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西安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開啟進階之路 從「規模高地」到打造「全球標杆」

2025-10-15 08:01

「這片佔西安約千分之五面積的區域,2024年產出107萬輛新能源汽車,佔全國總產量的8.3%、陝西省的89.3%,產值約1648億元,一躍成為我國汽車產業格局的重要一極。」在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攀升至45.5%的背景下,西安高新區持續交出亮眼的產業答卷——兩位數增長,百萬產能,鑄就千億產業集羣。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從西安高新區瞭解到,今年1-8月,西安高新區汽車產業實現產值1201億元,同比增長25.9%。今年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保持穩健增長態勢,主導產業支撐作用明顯,特別是汽車產業集羣持續發力,展現出較強的韌性與活力。

比亞迪的百萬輛工廠到180余家配套企業的集羣效應,從政策持續賦能到全球市場突破,西安高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正以全鏈條優勢,從「規模高地」進階躍升到「全球標杆」——由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西部增長極」,跨越到「全球新能源汽車智造高地」。

龍頭領航:比亞迪的「高新成長曲線」

在西安高新區草堂科技產業園的比亞迪總裝車間,一輛輛新能源汽車在經過多道工序后排隊下線。高新區已然成為比亞迪全球最大的單一生產基地。可喜的是,2024年底,西安比亞迪汽車全年產量實現新突破——首次突破100萬輛,全年達107萬輛。

同樣備受矚目的還有,今年6月21日,比亞迪第五艘滾裝船「西安號」正式交付。這不僅是比亞迪全球化戰略佈局的又一里程碑,更承載着其從西安起步的造車淵源——2003年,專攻電池的比亞迪收購西安秦川汽車,埋下整車製造的種子。

隨着比亞迪發展持續推進,彼時「二次創業」的西安高新區對龍頭項目求賢若渴,雙方一拍即合。從出租車、公交車、雲巴採購到人才輸送,比亞迪得到了西安及高新區的全方位護航。

2014年9月,比亞迪西安新能源產業基地新能源乘用車一期順利投產。據公開消息,2020年比亞迪西安生產基地現已具備年產30萬輛乘用車和5000輛純電動客車的生產能力,以及30萬輛新能源車在建產能。隨后,總投資150億元的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零部件擴產二期項目投產,從開工到投用僅用時7個月。

目前,比亞迪在高新區佈局了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三大件」的全產業鏈業務。得益於此,西安高新區汽車產業產值連年攀升。短短數年時間,西安高新區一躍成為我國汽車產業格局的重要一極。

生態共生:配套企業的「集羣效應」

比亞迪的「單打冠軍」背后,是180余家產業鏈企業構成的「產業森林」。

據介紹,除比亞迪汽車外,高新區聚集了以弗迪電池、佛吉亞、延鋒汽車等企業為龍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為主導,輔以電機、電控、電池及核心零部件的汽車產業鏈。其中,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規模超千億,年產能達140萬輛;動力電池產業產值規模超百億,年產能達60Gwh。

在三電及核心零部件領域,北極雄芯、富特科技、泰孚集團、傑華特等一批項目落地,有力補齊了車規級芯片、電池、內飾、汽車電子等核心零部件短板,形成涵蓋整車製造、電池材料、汽車零部件、服務體系的本地化供應鏈。在零部件配套領域,眾多知名企業紛紛落户,如聯合汽車電子、佛吉亞、延鋒、東風李爾等。

與比亞迪緊鄰的集賢新能源汽車配套基地項目,11棟廠房整齊排列,遠遠望去頗為壯觀。作為產業承載區,這里吸引了法國泰孚集團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配套企業,已落地汽車產業類配套項目15個。2024年座椅、內飾件等產品產量均超60萬套。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高新區正加速佈局智能網聯汽車新賽道,產業多元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同時,西安高新區創新「校招共用」「訂單式培養」模式,聯合西北工大等高校建立人才定向輸送機制,形成「研發有平臺、轉化有通道、成長有空間」的創新生態,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培育了肥沃土壤。

此外,高新區充分發揮比亞迪、法士特等鏈主企業引領帶動作用,聚焦汽車核心零部件和關鍵增量部件兩大重點領域,實施「一企一鏈」工程,圍繞鏈主龍頭企業開展鏈式招商,形成「整車製造—三電核心零部件—汽車后市場服務」全鏈條閉環。

從單一企業到千億集羣,西安高新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軌跡,正是中國汽車產業換道超車的縮影。隨着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這片「智造高地」的全球競爭力將持續凸顯。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魏曉飛 實習生 王馥遠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