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4 19:03
(來源:企觀國資)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簡稱《工作方案》),明確將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有色金屬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也是國民經濟、國防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性材料和關鍵支撐。業界認為,國資委等八部門此時聯合印發《工作方案》的重要背景在於,當前全球格局深度調整,地緣政治衝突、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關鍵礦產資源爭奪不斷加劇。
近年來,在國資委的推動下,中國黃金、中國有色、中鋁集團、鞍鋼集團、中國五礦、紫金礦業、山東黃金等央企和地方國企不斷加速推進找礦行動,正在為保障國內有色金屬資源供應打牢基礎。
01
支撐國家戰略安全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6月,我國十種有色金屬產量4032萬噸,同比增長2.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6%,有力支撐了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工業經濟增長。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葛紅林指出,目前,我國有色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國內礦產品資源保障不充分,部分礦產資源儲量不足。
中國地質調查局統計顯示,我國30種主要礦產中約一半礦產儲量丰度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探明儲量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8%,位居世界第53位,主要的金屬礦種如鐵礦、銅礦和鋁土礦分別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70.4%、28.4%和14.2%。而以鐵礦石、鋁土礦、銅、錫、銻、金為代表的戰略性礦產的儲量保障年限不足20年。
中國地質調查局預測,在新興產業和新能源需求的帶動下,2035年鋰、鈷、鎳、稀土等新興戰略性礦產需求較2017年將分別增長10倍、2.3倍、1.5倍、2.7倍。預計到2035年,我國40種礦產資源中三分之二對外依存的格局難以改變,其中銅、鈷、鎳等戰略性礦產對外依存度將持續達50%~70%。
基於這一背景,《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強國內銅、鋁、鋰、鎳、鈷、錫等資源的調查勘探,科學有序投放礦業權,努力實現增儲上產,在滿足產業發展需求中支撐國家戰略安全,並明確了未來10年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主要目標:有色金屬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左右,經濟效益保持向好態勢,10種有色金屬產量年均增長1.5%左右,銅、鋁、鋰等國內資源開發取得積極進展,再生金屬產量突破2000萬噸,高端產品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綠色低碳、數字化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工作方案》提出,將統籌利用超長期特別國債等現有資金渠道,支持有色金屬資源開發、高端材料攻關、節能減污降碳、數字化改造等。用好新材料首批次保險補償等政策,支持初期市場培育。做好重要品種國家儲備,加強相關國有企業考覈引導,更多鼓勵資源開發、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
此外,在提升有效供給能力、激發市場消費潛能等方面,《工作方案》提出,促進高端產品創新發展,推動超高純金屬等高品質原料、銅合金結構功能一體化材料、貴金屬功能材料、高端稀土新材料等攻關突破。提升稀有金屬應用水平,圍繞集成電路、工業母機、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加快高純鎵、鎢硬質合金、全固態電池材料等高端產品應用驗證,推進超導材料、液態金屬、高熵合金等前沿材料的創新應用。
02
央企領軍保供
中國地質調查局統計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國新發現礦產地38處,同比增長31%,其中大中型礦產地25處;截至今年9月,絕大多數礦種已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設定的找礦目標任務,為國內有色金屬行業資源供應築牢基礎。
國資委不斷推動央企和地方國企成為找礦行動的主力軍。
今年6月,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到中國黃金集團調研時強調,要堅持資源生命線戰略,加快健全智能安全綠色的礦產資源獲取開採冶煉體系,紮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行動。
7月,張玉卓到中國有色礦業集團調研時強調,要持續提升重要金屬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加快有色金屬資源勘探、投資、開發、建設、冶煉、加工等全產業鏈和一體化綜合發展,大力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持續推動重要金屬礦產增儲上產。同時加快提升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新材料產品供給能力,將資源量變成儲量、將儲量變成產量、將產量變成效益。
央企隊伍中,「十四五」時期,鞍鋼集團鐵礦資源增儲超16億噸,其中,遼寧地區增儲近10億噸,大幅延長了礦山服務年限。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鞍鋼集團以鞍山—本溪—遼陽、攀枝花—西昌等重點成礦區帶、重要礦山深邊部為重點,部署了鞍鋼礦業東鞍山鐵礦深部找礦、關寶山鐵礦深部找礦和本鋼礦業南芬露天礦外圍找礦等20項重點工作任務,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中鋁集團加強國內重點成礦帶內的礦產資源調查與勘察,積極開展現有礦山深、邊部找礦,加快新礦山建設,推動增儲上產。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獲取機制,提升戰略性礦產資源全球配置能力。
地方國企中,作為全球銅金雙龍頭企業,紫金礦業的銅資源量超7000萬噸,2025年銅產量將達112萬噸;黃金資源量達4000噸,成為國內關鍵礦產開發的核心力量。
作為黃金開採核心企業,山東黃金核心礦山資源稟賦優異,焦家金礦深部找礦新增儲量80噸,進一步夯實資源儲備根基。
加強高附加值新材料產品供給能力方面,甘肅省管國企金川集團依託豐富的鎳銅鈷資源,搶抓新能源電池發展機遇,圍繞鎳鈷錳酸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產業鏈,加快延鏈補鏈強鏈,已形成電池級鎳鹽、鈷鹽、硫酸鎳、三元前驅體、銅箔和硫酸、鹽酸、液鹼、氨水等電池材料關鍵產品生產能力,新能源電池產業崛起勢頭強勁。
加強國內探礦增儲的同時,「十四五」期間,紫金礦業、中國五礦、天齊鋰業、贛鋒鋰業、青山集團、華友鈷業、江西銅業、中國有色等中國企業開發海外礦產資源不斷提速。
國家統計局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相關研究統計顯示,2005―2024年我國採礦業對外直接投資淨額達1885億美元;2002―2022年我國針對海外關鍵礦產的跨境併購投資規模合計307.49億美元,覆蓋銅(含銅鈷、銅金礦)、鋰、鎳、錳(含銅錳礦)、鉛、鋅、鉻(含鉻鐵礦)、稀土等多個關鍵礦種;併購的礦產資源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非、阿根廷、智利、印尼、剛果(金)等國家。
03
有色金屬位置重要
中信建投金屬和金屬新材料首席分析師王介超表示,第四次產業革命驅動新質生產力元素崛起,與2006年大宗商品牛市不同,本輪需求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並非傳統基建地產,而是新能源、新材料、AI、軍工航天等新興領域,中美博弈背景下,戰略金屬的稀缺性與戰略價值進一步凸顯,需求彈性顯著高於傳統工業金屬。
央行近期披露的數據顯示,9月末中國黃金儲備報7406萬盎司(約2303.523噸),環比增加4萬盎司(約1.24噸),為連續第11個月增持黃金。高盛將2026年12月金價預估上調至4900美元/盎司,先前預估為4300美元。
巨豐金融研究院認為,在全球新格局與挑戰交織的背景下,我國有色金屬行業「十五五規劃」或將因勢利導,把有色金屬資源保障與產業鏈供應安全提升至更重要的地位,同時將我國具備全球領先優勢的戰略金屬視作國家核心競爭力。
「隨着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有色金屬行業的發展前景和空間日益廣闊,可以説機遇遠大於挑戰。特別是新能源、先進材料、高端裝備等領域的加速崛起與深度融合,為有色金屬行業注入全新發展動能。」葛紅林説,下一階段,有色金屬行業要將「找礦突破」作為核心戰略任務,聚焦銅、鎳、鈷、稀土等戰略性礦產資源,堅持創新驅動,實現勘探開發重大突破,把提升資源保障能力上升到維護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增強戰略博弈主動權的戰略高度,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的礦產資源支撐。同時,要在戰略礦產勘查與高效開發、綠色低碳冶金、超高純金屬製備、高端合金材料、稀土功能材料、先進材料製備、高端裝備製造等關鍵領域集中力量攻堅,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前沿引領技術乃至顛覆性技術。
企觀國資是企業觀察報社官方微信公眾號。《企業觀察報》是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主管主辦的全媒體平臺,被國務院國資委認定為「國資國企自有輿論平臺」,致力於以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視角關注報道中國企業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