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渝車出海啟新程 職教引航向中亞

2025-10-15 06:12

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啟航,國際化人才便成為串聯經貿往來、驅動產業升級的核心紐帶。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勇擔「職教頭雁」重任,牽頭成立西部職教聯合體。通過構建「四環四驅」國際辦學模式、開發數字仿真工程環境、深化產教融合等創新舉措,深度對接中亞地區發展需求,以「職教出海」破解跨國人才難題,為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大局、賦能陸海新通道沿線產業協同發展注入了持續而強勁的教育動能。

四環四驅:構建跨國人才培養創新體系

面對中亞地區「職業教育體系滯后、雙語師資匱乏、實訓設備短缺」三大問題,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積極響應國家戰略號召,聯合重慶長安汽車等龍頭企業,共同構建起「四環四驅」國際辦學體系,為跨國人才培養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

「四環」築牢辦學根基,覆蓋人才培養全鏈條。職教理念方面,秉承「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推動職業教育國際化進程;項目主體方面,由國際學生、雙語雙師、保障團隊、中國學生共同組成多元化參與主體;課程體系方面,聚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與智能製造等前沿領域,定製開發與國際接軌的職業技能課程;產教聯動方面,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

「四驅」激發發展動能,提升跨國人才培養質量。通過「走出去+引進來+內循環+新升級」的動態優化機制,學校不斷拓展國際合作的深度與廣度。「走出去」即鼓勵教師和學生走出國門,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拓展國際視野;「引進來」即引進國際先進職教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提升國內職業教育水平;「內循環」即構建多方教育資源循環機制,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新升級」即不斷優化和創新跨國人才培養體系,適應新時代跨國人才需求。

技術賦能:數字技術打通跨國實訓壁壘

跨國實訓一直是職業教育出海的難點——海外學員難以接觸國內先進設備,實操教學受限。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通過數字技術創新,開發虛擬仿真工程環境,依託AR/VR技術為跨國實操教學開闢新路徑。通過構建虛擬與現實相結合的實訓環境,讓海外學員無需跨越國界就能沉浸式接觸中國全新汽車技術與設備,有效解決了跨國實操教學難題,顯著提升了學員的學習效率。

目前,學校已組建一支高水平國際化師資團隊。其中,46名教師擁有海外研修經歷、17人取得「國際中文教師」資格;建成的「中文+汽車技能」國際資源庫,涵蓋中、英、泰、俄4個語種,開發《電動汽車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等34門精品國際課程,其中1門課程獲成渝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國際化微課大賽一等獎,多門課程被中國職教學會評為示範課程。上線學堂在線等國際平臺,累計海外瀏覽量超過44596人次。學校的國際教學輻射力與影響力持續提升。

產教融合:實現「育人」與「興業」雙向賦能

聯合體秉持「教隨產出、校企同行」的理念,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哈薩克斯坦絲綢之路汽車有限責任公司、阿拉木圖多學科學院開展合作,四方共建「重電—長安汽車哈薩克斯坦培訓實踐基地」,將人才培養直接嵌入企業海外發展鏈條。

依託重慶市內陸教育開放高地建設項目《渝車出海——哈薩克斯坦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工坊》及重慶市重大教改項目《職教出海背景下智能製造「中文工坊」的建設路徑與實踐研究》成果,先后選派18名國際講師隨長安汽車赴哈薩克斯坦基地開展海外培訓服務,承接了國家相關部門教育援外項目、教育部漢語橋線上體驗團組項目、重慶市外國留學生市長獎學金絲路項目等,累計培訓4487人次,培養海外技師163名。通過「中文+汽車技能」培訓,顯著提升了學生的技能水平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為長安汽車等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增強國際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撐。學校被獲評為「長安汽車首屆海外經銷商服務技能大賽優秀協辦單位」。

從牽頭組建西部職教聯合體、打造「四環四驅」國際辦學模式,到以數字技術與產教融合破解跨國人才難題,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用實踐書寫了中國職教出海的「中亞樣板」。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使命開啟新徵程。學校將不斷深化與中亞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職教合作關係,持續優化跨國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多措並舉齊發力,努力成為跨國人才培養的領跑者與示範者,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在新時代職教出海的征程上譜寫更加絢爛的新篇章。

(葉 勇 王 姍 張俊峰 宋麗莉)

·廣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