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三季度汽車召回數量同比降九成!涉及多款豪華車

2025-10-14 18:00

市場監管總局缺陷產品召回技術中心

統計數據顯示

今年第三季度

我國共實施汽車相關召回33次

涉及缺陷車輛約90.42萬輛

汽車召回數量同比下降超九成

吳博峰/攝 吳博峰/攝

在今年上半年

超500萬輛汽車被召回的背景下

為何三季度汽車召回呈驟降勢頭?

哪些車型缺陷較多?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

對此進行了採訪和梳理

三季度汽車召回為何呈驟降勢頭?

究其原因,與今年三季度未發生單一車企大規模召回有關。今年上半年,僅特斯拉品牌產品就召回120.68萬輛,佔召回總量的近1/4。而進入下半年,鮮有車企單一召回數量超10萬輛。

記者注意到

三季度召回事件集中爆發於9月

且主要涉及車企旗下新能源車型

▐ 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召回116887輛SU7標準版電動汽車

9月19日,小米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宣佈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產的部分SU7標準版電動汽車,共計116887輛。據瞭解,此次召回範圍內部分車輛在L2級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開啟的情況下,對極端特殊場景的識別、預警或處置存在不足,若駕駛員不及時干預可能會增加碰撞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召回98408輛科萊威純電動汽車

9月30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佈召回2019年12月10日至2023年7月11日期間生產的部分科萊威純電動汽車,共計98408輛。此次召回範圍內的部分車輛,在制動過程中遇到減速帶等特殊路面,並達到制動防抱死功能觸發條件時,電機再生制動功能受到影響,導致車輛制動效果出現波動,與駕駛員預期不一致,存在安全隱患。

中國汽車工業諮詢委員會委員李萬里表示,新能源車作為新興領域,技術迭代迅速,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部件的技術尚不完全成熟,在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難以預見的缺陷。此外,部分車企爲了搶佔市場份額,可能存在盲目追求產量而忽視質量管控的情況,導致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從長遠來看,通過召回,車企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產品存在的問題,並以此為契機,不斷改進技術和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可靠性。

豪華品牌召回情況:產品缺陷呈多點散發態勢

三季度,多家市場主流車企旗下車型實施產品召回,其中豪華品牌進口車型召回數量較多。具體來看,福建奔馳、阿斯頓馬丁、斯巴魯、蘭博基尼、法拉利、保時捷等車企均因不同原因實施產品召回,覆蓋其旗下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型。

▐ 法拉利汽車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保險絲盒內短路可能導致制動性能下降

8月8日,法拉利汽車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宣佈自2025年9月5日起,召回2023年10月27日至2025年2月19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Purosangue汽車,共計381輛。本次召回範圍內車輛的保險絲盒電源正極和乘客側腳踏板支架之間可能會發生接觸,從而導致保險絲盒內部短路,引發制動警告燈點亮,造成車輛制動性能下降,存在安全隱患。  

▐ 阿斯頓馬丁拉共達(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制動控制單元(ESP)軟件問題

9月10日,阿斯頓馬丁拉共達(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宣佈自即日起,召回2024年12月17日至2025年4月30日生產的Vanquish Coupe汽車,共計6台。本次召回範圍內的車輛,由於制動控制單元(ESP)軟件問題,可能導致車輛啟動時錯誤地禁用制動系統的電子真空泵,造成制動助力不足,制動性能降低,增加車輛發生事故的風險,存在安全隱患。

▐ 福建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安全氣囊問題

9月12日,福建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宣佈召回2004年2月4日至2005年12月13日期間的部分進口唯雅諾和威霆汽車,共計1107輛。部分車輛在維修時對駕駛員正面安全氣囊進行了更換,該氣囊可能屬於高田公司生產的裝配了未帶乾燥劑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的氣囊。在車輛使用較長時間后,如果駕駛員正面安全氣囊在碰撞事故中被觸發展開,氣體發生器可能發生異常破損,導致碎片飛出,傷及車內人員,存在安全隱患。

▐ 斯泰蘭蒂斯(上海)汽車有限公司:軟件漏洞、機動車排放標準、不合理排放風險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斯泰蘭蒂斯(上海)汽車有限公司共實施5次召回,累計召回缺陷車輛近3萬輛,涉及進口全新大切諾基4xe、託納利、朱麗葉、斯坦維汽車、牧馬人4xe混合動力汽車等車型。其中,部分進口朱麗葉、斯坦維汽車存在軟件漏洞,導致發動機控制模塊內的燃油蒸發泄露故障代碼在故障修復后無法被清除,與機動車排放標準的相關要求不一致,存在不合理排放風險,從而實施召回。

市場監管總局:加強商用車產品質量管理

​採取「沙盒監管」以及其他主動召回措施

仔細觀察,三季度市場監管總局對商用車缺陷產品的召回力度顯著加大。與以往不同的是,在三季度首次汽車召回中,市場監管總局依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對10家商用車生產企業啟動缺陷調查,督促實施召回,消除車輛安全隱患。

此次召回活動涉及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等10家商用車生產企業,共56款車型1675輛車。缺陷問題主要集中在防護裝置、頂棚杆、車身反光標識和駕駛員離席提示功能等不符合國家強制性安全標準要求,存在安全隱患。

此外,8月18日,曼恩商用車輛(貿易)中國有限公司部分底盤車,由於生產裝配問題,轉向傳動軸的萬向接頭可能沒有正確安裝,極端情況下,轉向傳動軸的萬向節可能從轉向軸上脱落,造成車輛失去轉向能力,存在安全隱患而被召回。

整體來看,今年前3個季度,我國累計實施汽車召回超90次,涉及缺陷汽車產品召回近600萬輛。業內普遍認為,三季度汽車召回數量明顯下降,與市場監管總局採取「沙盒監管」以及其他主動召回措施密切相關。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祕書長袁帥表示,在「沙盒監管」等措施的引導下,車企需要更加嚴格地把控產品質量,加強技術研發和測試,提前發現和解決潛在問題。這不僅能夠減少召回數量、降低召回成本,還能夠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同時,主動召回也體現了車企的社會責任感和對消費者權益的重視,有助於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認可。「當然,我們也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雖然三季度召回數量下降,但仍須持續關注汽車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不斷完善監管措施,確保汽車市場健康、有序發展。」袁帥説。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吳博峰

編輯/李曉雨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