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4 17:44
2025年9月以來,電池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儲能、鋰電池、固態電池及電動車板塊呈現積極態勢,政策端支持力度加碼,市場端產銷兩旺,技術端突破不斷,推動電池行情不斷走高。
一、儲能:政策與需求雙輪驅動,全球裝機高增確定性強
近期儲能行業迎來多重政策利好,國家發改委、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首次將「人工智能+儲能」納入國家能源戰略,明確到2027年建成「五個以上專業大模型、十個以上示範項目、百個典型場景」的梯次推進路徑,「新型儲能智能化運行」成為首批落地場景,同時配套6項保障措施,為儲能智能化發展奠定政策基礎。地方層面,多省陸續出臺儲能相關細則,青海「136號文」正式下發,明確存量平價項目執行期6年,增量項目11月競價;河南發佈136號文徵求意見,存量機制比例80-100%、電價0.3779元/kwh;江西、上海、黑龍江等省份也啟動136號文競價,電價區間分別為0.24-0.38元/kwh(10年)、0.2182-0.42元/kwh(12年)、0.114-0.3元/kwh(12年),地方政策的密集落地進一步完善儲能商業模式,推動國內儲能需求釋放。
市場需求方面,全球儲能裝機呈現高增長態勢。國內獨立儲能商業模式經濟性跑通,代替配儲成為增長主力,上修國內25年儲能裝機需求30%增長至140GWh+、26年20%+增長至170GWh。海外市場同樣表現亮眼,美國大儲8月新增裝機1085MW,同環比+13%/-25%,對應3489MWh,同環比+47%/-28%,25年1-8月累計裝機8043MW,同比+33%;Wood Mackenzie數據顯示,25Q2美國儲能15.8GWh,同環比+37%/+214%,全年指引52.5GWh,同比增45%。歐洲市場中,德國9月大儲裝機28.7MWh,同比+61.24%,1-9月累計裝機775MWh,同比+87.88%,預計25年德國大儲有望翻番增長至1.5GWh;歐洲户儲去庫完成,出貨恢復,工商儲需求開始爆發。澳大利亞25Q2新增大儲併網325MW/760MWh,在建規模大增,截至25Q2新增獲得投資承諾或正在建設的大儲規模13.1GWh,儲備項目容量達33.3GWh。
2025年9月儲能EPC中標規模為12.7GWh,環比下降1%,中標均價為1.07元/Wh,環比上升18%,反映出儲能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價格中樞穩步上移。長期來看,預計全球儲能裝機25-28年的CAGR為30-50%,大儲集成和儲能電池龍頭有望持續受益。
二、鋰電池:產銷兩旺疊加價格回升,行業盈利拐點臨近
近期鋰電池行業供需格局持續改善,9月排產略高於此前預期,10月排產進一步提升10%,旺季生產節奏再上臺階,各家企業對后續高景氣度延續給出明確指引。需求端,儲能需求超預期成為核心增長動力,疊加電動車市場穩步復甦,鋰電池呈現供不應求態勢,預計供給緊張局面將延續至26年年中。價格方面,電池價格已上漲1-3分/Wh,預計Q4仍有提升空間;材料環節散單價格已陸續調整,6F(六氟磷酸鋰)價格漲幅顯著,SMM數據顯示其價格達6.85萬/噸,周環比+18.1%,百川數據為6.45萬/噸,周環比+13.2%,高壓密鐵鋰也存在漲價可能性,預計26年長協價格有望跟漲,行業盈利水平逐步修復。
細分材料領域,多數產品價格呈現上漲趨勢。鈷相關產品漲幅突出,SMM電解鈷價格34.95萬/噸,周環比+17.8%;百川金屬鈷35.35萬/噸,周環比+17.4%;SMM四氧化三鈷29.35萬/噸,周環比+21.3%,主要受鈷出口配額制管理影響,市場供需偏緊。三元材料價格同樣上行,SMM三元811型正極14.95萬/噸,周環比+2.4%;三元622型13.00萬/噸,周環比+3.6%;三元523型前驅體8.90萬/噸,周環比+7.9%。電解液價格穩步上漲,SMM磷酸鐵鋰電解液1.85萬/噸,周環比+1.1%;三元動力電解液2.26萬/噸,周環比+1.6%。負極材料中,百川石油焦0.28萬/噸,周環比+2.7%,需求向好推動原料價格上行。
企業動態方面,多家鋰電池產業鏈公司業績表現亮眼。震裕科技預告25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4-4.2億元,同比+132%-143.6%,其中Q3歸母淨利1.9-2.19億元,同比增364%-413%,環比增36%-51%;廣大特材25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7億元,同比+25.04%,歸母淨利潤2.48億元,同比+213.92%;科達利以自有資金出資不超過300萬港元在香港設立全資子公司,進一步拓展海外業務。儘管短期行業受鋰電池出口管制政策影響出現情緒性回調,但實質影響極小,回調后成為佈局良機,當前材料環節一二線廠商產能已打滿,漲價訴求強烈,26年行業盈利有望修復,鋰電池板塊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三、固態電池:技術突破加速,中試線落地進入關鍵期
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固態電池產業鏈近半年發展迅速,技術突破與產業化進程超預期。從電芯端看,比亞迪、國軒高科、一汽集團等企業的60Ah車規級電芯已下線,能量密度可達350-400Wh/kg,充電倍率1C,循環壽命1000次,節奏時間較預期提前半年左右,標誌着固態電池在覈心性能指標上已具備一定商業化基礎。工信部相關項目預計25年底前進行中期審查,目前電池材料體系已定型,原材料性能已達量產要求,行業發展重心逐步轉向電池製造工藝優化。
設備與中試線進展方面,預計25H2-26H1進入中試線落地關鍵期,第一波設備陸續到位並進入調試優化階段,第二波設備預期年底完成升級改造,固態電池將進入測試與設備迭代並行的關鍵階段,為后續規模化量產奠定設備基礎。企業合作方面,豐田與住友金屬礦業簽訂聯合開發協議,共同量產全固態電池正極材料,雙方利用住友金屬礦業專有粉末合成技術,開發出適用於全固態電池的「高耐久性正極材料」,豐田同時確認計劃在2027-2028年推出搭載全固態電池的純電動汽車,國際車企與材料企業的深度合作加速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
國內企業同樣積極佈局固態電池領域,廈鎢新能卡位硫化鋰固態潛力大,上海洗霸全面佈局固態領域且與有研合資的硫化鋰項目有望領先,納科諾爾作為干法設備龍頭全面佈局固態設備,璞泰來在固態電池設備與材料領域技術領先,當升科技三元正極龍頭地位穩固且固態電解質技術領先。隨着固態中試線25年下半年密集落地,硫化物固態電解質、硫化鋰及核心設備相關企業將迎來發展機遇,固態電池板塊成為鋰電池領域重要增長極。
四、電動車:銷量穩健增長,技術升級與政策支持共促行業發展
電動車市場銷量保持穩健增長態勢,9月國內主流車企銷量96.7萬輛,同環比+21%/+11%,累計719萬輛,同比增39%,預計全年銷量1650萬輛左右,同比增25%-30%,其中出口預計230萬輛,增長85%;商用車預計85萬輛,同比增近60%,行業整體呈現良好增長勢頭。細分企業表現分化,新勢力中小鵬、零跑、蔚來增長強勁,小鵬9月銷量4.2萬輛,同環比+95%/+10%;零跑6.7萬輛,同環比+97%/+17%;蔚來3.5萬輛,同環比+64%/+11%;傳統車企中吉利表現突出,9月銷量16.6萬輛,同環比+82%/+13%;比亞迪9月銷量39.6萬輛,同環比-6%/+6%,儘管同比略有下滑,但仍保持行業領先地位,且9月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及儲能電池裝機總量約為23.2GWh,2025年累計裝機總量約為203.251GWh,電池業務表現穩健。
海外市場方面,歐洲電動車銷量持續超預期,9月歐洲9國合計電動車註冊31.3萬輛,同環比+35%/+76%,電動車滲透率31.9%,同環比+6.4/+0.8pct;1-9月累計銷量206萬輛,同比+30%,上修歐洲全年銷量至380-400萬輛,同比增30-37%。Q4起歐洲新車型密集上市,預計26年將繼續維持30%+增長,德國、英國、西班牙等主要國家表現亮眼,德國9月電動車註冊7.3萬輛,同環比+48%/+16%,滲透率31.1%;英國11.1萬輛,同環比+37%/+250%,滲透率35.5%;西班牙2.2萬輛,同環比+103%/+49%,滲透率26.1%。美國市場9月電動車註冊18.1萬輛,同比+42%,環增2%,其中特斯拉銷量6萬輛,同比+10%,環增20%;儘管美國9月電動車補貼取消導致全年銷量承壓,但美國電動化率僅10%,長期增長空間廣闊,預計26H2隨着新車型推出銷量有望恢復。
政策與技術層面,行業迎來多重利好。三部門發文明確2026-2027年減免車輛購置税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工信部宣佈2026年起節能新能源汽車車船税優惠新標準,政策持續為電動車市場保駕護航。技術升級方面,特斯拉發佈Model3和ModelY標準版,首次重大更新FSDV14;小鵬G9升級搭載圖靈芯片,配備3顆芯片的算力硬件方案,總算力超2200TOPS,同時支持5C超充技術,12分鍾可充至80%電量;比亞迪漢智駕加推版將於10月11日上市,漢DM-i智駕版有望新增純電續航245km車型,漢EV智駕版新增635km續航車型,技術升級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推動電動車市場向高質量發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