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4 20:24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野馬財經
映宇宙曾強調,非常重視僱員
國慶長假期間,有自稱是廣東映客互娛網絡信息有限公司(簡稱「廣東映客」)員工家屬,在社交平臺發貼爆料稱,稱其丈夫在映客工作期間因按領導要求參與盲盒項目涉嫌違法被判刑。但很快發貼者就又給轉載平臺發截圖要求刪除「未經本人同意,禁止轉載本人發佈的帖子,請刪除關於映客的帖子」——這位員工家屬的要求簡短、直接,並在話末尾附上一個「抱拳」圖標。
一石激起千層浪,正當外界對發帖者前后矛盾的行為狐疑不解時,映宇宙(映客母公司,3700.HK)相關人士表示,該帖子內容「不是真實的」。
雖然迄今為止映客沒有員工被判刑,但公司內部人士提到確實有員工是被「保釋」狀態,下個月纔會開庭。保釋是取保候審的通俗説法,是一種刑事強制措施,一般被保釋的核心條件有罪行較輕、社會危險性低、存在特殊身體狀況或程序需要(防止超期羈押)。
映宇宙相關人士稱,員工家屬到網上發帖控訴,可能是因為由「盲盒風波」導致的相關事件處理「拖的時間太長」,而且恰逢中秋和國慶雙節,家屬情緒受到觸動。這個案子現在還沒有判,公司是被「遠洋捕撈」了,因為「覺得你做直播或社交的公司,賺錢很容易」。我們也在申訴,但作為公司而言,爭取權益本來就是一件非常漫長的事,公司無法隨時向家屬匯報處理進度,但公司不會不管員工。
此事已經綿延一年之久,但卻迟迟沒有下文。截至10月14日收盤,映宇宙每股報收於1.1港元,跌幅5.17%,總市值21.31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9.57億元)。
盲盒系映客創業項目,
「沒什麼收益」
映客通過不同子公司來運作盲盒業務,如「哈希盲盒」由海南凱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凱音」)推出,「叮噹魔盒」由海南愛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愛客」)推出等。目前,這兩款APP在手機端APP商店中仍能搜出,但均顯示「該應用開發者正在進行內部優化」,無法下載。
據野馬財經瞭解,「盲盒」是映客公司在疫情期間做的一個創業項目。據前述映宇宙人士介紹,當時廣州有很多中小商家,很多廠子的產品都滯銷,映客的一個團隊做線上經濟,想通過線上盲盒業務來「促進一下」,但當時很多快遞寄不出去,當時客服反映,來自盲盒的投訴激增。
該人士稱,「電商賺的是辛苦錢,何況映客沒有「(做)這個(電商業務的)基因」。當時是疫情特殊時期,公司嘗試了一下新業務,同時也做了短劇、海外社交等其它的創業項目,「老闆會給創業項目半年考覈期,看你這個團隊能不能養自己。」但來自盲盒業務的投訴激增,后來就沒有做這個業務了。
天眼查顯示,凱音成立於2022年1月,由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蜜萊塢」)100%控股。蜜萊塢成立於2015年,為映宇宙成員。
2025年1月,天眼查援引第三方簡書稱,凱音旗下哈希盲盒曾以獨特的虛擬潮玩體驗吸引了眾多年輕用户,然而「近期哈希盲盒APP突然停止運營,導致大量用户無法登錄」,此外,還導致眾多用户「剩余資金無法取回」。愛客則成立於2019年10月,亦由蜜萊塢100%持股。2022年9月28日,顯示愛客成功註冊「叮噹魔盒」商標。愛客曾由映客網科技(海南)有限公司(簡稱「映客海南」)100%控股,首次持股日期是2022年1月,2022年10月映客海南退出。
截至10月14日,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户端】上輸入「哈希盲盒」后顯示共有726條投訴包含該搜索詞,大部分網友的訴求是要求退款及賠償,其中一位網友投訴,他在2024年8月到凱音的哈希盲盒APP上「充值6筆共4396.91元抽盲盒,抽完並未提取盲盒,在2025年2月20日纔想起來這事,發現APP已打不開」。
另一名網友在今年4月投訴凱音稱,2024年8月看抖音廣告買了哈希盲盒產品,稱該產品「誘導消費,積分換的商品以次充好不符合實際價值」,目前賬户上仍有大量積分,平臺賬户無法登陸。此外,包含搜索詞「叮噹魔盒」的投訴有4420條。其中有一位網友在去年10月發現其外甥拿自己的手機在叮噹魔盒購買了2800元的產品,先是被客服以非孩子直系親屬為理由「不予受理」,支付平臺則告知其要自己去溝通,該網友在去年10月23日表示「我已向海口市工商局舉報」。目前,這條投訴顯示「已回覆」而非「已完成」。
黑貓投訴上有網友投訴叮噹魔盒「未成年人誤操作消費,未盡告知義務」,針對未成年人消費引發的糾紛,前述人士認為,這個問題的根源其實是支付,如果未成年人拿不到家長的密碼又怎麼能進行消費?如果家長把所有問題都歸在平臺而不去管孩子的話,平臺要承擔的責任是多大?並稱,很多家長消費完説是自己孩子消費,但通過打賞記錄,「不可能是孩子消費」。對此,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公司與投融資部部長趙茂律師認為,這要遵循誰主張誰舉證來處理。
對於盲盒的尷尬,趙茂律師説,「我個人覺得,盲盒其實多少涉嫌一些博彩性質。實際上按博彩的話,是完全不可以的。現在盲盒處在博彩跟抽獎的中間(地帶)。」
孫公司陷風波,
映宇宙曾強調「非常重視僱員」
目前,映宇宙並未發佈與孫公司「盲盒風波」相關的信息。趙茂律師分析認為,港股要按照港交所以及香港當地證券相關規定進行上市公司信披,比如要破產了按照內地法律肯定要披露,但孫公司究竟能影響它多少,到底不做披露是否符合港股要求,要根據具體事情判斷。如果孫公司的事情「真的已經涉及刑事」,那麼應該披露,目前信息太少,不好判斷。
近幾年,映宇宙仍在積極擴展業務版圖。譬如,映宇宙在2023年財報中提到,2024年3月26日,董事會批准映宇宙用於購買1億美元加密貨幣的預算。在2024年年報中,映宇宙披露,在新興領域,集團持續看好Web3.0及區塊鏈行業未來發展潛能,在2024年已開始通過持有加密貨幣進行提前佈局,為進軍新行業做好準備。並強調,除了對主營業務相關產品線進行整合優化持續提高產能,同時會致力於構建更多元化、更具發展潛力的業務體系。
映宇宙最早以「映客」之名在港股上市,2022年6月發佈建議更改公司名稱公告,7月及8月分別發佈更改公司名稱、公司標誌及網站,以及更改股份簡稱。由映客互娛有限公司改為映宇宙集團有限公司,其董事會認為,改名「可使公司具有更適當的企業定位及形象」,以更好地反映本集團目前的業務發展及其未來發展方向。
2018年7月,映宇宙以舊稱發佈的聆訊后資料集顯示,公司大部分收益來自直播業務,用户可購買虛擬貨幣映客鑽石,並在其平臺使用映客鑽石購買虛擬物品或其他增值服務。主播收到虛擬物品時,其系統會自動將虛擬物品換算成相當金額的映幣並存入該等主播於平臺的賬户。主播其后可選按映客設定的匯率將所累積的映幣兑換成人民幣。
根據公司與主播的基本收益分成安排,雙方共享主播所收取虛擬物品總值約31%。公司亦會根據映幣獎勵政策獎勵主播額外映幣,與主播的實際收益分成比例或會較高。按2018年7月聆訊后資料集中披露的業績情況看,主播成本約佔直播業務收益的55%。此外,公告指出,憑藉「龐大的用户基礎」,以及主播熱度,公司亦會提供廣告服務。主播及主播機構是其主要供應商羣組,但公司認為每個用户都有潛力做主播,如此便可建立「龐大穩定」的主播羣,因此公司並不依賴任何特定主播或主播機構。2017年映客收益約39.42億元。
時間來到2024年,映宇宙收益約68.51億元,基本與2023年持平,但較2021年的91.76億元減少23.25億元。2024年,映宇宙年內利潤約2.17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映宇宙研發開支投入高達3.89億元,創下2020-2024數年中最高,比2024年多支出約1.84億元。該年度收益約63.19億元,但年內利潤虧損約1.69億元。
從研發開支及人員安排上看,映宇宙給予研發高度重視。截至2024年12月31日,映宇宙共有1416名全職僱員,主要位於中國。其中,418名全職僱員負責技術及研發。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映宇宙合併資產負債表顯示,該公司資產淨額約44.46億元,總負債約11.26億元。映宇宙資產負債率大概在25.33%左右。在互聯網、特別是涉及到娛樂和社交的行業中,許多處於快速擴張期的公司,其資產負債率通常會在30%-50%甚至更高。從優勢上看,低負債率為映宇宙提供了抗風險緩衝墊。
映宇宙財報顯示,集團整體發展及運營由創始人奉佑生監督,且由他主要負責集團整體發展策略及業務規劃。公司起初大部分收益來自直播,2024年財報中,映宇宙的主營業務多了幾個註腳:主要於中國從事移動端直播平臺業務,提供增值電信服務、互聯網文化服務、網絡試聽節目服務及演出經濟服務。此外,其主要供應商從過去主要是主播、主播機構,增加了線上推廣服務商。其他供應商主要包括支付渠道及數字營銷、伺服器託管及帶寬租賃的服務供應商。去年,其最大供應商採購額佔總採購額約6.4%,五大供應商(均為獨立第三方)採購額合共約為總採購額的11.4%。
映宇宙財報指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並無任何事件及投訴對其於報告期間的業務、財務狀況或營運業績有重大不利影響」。且強調,有效的人才管理「是本集團成功長遠發展的基礎」,集團「非常重視僱員」,並向僱員提供公司經營業務所在地區具有競爭力的薪金及福利,「以管理員工流失」。
如今員工家屬和公司各執一詞,真相究竟如何,至今仍像一個尚未打開的「盲盒」。面對外界追問,映宇宙方面僅對外表示「一直在申訴」,所有的矛盾與爭議,或將指向預計在11月進行的開庭審理。屆時,法庭能否拆開這個「盲盒」,答案即將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