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4 19:41
(來源:新行情)
網友:我的理想年薪,是李想年薪。
出品 | 新行情 作者 | 宋輝
香港上市公司董事薪酬榜出爐,李想第一,劉強東第四
企業高管的薪酬,歷來是外界討論的焦點。
最近,根據網站Webb-site最新出爐的數據,2024年度香港上市公司中,總共有31名上市公司董事年度報酬超過1億元。
其中,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以總報酬近約6.80億港元位於榜首;極兔速遞創始人、董事會主席李傑以約5.19億港元位列第三;京東集團創始人劉強東以約4.49億港元排行第四。
Webb-site
除此之外,進入前十名的董事還包括貝殼聯合創始人及執行董事單一剛、嗶哩嗶哩(09626.HK)董事長兼CEO陳睿、JS環球生活首席財務官韓潤,以及新濠國際(00200.HK)主席兼CEO何猷龍。
不過,根據理想汽車2024年年報,李想2024年的實際薪酬構成為:266.5萬元的薪金、津貼和實物福利,16萬元的退休金計劃供款,以及6.36億元的股份支付薪酬費用,合計6.39億元。
2024年年報(單位:人民幣千元)
也就是説,「6.39億元這個説法並不準確」,李想2024年的全部薪酬實際為266萬元。
此前年報披露的6.39億元薪酬包括了公司年銷量50萬輛對應的1800萬股獎勵,屬於公司按照美股上市公司(美國會計準則)必須記賬的費用,不是李想的實際薪資收益。
李想如果想拿到這1800萬股獎勵,除需要完成公司設定的銷量目標外,還需要額外支付29.26美元/ADS(美股1ADS=港股2股A類普通股,即1:2的對應關係,目前市場股價約為25美元/ADS)。
截至目前,李想未支付現金對價,因此未實際獲得任何股票或股票收益。
換句話説,理想和實際有差距,李想沒有實際收到這筆數額高昂的「工資」。
説到股權激勵,這在新能源行業其實並不罕見。
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普遍採用「低基礎薪資+高股權激勵」的模式,既控制公司現金流壓力,又能將高管利益與公司長期發展綁定。
關於「股權激勵計劃」,最廣為人知的便是特斯拉。
2018年,特斯拉曾為馬斯克設定了一個價值超過500億美元的薪酬計劃,要求他在10年內把特斯拉市值從約600億美元拉昇至6500億美元,而馬斯克不負眾望,提前完成了這一目標。
但這個薪酬方案被特拉華州法院否決了,如今還在上訴中,董事會先給了馬斯克一筆臨時股權作為補償。
最近,特斯拉董事會又給馬斯克開出了一個驚掉下巴的「天價薪酬」——1萬億美元。
YouTube
當然,想拿到這筆錢也不容易。
馬斯克不僅要把特斯拉市值從約1萬億美元拉到8.5萬億美元,8倍的漲幅;還要累計交付2000萬輛電動車(目前是180萬輛左右)、製造並銷售100萬台Optimus機器人(目前被曝實際只出貨了幾百台)、自動駕駛出租車達100萬輛。
更絕的是,如果特斯拉市值未能在10年內先邁過2萬億美元這個門檻,馬斯克一分錢都拿不到。
由此,一些公司高管賬面薪酬與實際收入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因此,上面的排名雖有一定的參考性,但可能並不是特別嚴謹,大家吃個瓜看個樂呵。
話又說回來,只要能讓企業壯大,多拿一點又何妨?倘若真的「薪不配位」,市場和股東自會投出他們的選票。
李想,一個理想主義者的來時路
作為理想汽車妥妥的靈魂人物,從高中輟學,到新勢力頭部車企CEO,李想這一路走來,外界形容得最多的,無疑是「一個偏執的理想主義者」。
1981年,李想出生於河北石家莊一個普通家庭,初一那年李想發掘了自己的興趣愛好:電腦。
高一那年,父母終於同意,於是李想擁有了第一臺電腦——價值8000元的奔騰133。
在把書中內容實踐到電腦的過程中,李想發現了那些報紙雜誌的編輯可能也沒怎麼用過電腦,把自己的「研究心得」投稿給媒體,沒想到第一篇文章就獲得了500元稿費,並且是被全文刊發的。
高二時,李想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個網站,名為「顯卡之家」,分享顯卡評測與電腦裝機心得,很快成為頭部網站。
很快,廣告商主動找上門來,網站廣告賺取了6000元,李想賺得了「第一桶金」。
面臨高考之際,李想做出了令許多人意外的決定:放棄上大學,理由是:互聯網是個潛力無窮的增長市場,現在我不去佔領,等我讀完四年大學,早就被別人佔領了。於是,創業之路由此開啟。
2000年,李想與同學樊錚合作,將「顯卡之家」升級為泡泡網(PCPOP),業務範圍從顯卡擴展至整個IT硬件領域。
隨着中國個人電腦市場爆發,泡泡網憑藉硬核的內容,迅速成長為國內第三大中文IT網站,2005年時年營收已近2000萬元。
2005年,李想發現,當時市面上的汽車網站在內容質量和用户體驗方面存在短板,有「可乘之機」,於是帶領團隊從IT產品向汽車領域擴張,創建了汽車之家。
顯然,擁有IT網站可複製的成功經驗,汽車之家很快脫穎而出。
2013年12月11日,李想帶領汽車之家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以收盤價計算,其個人身價超過1.5億美元.
不過,早期融資時的股權分配問題也逐漸暴露。
2015年,李想卸任汽車之家總裁。第二天,「車和家」成立,后改名為理想汽車。
如今,截至2025年8月,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突破139萬輛,是首個達成百萬輛交付的新勢力車企。
此外,8月28日,理想汽車公佈的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當季營收302.46億元;淨利潤為10.97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1億元幾乎持平。
也就是説,理想汽車是目前為止唯二實現「扭虧為盈」的新勢力,另一個是零跑汽車。
一路走來,李想可以説屢勝屢戰,腳步不停,確實沒有辜負「理想主義者」這個與名字諧音的稱號。
市場變了,李想低頭
曾揚言「不請代言人」 的理想還是請了一位代言人——25 歲 「頂流」 易烊千璽。甚至,這次不是一款車型的代言人,而是整個品牌。
此前,李想公開表示:至於明星代言,我們是不會做的,我堅持認為車主是最好的代言人。
那麼,李想為何突然打破十年慣例?
一方面,明星代言人有助於品牌形象塑造。
目前理想的車型,i6 、L7、L8、L9 和 MEGA 都是主要面對家庭用户,但隨着羣體需求逐漸飽和,理想汽車不得不拓展新的市場,那麼,如何延伸此前的品牌形象?答案無疑是年輕化的品牌代言人。
另一方面,近來增速放緩、銷量下跌的跡象也提醒着李想,2025年的汽車市場,很難有充分空間讓一個車企保持高傲,理想汽車需要主動尋求一些創新,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