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4 17:33
王奇峰和君諮詢副總經理、和君諮詢高級合夥人
自2020年8月上市以來,安克創新在A股市場展現出強勁增長動能。上市初市值約60億元,截至2025年9月已突破670億元,增幅超11倍。這背后是 「技術深耕 + 全球化」 的戰略定力:每年將超20億元投入研發,半數員工為研發人員,構建起多品牌矩陣。雖聚焦核心品類而非盲目擴張,其產品覆蓋146國市場,以創新築起壁壘,用全球化溢價贏得資本持續青睞,成為消費電子出海標杆。
而這份市場認可度的積累,要從企業的起點説起 ——2011年,安克創新尚是跨境電商領域中不起眼的一員,以貼牌銷售為主要業務;如今,它已躍升爲年銷售額破百億、市值一度超800億元的全球消費電子龍頭企業,更榮獲 「充電寶一哥」 的行業美譽。在大量同行仍困於貼牌代工的紅海、陷入增長停滯困境時,安克創新果斷轉向,走出了一條 「品牌 + 創新」 的轉型之路 —— 通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建立全球品牌認知,逐步從 「中國製造」 走向 「中國品牌」。
正是這樣一段從貼牌代工到全球品牌的完整蜕變,讓安克創新的轉型故事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長範本,更成為中國品牌出海進程中極具參考價值的典型範式 —— 其背后折射的核心命題,正是中國出海品牌普遍面臨的挑戰:企業該如何在高度競爭的全球市場中找準差異化定位?又該如何依託產品力與品牌力構建可持續增長的核心壁壘?
創新方法論與產品哲學
1
品類選擇與淺海戰略
2010年是消費電子行業極為重要的一年,蘋果跨時代機型iPhone4正式發佈,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進入爆發期。在這一行業浪潮中,安克創新創始人陽萌敏鋭捕捉到海外市場機遇,在亞馬遜平臺探索佈局,通過貼牌代工生產搶佔市場紅利。很快,在賺到第一桶金后,陽萌意識到,代工模式的技術門檻較低,長期發展易使公司陷入同質化價格戰;若想實現持續增長,打造自主研發品牌纔是更長遠的路徑。
確定「自研品牌」的大方向后,核心問題隨之而來:消費電子領域這麼大,究竟該選擇哪個賽道切入呢?團隊展開頭腦風暴:
直接入局智能手機?需要的技術門檻高、資金投入大——Pass;
生產殼膜類配件?技術門檻低,但產品形態簡單,難以構建差異化競爭力——Pass;
生產音箱、耳機等音頻類產品?專業性強,但市場老牌巨頭佔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Pass。
多番考慮后,團隊最終選擇充電配件作為切入點,既能精準貼合智能手機的配套需求,又能在技術難度、資源投入與差異化空間之間實現平衡。
這樣的產品選擇邏輯,幫助安克創新實現了快速發展,后來更是逐漸沉澱為其核心發展戰略——「淺海戰略」。安克「淺海戰略」的核心在於:主動繞開巨頭主導的「深海戰場」(如智能手機、高端音頻設備等市場規模龐大但競爭激烈的超級品類),轉而將資源聚焦於「淺海品類」。這類品類資源投入更輕、產品周期更短,往往是「投入三五百人、三五億元即可實現市場飽和」,能夠快速完成市場滲透與卡位。
依靠這一差異化的競爭戰略,安克創新成功避開了與蘋果、三星等頭部企業的競爭,得以在多個細分市場搶佔先發優勢,逐步確立行業領先地位。對於公司的長遠發展,陽萌也有着清晰定位:「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消費電子領域的寶潔,或是像德州儀器那樣的企業」——其本質是打造一家覆蓋各類中小品類、具備綜合競爭力的消費電子巨頭。
2
改良式創新與極致體驗
與追求突破性的技術創新不同,安克創新更擅長在成熟品類中挖掘用户未被滿足的痛點,通過應用型研發精準滿足用户需求:此前安克推出的全球首款GaN充電器,重點解決傳統充電器「體積大、充電慢」的問題;2024年推出的磁吸充電寶,則進一步契合了用户對便捷充電的需求,甚至吸引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成為其忠實用户。
針對不同場景使用差異,安克創新同樣會開展針對性研發:在面向美國市場推出監視器產品時,其深入洞察當地用户的使用場景,發現美國多數家庭居住在獨棟別墅中,攝像頭多安裝在屋檐下或庭院的樹上,接線十分不便;而當時市面上主流無線攝像頭的待機時長僅30-90天,用户不得不頻繁搭梯子取下設備充電。基於這一痛點,當其他廠商仍在大力堆疊「清晰度」參數時,安克創新選擇以「無線使用」和「超長待機」作為核心賣點,產品一經推出迅速走紅。
安克通過深入洞察用户的需求,追求在每個細節上做到極致,從而打造出遠超行業標準的產品體驗:其產品定價通常是國產同類產品的3倍,但依然暢銷全球。這種以用户痛點為導向的改良式創新模式,讓安克能夠在成熟市場中挖掘新的增長點,憑藉微創新打破成熟品類的同質化競爭,最終形成獨特的市場優勢。
3
數據驅動的精準研發
如今,許多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常因未能適配目標市場個性化的文化背景與用户需求,陷入市場進入的困境。安克創新基於數據驅動的精準研發路徑,成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的典型方案。
為量化消費者體驗,安克創新建立了一套名為「VOC(Voice of the Customers)」 的系統。該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用户行為追蹤,結合本地化運營團隊的深入調研,精準捕捉不同區域用户的痛點與未滿足需求,並將這些信息轉化為產品創新設計的關鍵要素,為研發提供明確方向。
針對其最大的海外銷售渠道亞馬遜,安克創新與亞馬遜雲科技(AWS)展開深度合作,通過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推動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技術在業務中的規模化應用。
此外,安克創新還打造了名為「AIME 平臺」的企業級 AI 能力底座。該底座接入多種主流大語言模型,沉澱了超過 300 個活躍的 AI Agent,可為研發、客服、營銷、供應鏈等多業務場景提供技術支持,平臺累計調用量已超千萬次。
依靠這套數據驅動的完整體系,安克創新能夠通過實時數據分析,反向定製契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並精準把握關鍵營銷節點,從而靈活應對不同市場的進入策略,有效突破了企業出海的文化和需求適配難題。
頂層設計與組織架構
1
平臺型組織架構
安克創新所踐行的「淺海戰略」聚焦於大量的成熟細分品類。這一戰略定位,註定了其組織模式無法照搬蘋果等聚焦超級品類企業的垂直管理模式,安克創新將產品相關單元拆解,構建出靈活的平臺型組織架構,以此支撐公司多品類產品的研發與擴張。
圍繞這一核心架構,安克創新重點搭建了研發中臺與運營中臺兩大關鍵體系:其中,研發中臺按智能充電、智能創新、影音影音三大方向劃分,每個方向下設有若干產品拓展團隊(即 PDT 團隊);這些 PDT 團隊既保持平行獨立的運作模式,又能共享中臺的核心底層技術,兼顧靈活性與資源複用效率。而運營中臺則整合了銷售、物流、售后等全鏈條職能,為公司 To C 業務提供全方位的后端支撐。
在此體系下,PDT團隊完成研發后,運營中臺可快速銜接推進產品推廣,助力公司實現高效的平臺化運作。依託這一架構,安克創新保證了創新研發的機動性和靈活性,得以持續擴大SKU規模,有效降低了對單一產品的依賴風險,維持了經營穩定性。
2
精英小團隊作戰模式
精英小團隊作戰模式是安克保持創新活力的關鍵所在。安克希望培養員工強大的單兵作戰能力,尤其強調業務Leader的引領作用,以此為小團隊作戰夯實戰鬥力基礎。從研發投入來看,公司整體研發人員佔比超過 45%,年研發費用超 10 億元,這些研發力量並未集中管理,而是被配置到多個產品拓展團隊中,在「三五百人、三五億投入即可實現市場飽和」的產品方向選擇下,各團隊得以精準聚焦目標領域。
在運作機制上,安克的產品拓展團隊擁有較高的自主權,能夠快速捕捉市場動態、及時響應用户需求。相較於傳統企業的集中式研發模式,安克的分佈式團隊優勢尤為顯著:一方面,各團隊可共享底層技術,有效降低重複研發成本;另一方面,更靈活的決策機制也能顯著提升執行效率,讓資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多個團隊並行探索不同產品方向的佈局,也進一步拓寬了安克創新的產品邊界,直接支撐起安克「淺海戰略」的核心佈局。
3
深度捆綁的激勵文化
激勵體系是安克創新驅動員工創造卓越表現的核心機制。通過科學有效的激勵設計,安克實現了與核心人才的深度綁定,並持續激發企業創造力。安克的激勵體系主要分為三部分:工資與獎金、經營結果分享和長期股權激勵,其中最受關注的是經營結果分享機制——2022-2024年間,安克的經營分享獎金從2022年的2.5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4.7億元,2024年更是攀升至8億元。這種將獎金和公司經營業績深度綁定的機制設計,形成了「業績漲-獎金漲-士氣漲-業績再漲」的企業發展良性循環。
安克創新創始人陽萌曾坦言:「必須把收益分給那些創造價值的人,否則他們就不會持久地為你賺錢。」這種理念直接反映在員工收入上——2024年,安克494名員工年收入突破百萬,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躋身百萬俱樂部。高額獎金也為安克創新帶來了顯著回報:2021-2024年,公司人均創收從356萬元增至490萬元,人均創利更是從27.8萬元躍至42萬元。
品牌出海與渠道策略
1
聚焦核心,重塑品牌版圖
面對消費電子行業的激烈競爭與 AI 技術變革浪潮,安克創新在 2025 年推進了戰略聚焦與品牌版圖重塑。公司改變了此前相對分散的六大品牌戰略,明確聚焦三大核心賽道——充電儲能(Anker)、智能家居與創意工具(eufy)、智能影音(soundcore),將資源集中投入自身優勢領域,以強化核心競爭力。
為支撐這一全新品牌戰略落地,安克創新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高達 11.95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49.35%,研發投入佔營收比重提升至 9.28%;在此基礎上,公司將研發力量集中投向家庭儲能系統 Solix、3D 紋理打印機 eufyMake E1 等更具市場潛力與協同效應的產品,加速推動技術成果落地與產品創新迭代。
目前安剋核心賽道的產品表現優異:Anker SOLIX 陽臺儲能系統在全球同類產品中銷量第一;Solarbank 3 Pro 融入 AI 能源管理技術,能源自發自用率提升至 90%;eufyMake E1 3D 紋理打印機創下 Kickstarter 眾籌紀錄,獲得超 4600 萬美元支持。未來,隨着技術研發的深入與品牌策略的調整,安克創新也有望在三大核心賽道實現更廣闊的市場突破,進一步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
2
深耕線下,立體化渠道滲透
安克創新在發展初期,憑藉與亞馬遜平臺的深度綁定,成功抓住電商紅利,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即便到 2025 年上半年,亞馬遜平臺仍是其重要營收支柱,貢獻了近半數營收。不過,對單一渠道的過度依賴始終暗藏風險。因此,當衆多同行還在電商紅海中激烈角逐時,安克創新已積極啟動多元化渠道佈局,開拓線下市場。
在北美地區,它成功入駐沃爾瑪、百思買、塔吉特等知名商超;在日本市場,順利切入便利店渠道體系。與此同時,安克創新還着力推進獨立站渠道建設,為新產品快速打開市場、實現銷售放量提供了有力支撐。2024 年,其線下渠道營收達 71.09 億元,同比增長 36.72%,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如今,安克創新通過「線上電商 + 線下商超便利店 + 獨立站」的立體化渠道策略,有效降低了對單一平臺的依賴風險,顯著增強了品牌在全球市場中的抗風險能力與發展韌性。在全球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這樣的多元化渠道佈局,將為安克創新的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3
紮根本地,融入本土敍事
在出海過程中,安克創新有意淡化「中國製造」的刻板標籤,致力於打造一個深受信任的「無國籍品牌」。這一目標的實現得益於其系統性的本土化策略:
在團隊層面,聘請熟悉本地市場的高管負責運營;在合規與環保方面,積極獲取當地認證,建立品牌信任感;在營銷上,廣泛綁定本土KOL,從而快速融入用户圈層。2024年8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一次直播中意外展示了Anker磁吸充電寶,隨即引發安克創新品牌全球搜索量暴漲300%,這一看似偶然的曝光,實則是安克深度滲透目標市場、讓產品融入日常場景的必然結果。
與此同時,安克創新在全球重點市場均設立有國家公司,招募本土團隊負責當地的銷售業務、用户需求反饋以及利潤分配,真正實現「在哪賣,就讓誰決策,與誰分成」,這一機制不僅充分調動了本地團隊的積極性,也為其后期線下渠道擴張和多元化戰略的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經驗沉澱與未來展望
從貼牌代工的紅海突圍,到以「品牌+創新」錨定全球消費電子賽道,安克創新的轉型之路,既是一家企業從「基礎代工」向「品牌出海」跨越的實踐探索,更是中國企業突破路徑依賴、構建核心競爭力的生動範本。
其「淺海戰略」的精準卡位、數據驅動的研發邏輯、靈活高效的組織架構,以及紮根本土的品牌滲透策略,不僅破解了同質化競爭與渠道依賴的出海企業共性難題,更用持續增長的業績印證了一個核心邏輯:唯有以用户需求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基石、以全球化視野謀佈局,才能在複雜多變的全球市場中構築起不可複製的競爭壁壘。
未來,當技術迭代速度加快、市場需求持續演進,更多中國品牌或將沿着安克創新的實踐路徑,在全球消費電子以及更廣闊的產業賽道上尋求突破;而安克創新沉澱的成長邏輯,也將為更多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征程提供可借鑑的經驗,助力中國品牌在全球價值鏈中實現新的躍升。
題圖來自安克創新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