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4 17:32
印度無人機初創公司 Airbound 近期完成 865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此次融資由 Physical Intelligence 聯合創始人拉奇・格魯姆(Lachy Groom)領投。目前,該公司已與一家俬立醫院啟動無人機配送試點項目,並計劃藉助其超輕型飛翼融合機身無人機,實現僅需 1 美分的配送服務。
參與本輪種子輪融資的機構及個人還包括 Humba Ventures、Airbound 現有投資方光速創投(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以及特斯拉(Tesla)、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和安杜里爾工業公司(Anduril)的高管團隊。
Airbound 由納曼・普什普(Naman Pushp)於 2020 年創立,彼時他年僅 15 歲,如今已 20 歲。該公司研發的無人機採用 「尾坐式」 設計(無人機垂直停放,像火箭一樣直立發射)和碳纖維機身,目標是將配送成本降至傳統配送方式的 1/20,且遠低於現有無人機配送系統的成本。這款無人機採用飛翼融合機身設計,配備兩個螺旋槳,而非更常見的四旋翼結構,使其既能像火箭一樣垂直起飛,又能像飛機一樣水平飛行。
普什普作為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在接受採訪時表示,Airbound 致力於通過重新設計貨物運輸的能量利用方式,實現 1 美分配送的目標。
普什普向 TechCrunch 透露,在印度,重量 3 公斤以下的貨物配送通常使用電動兩輪車 —— 儘管這類車輛自身重量約 150 公斤(331 磅),且每公里能耗成本約 2 印度盧比(約合 0.02 美元)。而 Airbound 研發的 TRT 無人機專為小件貨物設計,無需人工駕駛,可將運輸總重量降低約 30 倍,進而將每公里能耗成本降至低至 10 派薩(約合 0.001 美元)。普什普稱,這意味着每公里能耗成本將降低 95%,使得 1 美分無人機配送成為切實可行的最終目標。
「當前無人機的發展水平與它們的潛力之間,其實存在巨大差距,」 普什普表示,「目前需要 4 公斤重的無人機才能搭載 1 公斤貨物,這在我看來很不合理。續航里程的衡量標準也存在問題,而且現階段的無人機完全沒有氣動效率的概念。」
他向 TechCrunch 解釋,這款無人機採用類似火箭的飛翼融合設計,無需額外螺旋槳和沉重的活動部件,氣動效率遠超傳統四旋翼無人機。由於避免了螺旋槳干擾機翼上方氣流,該無人機能保持更高的升阻比,減少維持飛行所需的推力,大幅提升水平飛行時的能量利用效率。
Airbound 首款無人機重量為 3.3 磅(約 1.5 公斤),最大有效載荷 2.2 磅(約 1 公斤);該公司計劃推出的第二款無人機,目標是在自身重量僅 2.6 磅(約 1.2 公斤)的情況下,實現 6.6 磅(約 3 公斤)的有效載荷。
普什普表示,第二款無人機的原型機預計將於明年年中完成研發並實現首飛,量產計劃定於 2027 年第一季度。
「當進入自主配送領域,物流本質上就是一個物理問題,核心是效率與重量的博弈,」 普什普説,「只要你的設備重量比其他任何人都輕,效率比其他人都高,你就能在競爭中勝出。」
2020 年新冠疫情封鎖期間,普什普受到即時無人機配送公司 Zipline 一段視頻的啓發,開始投身 Airbound 的創業項目。他最初製作的原型機由 2D 切片材料拼接而成,用牙籤和膠帶固定,再打磨成類似玻璃纖維機身的外觀 —— 這款原型機在一場黑客馬拉松比賽中獲得 500 美元資助。這段經歷促使他申請加入創業孵化器 Y Combinator,儘管未獲通過,但他在 2021 年獲得了 1517 基金 1000 美元的資助,隨后又相繼從 Brand Capital 和 Emergent Ventures 分別獲得 2.5 萬美元投資和 1.2 萬美元資助。
17 歲時,普什普收到了光速創投的投資條款清單,但他等到 18 歲生日過后才簽署文件。「那是我簽署的第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件,」 他回憶道。
Airbound 的無人機採用鋰離子電池供電,而非行業常用的鋰聚合物電池組。普什普解釋,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通常為 500 至 800 次,而鋰聚合物電池僅能循環使用 100 至 200 次。
「運營這些無人機的最大成本,最終會落在電池更換上,」 他説。
目前,Airbound 無人機的製造成本為 2000 美元,單次配送成本約 24 印度盧比(約合 0.27 美元)。該公司計劃到 2026 年底將單次配送成本降至 5 印度盧比(約合 0.05 美元)以下;預計到 2027 年年中,實現日均 100 萬單配送量。為達成這一目標,Airbound 計劃將無人機日產能提升至 100 架以上 —— 目前其班加羅爾工廠的日產能僅為 1 架。
Airbound 已與班加羅爾的納拉亞納健康集團(Narayana Health)啟動首個試點項目,將在未來三個月內提供醫療物流配送服務,目標是日均完成 10 次配送,貨物包括醫療檢測樣本、血液樣本及其他關鍵醫療物資。
普什普向 TechCrunch 透露,除醫療領域外,Airbound 還計劃進軍即時零售、食品配送以及 「其他幾個較小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領域」。
此外,Airbound 計劃在實現日均 100 萬單配送量后,將業務拓展至印度境外,目標在三年內進入美國市場。同時,該公司正與包括印度民航總局(Directorate General of Civil Aviation)在內的監管機構溝通,以期儘快獲得無人機飛行許可。
截至目前,Airbound 的融資總額已超過 1000 萬美元,團隊規模達 50 人。
該公司表示,最新一輪融資將用於提升無人機制造能力和擴大業務運營;而當前的試點項目也將助力優化服務流程、降低成本,為 2026 年大規模市場推廣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