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5 10:41
(來源:明見局)
作為研發密集型行業的代表,小馬智行此次回港動作或與自身「營收高增但虧損擴大」的財務現狀直接相關——2025年二季度營收同比增75.9%,但淨虧損同比擴大72.49%,也折射出2025年自動駕駛賽道融資回暖背景下,頭部企業對資本儲備的迫切需求。
10月14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確認小馬智行(Pony AI Inc.)境外發行上市備案信息,明確其擬發行不超過102,146,500股普通股並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
這一進展距其2024年11月以「全球Robotaxi第一股」身份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尚不足一年,若順利落地,小馬智行將成為自動駕駛領域少數實現「美+港」雙重上市架構的企業。
備案落地,雙重上市有了關鍵進展
10月14日,中國證監會發布的備案通知書傳來明確信號:小馬智行境外發行上市備案信息已獲確認,這意味着其回港上市計劃跨過了核心監管門檻。
根據文件內容可知,小馬智行計劃發行不超過1.02億股境外上市普通股,上市目的地鎖定香港聯合交易所。
這一時間點頗具深意,為什麼這麼説?因為距離2024年11月27日小馬智行以「PONY」為代碼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全球Robotax 第一股」,尚不足一年時間。
彼時,小馬智行通過美股IPO募資約4.52億美元,創下2024年美股自動駕駛領域最大規模IPO紀錄。
而如果此次港股上市順利完成,這家成立於2016年的企業將正式搭建起「美+港」雙重上市架構,成為自動駕駛賽道中少數實現跨市場資本佈局的頭部玩家。
同時,監管層也為此次上市劃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小馬智行需在上市后15個工作日內通過備案管理信息系統報告情況;若自備案通知書出具之日起12個月內未完成上市,后續推進需更新備案材料。
這一要求既規範了上市流程,也讓市場對其港股進程有了明確預期。
股價漲近5成卻虧3.8億,募資要補什麼「缺口」?
小馬智行此時推進港股上市,與其美股市場表現和自身財務狀況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呼應。
截至美東時間10月13日,其美股股價報22.19美元/股,總市值達78.84億美元,近一個月內股價漲幅接近50%,資本市場對Robotaxi賽道的熱度可見一斑。
但光鮮的股價背后,是「增收不增利」的現實壓力。
根據小馬智行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公司該季度總營收達1.54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增75.9%,環比也增長53.5%。
其中,核心業務Robotaxi表現尤為亮眼,收入達1090萬元人民幣,同比增幅高達157.8%,乘客端車費收入更是實現超300%的同比增長。
這一增長的背后,小馬智行已拿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的無人駕駛出行服務許可,成為首個實現這一突破的自動駕駛企業,其一線城市運營總面積已超2000平方公里,Robotaxi 車輛總數在二季度末也突破了500台。
然而,收入高增未能覆蓋成本壓力。2025年二季度,小馬智行淨虧損達3.82億元人民幣,同比擴大72.49%。
究其原因,或許離不開自動駕駛行業的固有特性,也就是在技術研發、車隊擴張、路測積累、全球市場開拓等環節均需持續砸入重金。
截至二季度末,小馬智行現金等價物及長短理財投資為53.56億元人民幣,但公司已明確提出年底實現千台Robotaxi運營的目標,設備採購、運維管理等成本將進一步攀升,資金需求缺口清晰可見。
值得注意的是,小馬智行的募資訴求並非個例。
就在其獲備案的同日,另一家自動駕駛頭部企業文遠知行也拿到港股IPO備案,行業集體衝刺上市的背后,是商業化關鍵期對資本輸血的迫切需求。
雙重佈局藏着這些野心
對小馬智行而言,「美+港」雙重上市絕非簡單的「多一個融資渠道」,而是兼顧短期需求與長期發展的戰略選擇。
從短期來看,港股能為其提供更貼近核心市場的資本支持。
作為連接內地與全球資本的樞紐,港股投資者對中國科技賽道的認知度更高,而小馬智行的核心運營市場恰好在國內,四大一線城市的Robotaxi服務已成為其收入增長的核心引擎。
同時,港股上市能進一步提升公司在華語市場的品牌影響力,為其對接境內產業資源與政策支持鋪路。
畢竟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地持續出臺自動駕駛支持政策,從封閉測試到示範運營牌照發放,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從長期來看,募資將直接支撐其商業化落地與全球化擴張。
小馬智行CEO 彭軍曾表示,上市是企業發展「水到渠成的一環」,核心目的是推動技術落地與規模擴張。
可以看到2025年9月以來,其全球化動作頻頻,例如與卡塔爾Mowasalat公司合作推進當地落地、聯合新加坡康福德高部署自動駕駛服務、拿下迪拜路測許可,海外版圖快速鋪開。這些項目的推進,都離不開持續的資金投入。
不過,雙重上市的挑戰也不容忽視,畢竟市場對自動駕駛企業的關注最終會迴歸到「何時能盈利」這一核心問題上。
(內容來源於網絡公開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謹慎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