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4 16:52
10月13日,賽力斯(601127)通過港交所聆訊,將成為首家「A+H」兩地上市的豪華新能源車企;其總市值或超過3000億元,成為僅次於比亞迪的國內第二高市值車企。
表面看,賽力斯賬上現金充沛,實際上建立在高規模的應付賬款基礎上,通過港股融資減負,已刻不容緩。
截至10月14日,港股2025年共有70余家企業完成IPO,5家企業募資超過百億港元,寧德時代募資410億,為港股年內最大IPO。
紫金礦業(601899)分拆境外黃金資產的主體紫金黃金國際,國慶節前正式掛牌,募資287億港元,位列第二。恆瑞醫藥、三花智控和海天味業,募資也超過百億港元。
根據計劃,賽力斯發行不超過3.31億股,參照A股最新的160元左右股價,則募資有望達到500億元,或超過寧德時代,成為港股2025年最大IPO。
2016年6月,賽力斯掛牌上交所,發行市值52億元;最新市值2600億元,9年多時間市值增加50余倍,這和其轉型新能源汽車,並且抱緊華為的「大腿」息息相關。
賽力斯的前身為小康股份,2007年成立,主要生產發動機和麪包車,「東風小康」品牌銷量長期位列國內前三強,2016年,初登資本市場。
在賽力斯上市那一年,當家人張興海再一次展示商業遠見,開始佈局新能源汽車領域,並視為第三次創業。2018年,發佈智能電動SUV。
真正讓賽力斯崛起的是其和華為合作,「問界」品牌橫空出世。2021年聯合華為設計,賽力斯發佈問界M5,2022年連續發佈問界M7。
2023年至2025年,問界M9、M8陸續問世,以及M5、M7不斷升級。這一套產品組合下來,賽力斯收入暴增,並摘下多年虧損的帽子。
2024年,賽力斯實現收入1451億元,同比增長315%,一年收入差不多抵得上過去10年。
2018年至2023年,因佈局轉型新能源汽車,賽力斯曾連續虧損6年,2024年實現淨利潤近49億元,徹底翻身。
賽力斯來自古希臘文「SERES」音譯而來,意為豪華。
問界全繫累計交付已突破80萬輛,其中50萬級的問界M9全繫累計交付突破24萬輛,穩居同價格帶銷冠;問界M8自4月上市以來累計交付突破10萬輛,穩居40萬級市場銷冠。
港股招股書中,賽力斯正式對外披露與華為的合作模式,除智能座艙及駕駛輔助系統採購外,賽力斯還向華為採購「廣宣服務」,藉助華為品牌知名度及龐大實體店網絡,營銷及銷售問界汽車。
2024年7月,賽力斯以25億元從華為手中收購了與問界相關的919項商標和44項相關外觀設計專利。收購完成后,問界品牌完全歸屬於賽力斯。
雙方在採購關係基礎上,還有更密切的股權關係。2024年8月,賽力斯宣佈收購華為引望10%股權。至2025年9月末,賽力斯已完成115億元全部交易對價支付。
在聆訊后資料集里,「華為」一詞出現了61次,遠遠超過第一次招股書中的10次,可見華為對其重要。
賽力斯此前長期虧損,直到2024年才實現規模盈利,百億現金收購華為引望10%股權,錢從哪里來?
首先來自資本市場。2020年至2025年,賽力斯先后完成4次定增,合計募資超過215億元;2025年4月完成約82億元定增募資,支付115億元給華為,缺口就很小了。
更關鍵的是,賽力斯現金流非常好。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其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分別為64億元、225億元、144億元,合計超過430億元。
至2025年6月末,賽力斯賬上的貨幣資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合計超過480億元。
汽車終端主要是消費者,賽力斯現金儲備很大程度和其在供應鏈上的話語權有關。
2018年末,賽力斯應付賬款和票據合計103億元,2023年末增至302億元,2024年末繼續提升至685億元。
2025年6月末,賽力斯應付賬款和票據繼續維持在628億元高位,21億元應收賬款和票據與之相比,不到零頭。同期公司流動資產688億元,和770億元流動負債還有百億元缺口。
換句話説,賽力斯對上下游供應商等佔用款項約600億元,一旦完成清賬,賽力斯現金儲備將立刻清零。
賽力斯資產負債率長期維持在高位,2024年末超過87%,今年6月末總負債859億元,負債率有所壓降至76%。
這也是賽力斯緊鑼密鼓要奔赴港股募資的主要原因,汽車全行業對供應鏈應付款60天賬期的倡議下,賽力斯的兜里也就不那麼闊綽了。
如果賽力斯港股完成500億元左右募資,現金儲備接近千億元,躋身超一流造車「大廠」之列,同時也將有力「減負」,將負債率降至70%乃至60%左右,這也是比亞迪、理想汽車等當前負債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