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未來材料三闖IPO遇「現場抽檢」 「東岳系」第三家上市公司恐難產

2025-10-15 15:13

科創板自從啟幕以來,高科技企業成功上市的平均周期為20個月,給高科技企業發展帶來巨大幫助。但在申請科創板企業中,也有多次衝擊上市未果的企業。近日,宣佈重啟科創板IPO之路的山東東岳未來材料,就是第三次衝擊科創板。如果上市成功,未來材料將成為「東岳系」旗下第三家上市公司,「東岳系」的掌門人張建宏的商業帝國也將得到進一步擴大。但從目前來看,未來材料第三次闖關之路並不容易。

剛問詢即遇「現場抽檢」

未來材料早在 2020 年 10 月,就啟動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輔導工作。但不久后,因當時的控股股東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遭遇債務實質性違約並進入重整程序,導致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上市計劃被迫中斷。

2023 年 9 月,實控人變成東岳集團后,公司更名為未來材料重啟輔導備案。但在經歷五期輔導后,因申報材料準備不完備、對法規理解存在偏差等問題,第二次上市申請再次被撤回。

今年年 3 月,未來材料第三次啟動上市輔導,並迅速於同年 6 月底向上交所科創板提交了招股説明書,進入申報審覈階段。根據上交所網站顯示,未來材料目前正處在「問詢」環節。

但未來材料本次向上交所遞表后不久,就被中國證券業協會列入2025年第二批IPO現場檢查名單。所謂現場檢查,就是證監會對於科創板的審查程序,防止有企業「魚目混珠」。

據統計,2022年至2024年,A股市場共計55家企業被現場抽檢,目前已有42家撤回IPO申請,撤單率超70%。面對「一查就撤」現象,證監會已明確表示申報即擔責,即便撤回發行申請也要一查到底,一經發現違規事項將給予懲罰處理。

對於未來材料來説,通過輔導提交上市申請僅是個開始,能否順利通關現場檢查,以及后續能否通過上市委員會審覈,都是一個未知數。

業績下滑經營出問題

未來材料國內首家、全球少數能夠同時量產全氟質子交換膜及其關鍵原料全氟離子交換樹脂的企業。公司此次衝擊 IPO,其背后驅動力是響應國家對高端材料領域的重大需求,承擔國家研發及技術攻關項目,旨在解決高性能含氟功能膜等領域面臨的「卡脖子」技術難題。

然而,在這場資本衝刺中,未來材料也暴露出了諸多明顯的內在問題。

首先,公司業績波動與盈利能力承壓。2024 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為 6.40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滑了 11.23%;淨利潤為 1.65 億元,同比下滑了 28.26%。這一下滑主要受到化工材料行業整體處於去庫存周期的影響,市場競爭加劇,導致 HFPO 和 ETFE 等主要產品的銷售單價顯著下降。

其次,產能閒置與擴產矛盾明顯。截至 2024 年,未來材料主要產品的產能利用率普遍低於 60%,例如全氟質子交換膜的產能利用率為 45.25%,其他高性能樹脂及關鍵材料的產能利用率更是降至 35.44%。在產能利用率尚未飽和的情況下,公司此次 IPO 擬募集的 24.46 億元中,約八成資金仍計劃投入到全氟質子膜、ETFE、PFA 等多個產品的擴產項目上,其募資的合理性受到質疑。

第三,產品質量與客户關係維護的挑戰。報告期內,公司的產品退換貨比例持續走高,從 2022 年佔營收的 1.41% 升至 2024 年的 6.18%。公司解釋稱,液流電池膜、燃料電池膜等產品仍處於研發和市場推廣階段,質量標準未完全定型、生產工藝未完全成熟,導致品質難以穩定。公司甚至為維持客户關係和開拓市場,不得不接受部分已售商品的退換貨。

「東岳系」痕跡無處不在

未來材料第三次衝擊 IPO 的背后,站着「東岳系」的掌門人——張建宏。這位 1960 年出生的「60 后」創始人,是退伍軍人出身。他通過多年的經營,一手搭建起了龐大的「東岳系」資本版圖。

張建宏任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的東岳集團(00189.HK)於 2007 年在香港上市,號稱是中國氟硅行業的龍頭企業,也是亞洲規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產基地。

此外,「東岳系」在A股已擁有另外一家上市公司——東岳硅材,(300821.SZ)。東岳硅材是 2006 年由東岳集團設立,於 2020 年在創業板分拆上市,東岳集團目前持有其 44.4% 的股份。

在未來材料的股權結構中,張建宏並非直接持股。他通過控制淄博岳潤,作為北京旭日興隆(持股 22.02%)、齊魯基石(持股 9.81%)、淄博曉望(持股 3.67%)的執行事務合夥人,合計控制未來材料 35.50% 的表決權,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但由於公司股權分散(共有 45 位股東),張建宏的持股比例相對較低,未來面臨實際控制權被稀釋的風險。

在業務層面上,「東岳系」企業對未來材料的幫助主要體現在產業鏈協同和關聯交易上。

在供應鏈和銷售端,東岳氟硅科技集團(持股 8.33%)和東岳硅材(持股 5.14%)是未來材料的主要股東,同時也是關聯方。報告期內,未來材料從關聯方採購金額較高,其中,從東岳高分子等 4 家「東岳系」企業採購金額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分別佔到當期營業成本的 65.66% 和 66.46%。採購內容包括六氟丙烯、四氟乙烯等關鍵原材料。同時,未來材料也向關聯方出售產品,例如,向關聯方東岳高分子銷售羧酸樹脂,定價採用成本加成方式,參考了 ETFE 高流改性料的毛利率,因為全氟離子交換樹脂市場供應方極少,無市場公開報價。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公司向關聯方東岳高分子銷售 PPVE 的單價略高於賣給其他客户的平均單價,高出 6.11%。這種高比例的關聯交易也引發了市場對公司業績真實性和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關注。

有業內人士認為,關聯交易可能存在利益輸送的嫌疑,會影響到公司業績的真實性,對IPO而言是一個需要澄清的不利因素,也將對未來材料的IPO之路產生影響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