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華安證券-合成生物學行業雙周報:全球首條生物酶法rPTA產線落地,元利化學與路博潤攜手佈局個人護理-251014

2025-10-15 13:38

(來源:研報虎)

華安證券化工團隊發表的《合成生物學周報》是一份面向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匯總國內外合成生物學相關領域企業信息的行業周報。

  目前生命科學基礎前沿研究持續活躍,生物技術革命浪潮席捲全球並加速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為人類應對生命健康、氣候變化、資源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等重大挑戰提供了嶄新的解決方案。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生物經濟萬億賽道呼之欲出。

  合成生物學指數是華安證券研究所根據上市公司公告等匯總整理由58家業務涉及合成生物學及其相關技術應用的上市公司構成並以2020年10月6日為基準1000點,指數涵蓋化工、醫藥、工業、食品、生物醫藥等多領域公司。雙周(2025/09/29-2025/10/10)華安合成生物學指數上漲1.10個百分點至1195.47。上證綜指上漲1.81%,創業板指下跌1.22%,華安合成生物學指數跑輸上證綜指0.70個百「

功能性蛋白、多肽合成開發及特醫食品創制示範」項目啟動

  近日,由蒙牛集團牽頭,江南大學、內蒙古大學共同承擔的自治區科技「突圍」工程重點項目——「功能性蛋白、多肽合成開發及特醫食品創制示範」在呼和浩特市正式啟動。作為聚焦合成生物學前沿技術的關鍵項目,其核心目標直指特醫食品研發與產業化進程提速,將為進一步提升我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核心競爭力注入強勁新動能。該項目的落地,標誌着呼和浩特市在生物技術與健康食品融合創新領域邁出關鍵一步。從社會價值看,項目將為「銀發族」、嬰幼兒、氨基酸代謝障礙患者、過敏人羣分點,跑贏創業板指2.32個百分點。等特定羣體提供精準營養保障;從產業維度講,這是推動乳業與合成生物產業深度耦合的重要實踐,將加速傳統乳業向高端化、精準化轉型,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注入新動能。(資料來源:synbio深波,華安證券研究所)

青島能源所乙醛制1,3-丁二醇綠色成套技術完成中試

  近日,青島能源所聯合榆林中科潔淨能源創新研究院開發的「乙醛制3-羥基丁醛及1,3-丁二醇綠色成套技術」在陝西榆林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被認定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3-丁二醇綠色成套技術採用自主研發的高穩定性固體鹼催化劑,突破了傳統液體鹼工藝能耗高、廢鹽多的瓶頸,在45℃、0.3-0.4MPa温和條件下實現乙醛轉化率39.2%、3-羥基丁醛選擇性90.1%,產品可滿足電子級與化粧品級要求。目前該技術已完成1800小時中試運行,並開發出萬噸級工藝包,為我國打破1,3-丁二醇進口依賴、延伸乙醇產業鏈提供了綠色高效的解決方案。(資料來源:synbio深波,華安證券研究所)

元利化學與路博潤攜手佈局個人護理領域

  近日,元利化學集團與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特種化學品企業路博潤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重點圍繞個人護理原料領域展開深度協同,依託元利化學在綠色製造與產業化方面的紮實基礎,結合路博潤在全球研發體系與終端市場網絡的領先優勢,共同開展生物基、綠色環保型新材料的技術合作與供應鏈建設,致力於提升產品全生命周期競爭力,為全球客户提供更具創新性、可持續性的綜合解決方案。此次戰略攜手,是雙方共同應對全球市場挑戰與機遇,推動個人護理領域技術進步與綠色轉型的重要舉措。(資料來源:生物基能源與材料,華安證券研究所)

全球首條生物酶法5000噸/年rPTA產線落地天津

  近日,源天生物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與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正式簽約,意味着全球首條生物酶法再生5000噸rPTA項目正式落地天津經開區,為后續10萬噸/年生物酶法rPTA產線的落地與建設奠定了堅實技術基礎。生物酶法5000噸/年rPTA項目總投資約1.5億元,預計2026年年中落成投產,每年可規模化處理約1萬噸廢棄紡織品。這一產線的建設,是源天生物產業化進程中的關鍵一步。建成后,公司將把消費后廢紡的回收與再生作為原料端的重要來源,打通「廢棄紡織品—rPTA/rEG—rbPET—再生纖維」產業鏈,緩解紡織廢棄物帶來的環境壓力,實現廢棄紡織品的高值、高質化轉化,助力綠色循環經濟發展。(資料來源:synbio深波,華安證券研究所)

上海10萬噸綠色甲醇項目獲國際認證進入安裝階段

  近期,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總承包的上海10萬噸/年綠色甲醇項目取得多項進展:9月23日確定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為甲醇合成催化劑供應商,隨后完成四臺精餾塔吊裝,標誌着項目全面進入設備安裝階段。該項目近日還獲得了ISCCEU與PLUS全流程雙認證,覆蓋由申能集團、城投集團負責的原料端至華誼集團生產端及申能、上港集團貿易加註端,實現平均碳排放強度降低80%以上。項目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建成投產,並於2026年春節前在上海港完成首單綠色甲醇加註,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提供綠色燃料支撐。

風險提示

  技術放大與工藝風險;商業化落地風險;技術迭代風險;政策認證風險;知識產權風險;原料供應風險;市場競爭風險;標準與認證風險;項目管理和資金風險。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