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遠東股份中標可控核聚變BEST裝置項目!

2025-10-14 18:58

近日,合肥科學島的「人造太陽」研發現場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杜瓦底座精準落位,標誌着我國向2030年「用核聚變能點亮第一盞燈」的目標邁出關鍵一步。在這一國之重器的核心供應鏈中,遠東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遠東股份」,股票代碼:600869)身影格外亮眼:不僅成功中標BEST裝置核電電纜項目,更憑藉數十年技術積累,從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EAST)到「華龍一號」核電,持續為中國能源革命築牢「神經與血管」。

「人造太陽」BEST 裝置硬核上新!

遠東身影再現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

核聚變發電是人類追求的終極能源之一。在安徽合肥科學島,有三個核聚變裝置正在建設和運行中,堪稱中國聚變研究的「最強實驗室」。我國離實現「人造太陽」還有多遠?答案就在這個「最強實驗室」里。

中國「可控核聚變天團」包含: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CRAFT)。

就在國慶假期,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的杜瓦底座在合肥精準落位,標誌着該裝置進入全面組裝階段。BEST採用更強的磁場壓縮聚變空間,計劃在2030年實現核聚變發電演示,目標是「用核聚變能點亮第一盞燈」。同時,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CRAFT)也進行了環向場磁體線圈盒的正式交付。

令人振奮的是,遠東又成功中標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的項目工程,遠東「逐日」,離夢想又進了一步。

深度參與EAST建設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

作為可控核聚變裝置的核心部件,特種電纜需在-269℃低温、200萬戈瑞輻照的極端環境下穩定運行,直接決定裝置安全性與可靠性。遠東電纜早就深度參與其中:其產品早已成功應用於我國首臺全超導託卡馬克裝置EAST(「中國小太陽」),並聯合合肥工業大學等科研機構攻關超導帶材與聚變專用電纜技術。

守護「華龍一號」十年

不僅在前沿聚變領域發力,遠東更是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的核心供應商。2025年恰逢「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開工十周年,福清核電5號機組已連續安全運行1000天、供電超370億度,安纜的特種電纜已為該機組默默護航3650天。回溯2015年,遠東研發的「華龍一號嚴酷環境用K1類電纜」通過中核集團鑑定,成為國內唯一同時滿足「華龍一號」國內外首堆需求的產品,關鍵技術指標達美國IEEE383標準要求,斬獲「中核集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榮譽。遠東作為「華龍一號」核能系統中的「隱形守護者」,成功突破國際技術壁壘,填補國內空白,為國家能源轉型注入核心動力,也為自身發展打開全新格局,彰顯中國智造的全球競爭力。

除此之外,遠東還順利完成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廣西防城港核電廠、秦山核電、海南昌江、福建福清、江蘇田灣等核電項目。

做核電出海的「隱形守護者」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當前,全球能源革命進入加速期:國際能源署預測,2030年全球核聚變市場規模將達4965.5億美元;我國核電年均投資超千億元,第四代核電、小型模塊化反應堆(SMR)等新技術持續落地。

從核聚變的「逐日夢想」到核電的「全球佈局」,遠東以一根特種電纜的「硬核進化」,見證着中國能源裝備從「自主可控」到「全球領先」的蜕變。在這場關乎人類能源未來的革命中,這家細分領域的「冠軍企業」,正以隱形而堅實的力量,為中國築牢能源安全基石,也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中國智造」方案。

(遠東股份)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