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4 17:41
美國華爾街的幾大巨頭銀行正以強勁勢頭邁入第三季度財報季。
彭博社數據顯示,分析師預計六大銀行的利潤較去年第三季度將增長 6%。
巴克萊銀行分析師賈森・戈德堡表示:「當前市場環境良好。」
從周二早間開始,這些預期將迎來檢驗 —— 摩根大通(JPM)、花旗集團(C)、高盛(GS)和富國銀行(WFC)將率先拉開財報披露序幕,美國銀行(BAC)和摩根士丹利(MS)則將於周三發佈財報。
由於美國政府停擺導致投資者急需最新經濟數據,本周各大銀行的財報或將受到比往常更密切的關注。
盈透證券首席策略師史蒂夫・索斯尼克指出:「從邏輯上講,在缺乏數據的情況下,市場會更迫切地想了解銀行的觀點。這些大型銀行業務覆蓋範圍極廣,觸及眾多行業領域,因此它們的看法往往具有參考價值。」
各大銀行的核心貸款、交易及併購部門營收預計將全面增長。
除富國銀行(其華爾街相關業務規模較小且起步較晚)外,分析師預計其他銀行的投行業務與交易營收將連續第七個季度增長。戈德堡稱:「目前市場處於歷史高位,地緣政治方面動態頻繁,利率和匯率也在波動,整體市場活躍度很高。」
今年大部分時間里,華爾街銀行股持續上漲,推動因素包括手續費業務激增、貸款利潤率提升,以及美國聯邦政府監管機構(俗稱 「環城公路監管機構」,因華盛頓特區以環城公路為界)放松資本與監管要求的舉措已初步見效。
截至 10 月 10 日,花旗集團、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的股價今年以來漲幅在 23% 至 40% 之間,跑贏標普 500 指數(^GSPC)至少 9 個百分點;富國銀行和美國銀行的股價表現則與該基準指數基本持平。
三個月前,這些銀行仍在擺脫今年春季起實施的關税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 —— 當時關税導致交易停滯,企業借貸活動低迷。
不過,迪羅基諮詢公司數據顯示,此后全球併購交易規模已突破 1 萬億美元,首次公開發行(IPO)、企業債及銀團貸款業務也均出現回升。
在 9 月中旬舉行的巴克萊銀行會議上,這些銀行的高管們均對併購業務、美國經濟韌性及自身盈利前景表達了樂觀態度。
花旗集團首席財務官馬克・梅森在會上表示:「全球客户都在思考如何應對關税政策帶來的影響,我們與他們就此展開了大量深入對話。」
第一資本金融公司首席執行官理查德・費爾班克則稱:「我仍然堅信,消費者是當前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撐力量。」
事實證明,即便市場預期第三季度銀行支出將增加,這也並非壞事。例如,各大銀行的薪酬成本預計均會上升,這正反映出投行業務與交易活動的升溫。
摩根大通商業與投資銀行聯席主管道格・佩特諾在上述會議上表示:「我們將這類支出稱為‘良性支出’。」
然而,銀行高管們對資產價格的態度卻遠沒那麼樂觀。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與高盛首席執行官戴維・所羅門均警告稱,未來兩年股票市場可能出現回調。戴蒙上周四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表示:「對於可能出現的嚴重市場回調,我的擔憂比其他人要多得多。」
所羅門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表示:「考慮到近期股票市場的上漲態勢,未來 12 至 24 個月內股票市場出現下跌,我不會感到意外。」
其他引發擔憂的領域包括貿易、税收與移民問題。此外,若當前美國政府停擺狀態持續,從關鍵經濟數據發佈、聯邦貸款活動,到消費者支出與 IPO 審批等各類事務都可能受到延誤。
巴克萊銀行的戈德堡指出,近期美國汽車行業的兩起破產案,給 「此前一段時間相對平穩的信貸環境」 帶來了一些變數。
總部位於達拉斯的汽車經銷商 Tricolor 與克利夫蘭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First Brands 的破產,其具體原因似乎均與自身情況相關。但這兩起案例共同引發了市場擔憂 —— 投資者對高收益債券的需求,以及透明度較低的市場,可能會引發災難性后果。
破產文件顯示,五三銀行與摩根大通對 Tricolor 存在信貸額度風險;而傑富瑞金融集團(JEF)、瑞銀集團(UBS)旗下對衝基金部門奧康納(O‘Connor),以及第一公民銀行股份公司(FCNCA)旗下的 CIT 公司,則均被列為規模更大的 First Brands 破產案的債權人。
監管文件顯示,儘管全部損失尚未確定,但傑富瑞通過其旗下勒卡迪亞資產管理基金,持有與破產汽車零部件製造商 First Brands 集團相關的 7.15 億美元應收賬款。自傑富瑞被披露為該破產案債權人以來,其股價已下跌 20%。
惠倫全球顧問公司董事長克里斯・惠倫在雅虎財經節目中表示:「過去幾年,向基金發放的貸款、向非銀行金融公司發放的貸款一直在增加。這正是華盛頓方面人士普遍擔憂的問題。」
他補充道:「目前來看,信貸狀況還算良好。」
責任編輯:郭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