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青春華章|江蘇「護水」記:以河長製爲抓手全域推進幸福河湖建設

2025-10-15 10:11

長漾桑基魚塘。 董淑喬 攝

長漾桑基魚塘。 董淑喬 攝

清晨的蘇州吳江長漾,薄霧輕籠,水面泛着粼粼波光。沿岸步道上,村民姚建強正與老伴悠閒散步,清澈的湖水與白牆黛瓦的江南民居相映成趣。「以前這里又髒又臭,現在水清了、景美了,年輕人都願意回村發展!」姚建強的感慨,道出了江蘇全域推進幸福河湖建設帶來的喜人變化。

長江水質穩定達到Ⅱ類,太湖首次實現全年達良好湖泊標準……作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江蘇以河長製爲抓手全域推進幸福河湖建設,推動全省河湖面貌實現根本性變化,探索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協同共進的新路徑。

制度創新,河長制激活治理「一盤棋」

初秋時節,記者走進長漾的智慧調度中心,大屏上實時跳動的pH值、溶解氧等12項指標,記錄着這個曾因過度養殖而遭受破壞、如今重獲新生的湖泊蝶變軌跡。這片位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核心區域的水域,在河湖長制推動下,經過「生態治水、智慧護水、文化興水、產業富水」協同治理,激發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帶動周邊村集體收入顯著增長。30余公里外的元蕩湖畔,滬蘇兩地河長正在開展聯合巡查,他們創新的「六個一」工作法——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治理一標準、監測一張網、執法一把尺、信息一平臺,讓省界河湖真正實現了「無縫共治」。

河長制,這一河湖治理全新模式,正是發軔於江蘇。2007年,太湖藍藻事件后,無錫在對入太湖河流治理中率先實行河長制。2012年,江蘇在全省推行河道管理河長制。2016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全面推行河長制重大決策部署,江蘇在2017年、2018年分別全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全國率先。如今,江蘇構建起省市縣鄉河湖長組織體系,各級河湖長履職盡責,形成「黨政主導、水利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治理格局。

「河長制不是‘掛名制’,而是‘責任田’。」省水利廳河湖長制工作處負責同志表示,江蘇以河長製爲抓手,久久為功,推動河湖治理從「沒人管」到「專人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轉變——

2017年,在全省開展生態河湖行動,實施水安全保障、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文化建設、水工程管護、水制度創新等8項任務,努力打造「潔淨流動之水、美麗生態之水、文化智慧之水」;

2019年,在全省開展「碧水保衞戰、河湖保護戰」行動,推動河湖治理保護發生轉折性變化;

2021年,在全省開展幸福河湖建設行動,提出「河安湖晏、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文昌人和」目標,全域推進幸福河湖建設;

2023年以來,在全省開展河湖保護專項行動,從「兩河兩湖」向省骨干河道和重點湖泊延伸,全面排查起底侵佔河湖水域問題,推動歷史遺留問題逐步清零、新增問題動態清零,非法採砂行為基本消除……

系統治理,從「單一治水」到「全域生態」

秉持系統治理理念,江蘇治水思路已實現從「單一治水」到「全域生態」的蜕變。在南京,人水和諧新圖景持續「出圈」:月牙湖公園秀水蜿蜒、河清岸綠、鷺鳥翔集,成片「水下森林」構建起天然生態濾網;珍珠河成為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外港河畔,魚羣嬉戲的景象已成常態……近年來,南京系統性推動幸福河湖建設,發佈《南京市幸福河湖建設與評價規範》地方標準和《南京市幸福河湖建設技術指南》,出臺新一輪幸福河湖建設行動計劃,明確到今年年底,全市建成區河道將基本建成幸福河湖。

省水利廳生態河湖處負責同志介紹,江蘇幸福河湖建設絕非簡單的河道清淤或岸線綠化,而是涉及防洪保安、水資源配置、水生態修復、水文化傳承的系統工程。

在長江沿線,江蘇落實長江大保護戰略,深化推進岸線綜合整治,嚴格管控長江岸線資源,推進岸線生態修復,下大力氣破解「重化圍江」,開展十年禁漁,讓母親河休養生息,如今江豚成羣逐浪嬉戲。

在太湖兩岸,江蘇啟動新一輪4000余萬立方米生態清淤,實施太湖水環境綜合整治等一批生態修復工程,科學實施引江濟太,太湖水生態狀況持續好轉,桃花水母在太湖再現。

在大運河畔,江蘇統籌推進運河治理保護和航運通暢、文化傳承,對大運河江蘇段進行系統保護和修復,打造運河文化帶,讓「清水廊道」承載千年文脈、黃金水道煥發光彩。

在洪澤湖邊,江蘇創新綜合治理地方經驗,完成1.9萬住家船民、2.7萬灘區移民安置,打造「百里畫廊」「醉美湖灣」等樣板,推進環湖區域幸福河湖建設。

據省水利工程建設局項目處負責同志介紹,「十四五」以來,我省持續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將中小河流治理納入省政府民生實事,通過河道疏浚整治、閘站改造、環境改善等系統治理,實現治理一條河、改善一大片的效益,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水安全保障。目前,全省累計建成幸福河湖3611條(段)、農村生態河道4.14萬千米,7條(個)河湖入選水利部幸福河湖建設項目。

雙向賦能,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協同共進

永安河是常州市武進區的骨干河道,也是入選水利部2024年幸福河湖優秀案例的河流。過去污染,如今清秀,永安河的生態「好水」激活了經濟發展的「活水」——隨着流域水環境的持續改善,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落户武進國家高新區,理想汽車從永安河畔駛向全國各地,配套理想汽車的新能源產業園則吸引來上下游企業在永安河邊落户。

幸福河湖的終極目標,是讓人民羣眾共享生態紅利。江蘇將幸福河湖建設與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緊密結合,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在宿遷,古黃河畔垂柳依依,駱馬湖碧波盪漾,宿遷以生態旅遊為支點,將綠水青山轉化為發展動能,撬動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出生態保護與文旅融合雙向賦能之路。

近年來,宿遷累計投入超百億元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工程,完成濕地修復2351公頃、河道岸堤整治184公里,清退圩區654公頃,構建起「兩湖兩河」生態廊道。

作為江蘇省最大的人工水庫,連雲港市石樑河水庫生態平衡曾遭受重創。轉機出現在2019年,在「兩山」理念指引下,連雲港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響了非法採砂治理、「兩違」整治、網箱清理、「三無」漁船清理「四大攻堅戰」。2020年起,相繼啟動水庫生態修復一、二期工程,石樑河的容顏在時光中悄然煥新。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也催生了文旅融合的新生機。自2022年以來,這里已成功舉辦馬拉松、自行車賽、龍舟賽、精品農產品展銷等系列活動,廣大遊客在四季輪轉中持續領略石樑河的魅力。

這樣的蝶變在江蘇不斷上演。讓每一條河流都流淌幸福,讓每一個湖泊都映出生態之光,魚米之鄉江蘇,以水為墨、以綠為色,鋪陳河安湖晏、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文昌人和的現代水韻畫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