載縣鈳智新能源實驗室,第四代「硫酸鹽綜合法」提鋰技術將低品位鋰雲母提鋰成本壓縮至每噸6萬元以內,與進口鋰輝石成本相當。宜春江理鋰電產業研究院研發的全濕法提鋰技術更將能耗降低50%、鋰冶煉剩余物減少50%,即將進入百公斤級中試階段。

為策應鋰電產業發展,宜春還先后出臺《宜春市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優惠政策》《關於加快推進宜春市鋰電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快宜春鋰電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舉措;設立了總規模50億元的鋰電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助推鋰電產業發展壯大。

正如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此前接受《宜春日報》採訪時所言,寧德時代把眼光投向江西、選擇江西、選擇宜春,就是看重地方政府「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作風與擔當,才願意把最先進的生產線放在宜春,佈局鋰電全產業鏈,打造「新能源生態圈」,與宜春共同搶抓碳達峰碳中和帶來的巨大產業機遇。

「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遊」。翻開歷史的書卷,宜春是一座有着深厚奮鬥基因的城市,過去數十年譜寫了一部奮鬥史。如今站在產業變遷的轉折點,這顆隱藏在贛西大地的明珠,正掀開新一頁。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劉博,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10/555894.shtml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