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核聚變「奇點時刻」:全球競速正酣,核能源標的已漲瘋!

2025-10-14 17:46

今年核能源賽道的熱度,不用多説,看格隆匯研究院提前佈局的標的漲幅就一目瞭然:

SMR(小型模塊化反應堆)龍頭NuScalePower年內漲超120%,OKLO、NNE(NanoNuclearEnergy)也分別收穫95%、88%的亮眼成績;國內市場里,核燃料龍頭中廣核礦業漲62%,核裝備巨頭東方電氣、哈爾濱電氣也有45%、38%的收益進賬。

這些數字背后,不是偶然的炒作,而是核聚變產業加速落地的信號——全球錢在往這里湧,各國在往這里搶,比SMR更有想象空間的機會,已經悄然開啟。

01

全球競速:國家戰略層面的能源博弈

全球對核聚變的投入,早就進入了「競速模式」。

2025年10月美國剛把核聚變升級為「國家安全優先事項」,強制要求2028年底前開工示範聚變電站,但數據一對比,差距就很明顯:

中國2023年以來對核聚變的投入至少65億美元,僅中國聚變能源公司一家就拿到21億美元注資,這數額是美國能源部2026年聚變預算(7.45億美元)的3倍。

更關鍵的是材料主導權,中國產全球近80%的鎢、67%的釩,連美國94%的釔(高温超導帶材核心稀土)都要從中國買;而核聚變商業化必需的鋰-6(氚增殖劑),全球只有中國和俄羅斯能生產,美國本土連一條產能線都沒有。

歐洲也沒閒着,德國剛通過方案,計劃2029年前砸超20億歐元,誓要搶建全球首座核聚變發電站。我們之前推的中廣核礦業、東方電氣,正是抓住了這種全球競爭下的本土化替代機會,纔在這波浪潮里穩穩拿到收益。

02

技術突破:工程化進程超預期

再看技術落地的速度,比很多人預想的快得多。全球聚變行業的總投資額,從2021年的19億美元飆升到2025年的97億美元,四年漲了超五倍;45家受訪的聚變公司里,有35家都預計2030-2035年就能運營有淨能量增益的商業示範電站。

中國的進展也很紮實,「東方超環」託卡馬克裝置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穩態運行1066秒,刷新了世界紀錄,大型核聚變實驗裝置BEST現在已經全面進入組裝階段,后續還有明確的「三步走」計劃:2035年建工程實驗堆,2045年建商用示範堆,2050年實現聚變能源商用。

海外科技巨頭更是直接下場押注,OpenAI創始人支持的Helion承諾2028年開始核聚變發電,一年后就給微軟供至少50兆瓦電力;美國CFS公司還和谷歌簽了創紀錄的協議,2030年代初要給谷歌供200兆瓦電。

就連我們之前推的SMR賽道,NuScale的首個項目2027年就要投產,OKLO、NNE的技術也完成了關鍵驗證,這些標的能漲超80%靠的就是技術落地快、確定性強。

03

產業鏈機遇:核心環節率先受益

現在覈聚變的產業鏈已經很清晰了,每個環節的潛力都能從數據里看出來。

比如超導磁體,作為聚變裝置的「心臟」,ITER用的低温超導成本佔比28%,而未來商用堆會更傾向高温超導,成本佔比可能達到46%,國內西部超導的低温超導產品市佔率超70%,聯創光電在高温超導領域也是先鋒;真空室作為「安全屏障」,ITER的真空室直徑超6米、重數百噸,製造精度堪比太空艙,合鍛智能已經中標BEST裝置的真空室項目,國光電氣也參與了ITER的供貨;偏濾器是直面等離子體的「防護盾」,用的是熔點3422℃的鎢材料,安泰科技的鎢銅組件對標ITER標準,中鎢高新作為全球鎢龍頭,更是掌握核心原材料。

還有配套設備領域,東方電氣、哈爾濱電氣本來就是傳統核電配套的主力,技術積累能直接複用;建設運營環節,中國核電有豐富的核安全管理經驗,中國核建更是核工程建設的主力軍,這些環節的成長潛力,説不定比之前的SMR賽道還要大。

04

AI數據中心帶動全球核電蓬勃發展

更值得關注的是,AI數據中心的爆發式增長,正成為全球核電復甦的「強力引擎」

據國際能源署統計,2025年全球AI數據中心耗電量預計突破4500億千瓦時,相當於3個挪威的全年用電量,而核電因「零碳、穩定、24小時不間斷供電」的特性,成為科技巨頭的首選能源。

谷歌2025年6月與美國CFS公司簽約時明確提到,200MW聚變電力將優先供應其德州AI超算中心,可滿足該中心70%的用電需求;微軟也計劃將Helion提供的50兆瓦核電,用於支撐其Azure雲平臺的AI訓練任務,預計能減少數據中心38%的碳排放。

國內數據同樣亮眼,2025年上半年,中國AI數據中心新增核電採購量同比激增120%,中廣核礦業因此獲得的核燃料訂單增長65%,東方電氣為核電配套的發電機組出貨量也同比提升42%。

這種需求還在加速滲透——每台AI訓練服務器年均耗電量約8000度,而一座百萬千瓦級核電站,每年可滿足超120萬個AI服務器的穩定供電,正是這種「剛需匹配」,讓核電在AI時代的價值被重新定義,也為我們此前推薦的核能源標的提供了更持久的增長動力。

05

從概念到訂單的價值重估

SMR到核聚變,我們推薦的標的已經用漲幅驗證了價值——NuScale漲120%、中廣核礦業漲62%,都是實打實的成績。

接下來要抓的機會,還是圍繞「技術突破+訂單落地」,但核聚變產業複雜度高,政策、技術、訂單的動態變化都需要專業跟蹤。

我們會持續更新產業鏈的最新數據、標的動態,想知道哪些公司能複製OKLO、中廣核礦業的漲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我們,一起在這場能源革命里把握黃金機會。

注:文中所涉公司僅為案例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推薦。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決策前請務必結合獨立研判。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