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4 16:41
(來源:華鑫研究)
▌上周回顧
10月6日- 10月10日當周,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呈分化的態勢。其中電子行業下降2.63%,位列第30位。估值前三的行業為計算機、國防軍工、電子,電子行業市盈率為72.56。電子行業細分板塊比較,10月6日-10月10日當周,電子行業細分板塊呈漲跌分化態勢。其中,集成電路封測漲幅最大,達到1.57%。估值方面,模擬芯片設計、LED、數字芯片設計板塊估值水平位列前三,半導體材料和分立器件板塊估值排名本周第四、五位。
▌特朗普宣稱將於2025年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0%額外關税
10月11日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五表示,美國將自2025年11月1日起,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0%的新關税。按照特朗普的説法,這是在目前所支付關税之上額外加徵的税率。特朗普在其社交平臺「真相社交」上發文稱:「我們剛剛獲悉,中國在貿易議題上態度極為強硬,並向全球發出一封極具對抗性的信函,聲稱擬自2025年11月1日起,對幾乎所有中國製造產品甚至部分非中國產商品實施大規模出口管制。」他寫道:「鑑於中方這一前所未見的立場,且該關税僅代表美國,自2025年11月1日起,或更早,具體將視中國的后續行動而定,將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0%的關税,該税率遠高於現行標準。」在這之前,我國和美國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關税戰,不過隨后雙方都緩和了不少。面對特朗普的説法,估計我國很快也會有對等的關稅制裁。據外媒報道,美國對華商品平均關税目前約為57%。若此次加税得以實施,美國對華關税將升至150%以上。同時,這位現任美國總統還宣佈,美國也將於同日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建議關注國產半導體產業鏈:寒武紀、海光信息、中芯國際、中微公司、華虹公司。
▌中國對高通公司違法收購案立案調查,AMD攜手OpenAI佈局AI 蘇姿豐看好技術潛力
據新華社,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二司負責人星期天(10月12日)表示,對高通公司立案調查是日常執法工作,主要源於高通公司在未進行申報也未與市場監管總局作任何溝通的情況下,收購以色列Autotalks公司。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二司負責人表示,2023年5月,高通公司宣佈收購Autotalks公司。在收到舉報后,市場監管總局對該項集中進行了綜合評估,認為該項集中雖未達到申報標準,但有證據證明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該負責人説,2024年3月12日,根據中國的反壟斷法,市場監管總局書面通知高通公司要求其進行申報,未申報或者申報后獲得批准前不得實施集中。高通也在3月14日致函市場監管總局,表示放棄此項交易。但今年6月,高通公司在未進行申報也未與市場監管總局作任何溝通的情況下,完成對Autotalks公司的收購。負責人表示,中國市場監管總局接到舉報后,市場監管總局進行了覈實,高通公司也承認了相關事實。在相關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基礎上,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高通公司收購Autotalks公司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事宜進行立案調查。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繼續秉持依法依規、客觀公正原則推進相關調查工作。依據中國《反壟斷法》規定,只要併購行為會對中國市場的競爭產生實際或潛在影響,無論交易發生在境內還是境外,都必須遵守中國的申報制度,「經營者集中在境外實施,但對中國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效果的,適用本規定。」
值得關注的是,AMD在AI領域的佈局近期取得重要進展。10月6日,AMD與人工智能巨頭OpenAI達成一項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根據協議,OpenAI將以每股1美分的價格收購AMD最多10%股份,雙方將聯合開發基於AMD處理器的AI數據中心;同時,OpenAI承諾購買價值6千兆瓦、基於多代AMD Instinct GPU的AI芯片。展望AI未來發展,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充滿信心。她指出,當前AI熱潮仍處於早期階段,技術改變各行各業的潛力纔剛剛顯現。「我相信通過適當使用AI,能讓人們更快地進行藥物研發、消滅疾病,在早期診療方面也會有更好表現,給所有人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在她看來,AI技術在醫療健康等關鍵領域的應用,將切實提升人類生活質量,為解決全球性挑戰提供新路徑。
建議關注:通富微電。
中美「關税戰」加劇風險;中美科技競爭加劇風險;國產先進製程進度不及預期風險;國內AI模型大廠資本開支不及預期風險。
股票組合及其變化
1.1
本周重點推薦及推薦組
(1)特朗普宣稱將於2025年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0%額外關税
10月11日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五表示,美國將自2025年11月1日起,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0%的新關税。按照特朗普的説法,這是在目前所支付關税之上額外加徵的税率。特朗普在其社交平臺「真相社交」上發文稱:「我們剛剛獲悉,中國在貿易議題上態度極為強硬,並向全球發出一封極具對抗性的信函,聲稱擬自2025年11月1日起,對幾乎所有中國製造產品甚至部分非中國產商品實施大規模出口管制。」他寫道:「鑑於中方這一前所未見的立場,且該關税僅代表美國,自2025年11月1日起,或更早,具體將視中國的后續行動而定,將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0%的關税,該税率遠高於現行標準。」在這之前,我國和美國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關税戰,不過隨后雙方都緩和了不少。面對特朗普的説法,估計我國很快也會有對等的關稅制裁。據外媒報道,美國對華商品平均關税目前約為57%。若此次加税得以實施,美國對華關税將升至150%以上。同時,這位現任美國總統還宣佈,美國也將於同日對所有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
(2)中國對高通公司違法收購案立案調查,AMD攜手OpenAI佈局AI 蘇姿豐看好技術潛力
據新華社,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二司負責人星期天(10月12日)表示,對高通公司立案調查是日常執法工作,主要源於高通公司在未進行申報也未與市場監管總局作任何溝通的情況下,收購以色列Autotalks公司。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二司負責人表示,2023年5月,高通公司宣佈收購Autotalks公司。在收到舉報后,市場監管總局對該項集中進行了綜合評估,認為該項集中雖未達到申報標準,但有證據證明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該負責人説,2024年3月12日,根據中國的反壟斷法,市場監管總局書面通知高通公司要求其進行申報,未申報或者申報后獲得批准前不得實施集中。高通也在3月14日致函市場監管總局,表示放棄此項交易。但今年6月,高通公司在未進行申報也未與市場監管總局作任何溝通的情況下,完成對Autotalks公司的收購。負責人表示,中國市場監管總局接到舉報后,市場監管總局進行了覈實,高通公司也承認了相關事實。在相關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基礎上,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高通公司收購Autotalks公司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事宜進行立案調查。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繼續秉持依法依規、客觀公正原則推進相關調查工作。依據中國《反壟斷法》規定,只要併購行為會對中國市場的競爭產生實際或潛在影響,無論交易發生在境內還是境外,都必須遵守中國的申報制度,「經營者集中在境外實施,但對中國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效果的,適用本規定。」
值得關注的是,AMD在AI領域的佈局近期取得重要進展。10月6日,AMD與人工智能巨頭OpenAI達成一項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合作協議。根據協議,OpenAI將以每股1美分的價格收購AMD最多10%股份,雙方將聯合開發基於AMD處理器的AI數據中心;同時,OpenAI承諾購買價值6千兆瓦、基於多代AMD Instinct GPU的AI芯片。展望AI未來發展,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充滿信心。她指出,當前AI熱潮仍處於早期階段,技術改變各行各業的潛力纔剛剛顯現。「我相信通過適當使用AI,能讓人們更快地進行藥物研發、消滅疾病,在早期診療方面也會有更好表現,給所有人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在她看來,AI技術在醫療健康等關鍵領域的應用,將切實提升人類生活質量,為解決全球性挑戰提供新路徑。
1.2
海外龍頭動態一覽
10月4日-10月10日當周,海外龍頭呈上漲態勢。其中,超威半導體(AMD)領漲,漲幅為30.50%。
更宏觀角度,我們可以用費城半導體指數來觀察海外半導體行業整體情況。該指數涵蓋了17家IC設計商、6家半導體設備商、1家半導體制造商和6家IDM商,且大部分以美國廠商為主,能較好代表海外半導體產業情況。
從數據來看,10月6日-10月10日當周,費城半導體指數呈現先升后降的態勢,近兩周整體處於震盪下行的態勢。更長時間維度上來看,2023年10月底開始持續上漲。2024年上半年整體處於上升態勢,7月出現大幅回調,8月處於震盪下行行情,9月出現探底回升,四季度總體處於震盪的態勢。2025年一季度呈現先漲后跌的走勢,4月后逐漸回升,二季度三季度均呈現震盪上行的態勢。
周度行情分析及展望
2.1
周漲幅排行
跨行業比較,10月6日- 10月10日當周,申萬一級行業漲跌呈分化的態勢。其中電子行業下降2.63%,位列第30位。估值前三的行業為計算機、國防軍工、電子,電子行業市盈率為72.56。
電子行業細分板塊比較,10月6日-10月10日當周,電子行業細分板塊呈漲跌分化態勢。其中,集成電路封測漲幅最大,達到1.57%。估值方面,模擬芯片設計、LED、數字芯片設計板塊估值水平位列前三,半導體材料和分立器件板塊估值排名本周第四、五位。
10月6日-10月10日當周,重點關注公司周漲幅前十:電子化學品獨佔三席,封測、消費電子零部件及組裝、家電零部件、膜材料、磁性材料、面板、品牌分銷各佔一席。通富微電(封測)、信維通信(消費電子零部件及組裝)、香農芯創(家電零部件)包攬前三,周漲幅分別為13.52%、11.47%、10.69%
2.2
行業重點公司估值水平和盈利預測
行業高頻數據
3.1
臺灣電子行業指數跟蹤
行業指標上,我們依次選取臺灣半導體行業指數、臺灣計算機及外圍設備行業指數、臺灣電子零組件行業指數、臺灣光電行業指數,來觀察行業整體景氣。日期上,我們分別截取各指數近兩周的日度數據、近兩年的周度數據,來考察不同時間維度的變化。
近兩周:環比看,9月29日-10月10日兩周,臺灣半導體行業指數、臺灣電子零組件行業指數均呈現震盪上行趨勢、臺灣計算機外圍設備行業指數呈現先震盪上行后下降的趨勢;臺灣光電行業指數亦呈現先震盪上行后降的趨勢。
近兩年:更長時間維度看,除臺灣半導體行業指數在2023年下半年來呈先降后升態勢,其余細分板塊都呈現震盪下行趨勢。臺灣電子行業各細分板塊指數2024年整體呈現先上漲后下跌再企穩並震盪的態勢。其中臺灣半導體行業指數2024年上半年總體呈現加速上行態勢,下半年呈現震盪格局,2025年一季度呈下降態勢,2025年二季度開始呈現震盪上行的態勢,隨后二三季度總體均呈現上行的趨勢。臺灣計算機及外圍設備行業指數2024年呈現上半年震盪上行,下半年呈現震盪走平的態勢,2025年一季度呈緩慢上行后,震盪下行態勢。臺灣電子零組件行業指數、臺灣光電行業指數2024年總體呈現上半年震盪上行,下半年先下跌后企穩並震盪的態勢,2025年一季度呈現先漲后跌的態勢。臺灣電子零組件行業指數在2025年第三季度呈現上漲態勢,臺灣光電行業指數同樣在2025年三季度緩慢上升,逐步回穩。臺灣電子行業各細分板塊對應指數均在第二季度開始震盪上行。
我們可以通過中國臺灣IC產值同比增速,將電子各板塊合在一起觀察:
中國臺灣IC各板塊產值同比增速自2021年以來持續下降,從2023年Q2開始陸續有所反彈,各板塊產值降幅均有所收窄。IC板塊整體表現不佳,主要因為消費電子需求差,導致IC設計下滑,加之2021年缺貨、漲價導致的2022年庫存水位上升。但隨着AI、5G、汽車智能化等應用領域的推動,2024年需求開始逐步回升。
3.2
電子行業主要產品指數跟蹤
儘管上游頭部供應商陸續宣佈減產,但由於消費電子市場需求疲軟,存儲芯片價格整體呈現波動下降趨勢。NAND方面:Wafer:512GbTLC現貨平均價從2023年7月底開始回升,隨后從2024年3月底進入小幅回升,10月出現小幅下跌后變化趨於平緩,2025年3月以來小幅上漲,4月后價格略有下滑,7月后緩慢回升。2025年9月29日價格為3.12美元。DRAM方面:DRAM:DDR4(8Gb(512Mx16),3200Mbps)現貨平均價從2024年3月以來價格略有下滑,6月之后呈現小幅回升態勢,9月之后又重回下跌態勢,12月以來略有回升后變化趨於平緩,2025年3月以來呈現大幅上漲的態勢,8月出現小幅下跌,9月之后開始回升。2025年10月10日價格為7.66美元。
全球半導體銷售額自2024年4月份觸底以來逐步攀升,6月出現下降趨勢。2025年8月,全球半導體當月銷售額為648.8億美元,同比增長21.70%,環比增長4.41%,其中中國銷售額為 176.3億美元,環比上升3.34%,佔比達27.17%。自2024年2月以來,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同比連續保持正增長,半導體行業景氣度提升顯著,2025年6月增速開始放緩。
面板價格保持穩定態勢。面板價格自2021年7月以來,價格持續下降,目前價格整體保持穩定,其中液晶電視面板:32寸:OpenCell:HD價格近期略有回升,2025年9月23日為36美元/片,液晶顯示器面板:21.5寸:LED:FHD價格自2022年8月23日以來,價格逐步由44.3美元/片下降至43美元/片,2024年3月22日價格略有上升,為44美元/片。
2025年6月國內手機出貨量同比下13.8%。全球範圍內,2024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6.56%,分季度來看,四個季度手機出貨量均維持上升。2024年全球手機出貨量逐漸回暖,主要由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全球進入新一輪換機周期;另一方面是摺疊機、AI手機等新產品不斷發布。2025年前兩個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則開始出現下降趨勢,Q2出貨量下降至2.95億部。
無線耳機方面,國內海關出口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呈現復甦趨勢,2024年全年無線耳機月度出口量同比增幅大部分時間為正,累計出口量同比穩定增長。2025年上半年無線耳機的累計同比始終為正,累計出口量穩定增長。無線耳機技術已經充分成熟,相對於手機消費,無線耳機普及還有空間,隨着無線耳機傳感器的增多,產品體驗感會更加出色,疊加價值量相對手機較小,換機周期會顯著快於手機。因此,隨着國內的放開和經濟復甦,我們繼續看好無線耳機這類可穿戴設備的成長。
中國智能手錶進入2024年之后出現反彈,第一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增長33.01%,打破近兩年的持續下滑趨勢,第二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增長1.94%,第三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增長21.26%,第四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增長9.38%,增幅有所縮窄。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下降28.95%,第二季度智能手錶累計產量同比下降9.94%。我們認為隨着生成式AI與終端硬件的結合,智能手錶未來有望集成更多AI功能,從而為市場增長開闢新途徑。
個人電腦方面,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上升4.75%;第二季度全球PC出貨量同比上升4.43%。2025年8月,國內品牌臺機出貨量達到31.36萬台,同比增長15.84%。回顧歷史,2020-2021年疫情帶來居家辦公需求快速上升,推動PC重回增長軌道,但疫情帶來的短期復甦結束后PC重回弱勢趨勢,在2022Q2開始進入下行區間,2023Q3開始出貨量同比降幅逐步收窄,全年品牌臺機/品牌一體機/服務器出貨量同比微增2.62%。AI大模型落地給PC產業鏈帶來新的創新驅動力,另外PC換機潮的到來,2025年PC市場有望恢復增長。
隨着汽車智能化和電動化帶來更好的用户體驗以及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車,新能源車銷量依舊保持強勁增長勢頭,2025年2季度取得35.35%的同比增速。2024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達到1286.59萬輛,同比增長35.50%。2025年8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39.53萬輛,同比增長26.84%。新能源車產業鏈已經發展成熟,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帶來的電子零部件和汽車半導體的需求將持續保持高成長態勢。
行業動態跟蹤
4.1
半導體
英偉達獲對阿聯酋出口許可:每年50萬個GPU!
10月9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美國政府終於授予了英偉達出口許可證,允許其向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運送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先進人工智能(AI)芯片,使得雙方此前達成的大型雙邊技術合作得以正式啟動。據瞭解,此次英偉達所獲得的出口許可證,是面向英偉達與阿聯酋在今年5月份達成的一項協議。該協議允許阿聯酋每年購買多達 500,000 顆先進的 英偉達AI芯片(目前為 Blackwell,未來幾年為 Rubin 和 Feynman),同時,阿聯酋承諾在未來十年內在美國投資 1.4 萬億美元。預計雙方將以美元對美元的方式匹配投資。
美國總統拜登在下臺前曾推出AI擴散規則,將全球各國列為三個等級,以匹配不同的AI芯片出口限制政策。而在特朗普政府的上臺后不久,便廢除了這一限制。根據新的規則,面向這些國家的AI芯片出口上限正在被取消,以支持新的雙邊框架,相關盟友需要承諾使用美國運營的雲基礎設施。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證實,只有由經批准的美國運營商管理的數據中心纔有資格運行這些AI系統。通過將美國雲提供商和硬件嵌入阿聯酋的基礎設施,他們旨在阻止華為和其他中國公司引入他們的標準並在該國獲得市場份額。
未來英偉達所能夠獲得的許可,將取決於阿聯酋的投資如何展開。如果該合作成功,這種夥伴關係或將成為美國與其他尋求先進人工智能硬件的盟友進行類似交易的原型,同時加強美國對其部署的控制。
(資料來源:芯智訊)
三星已向高通提供2nm驍龍8 Elite Gen 5樣品
10月10日消息,據韓國媒體newdaily引述業內人士報道稱,三星晶圓代工部門近日已經向高通公司提供了基於三星2nm製程製造的驍龍8 Elite Gen 5芯片組的樣品,這標誌着兩家公司有望恢復晶圓代工領域的合作。業內分析師預測,三星的晶圓代工技術在性能和良率方面正趨於穩定,這將增加高通追加訂單的可能性。
報道稱,與現有的3nm工藝相比,三星的2nm工藝具有更高的晶體管密度和更高的功率效率。雖然良率問題一直困擾着三星,但是三星正在通過 Exynos 2600 的試產來快速穩定2nm工藝的良率,三星最近向高通提供的樣品也被認為是在滿足內部質量標準后進行的。
然而,在提供樣品並最終簽訂代工合同之前,三星必須通過高通的數個評估階段。高通會耗時數月,對包括功率效率、性能、發熱量、良率和可靠性等各項因素進行細緻驗證,並在此基礎上進入試產階段。這一過程通常需要六個月到一年的時間。除了簡單的技術實力外,評估還會全面評估良率穩定性、進度響應能力以及長期供貨能力。初始樣品的質量越高,最終獲得合同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星和高通過去關係密切,但四年前的2021年,雙方的合作關係破裂。當時,採用三星4nm工藝生產的第一代驍龍8處理器出現了過熱和良率問題。當時,由於三星未能確保穩定的質量,高通從第一代驍龍8+開始,將芯片生產全面轉移到了臺積電。隨后,高通的處理器一直交由臺積電獨家代工,雙方的合作一直延續至今。
(資料來源:芯智訊)
股價暴漲36%!AMD與OpenAI達成6GW芯片供應協議!
美國當地時間2025年10月6日,處理器大廠AMD與OpenAI共同宣佈,雙方達成一項6000兆瓦(6吉瓦/6GW)的協議,為OpenAI的下一代AI基礎架構提供動力,該基礎架構將基於多代AMD Instinct GPU。首批1000兆瓦的AMD Instinct MI450 GPU部署預計將於2026年下半年開始。同時,AMD將向OpenAI發行了至多達1.6億股AMD普通股的認股權證,如果OpenAI行使全部認股權證,將可以獲得AMD約10%的股權。
這筆交易預計將為AMD帶來數百億美元的收入,助力AMD進一步提升在利潤豐厚的AI加速器市場的份額,並向AI加速器霸主英偉達發起最猛烈的挑戰。受該消息影響,AMD股價在盤前交易中一度大漲超36%。
根據這項最終協議,OpenAI 將作為 AMD 的核心戰略計算合作伙伴,攜手推動 AMD 技術的大規模部署,從 AMD Instinct MI450 系列和機架式 AI 解決方案開始,並延伸至未來幾代產品。通過分享技術專長來優化產品路線圖,AMD 和 OpenAI 正在深化從 MI300X 開始到 MI350X 系列的多代軟硬件合作。此次合作將為兩家公司帶來真正的雙贏,助力大規模 AI 部署,並推動整個生態系統的發展。
作為此次雙方最新合作協議的一部分,爲了進一步協調戰略利益,AMD 已向 OpenAI 發行了最多 1.6 億股 AMD 普通股的認股權證,該認股權證將在實現特定里程碑時歸屬。其中,首批認股權證將在初始 1000兆瓦部署時歸屬,后續認股權證將隨着購買規模擴大至 6000兆瓦時歸屬。此外,計劃的認股權證歸屬還與 AMD 實現特定股價目標以及 OpenAI 實現 AMD 大規模部署所需的技術和商業里程碑掛鉤。
(資料來源:芯智訊)
4.2
消費電子
蘋果據稱正重繪權力版圖:供應鏈、健康、硬件三線人事變動
知名蘋果爆料人馬克·古爾曼最新撰文稱,蘋果正準備擴大部分高管的職權範圍,以應對公司長期首席運營官傑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即將離職的狀況。威廉姆斯自2015年起擔任蘋果COO,已預定於今年年底正式退休。他負責蘋果的整個供應鏈和運營,從製造、零部件採購到技術支持,在公司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自今年7月宣佈退休計劃以來,威廉姆斯已陸續把供應鏈、運營、AppleCare客户支持等管理權,移交給新任首席運營官薩比赫·汗(Sabih Khan)。古爾曼援引媒體的話表示,服務部門主管埃迪·庫伊(Eddy Cue)將接管公司的健康與健身團隊,軟件工程部門主管費德里吉(Craig Federighi)將負責Apple Watch操作系統的開發。
古爾曼提到,蘋果將健康業務劃歸庫伊管理的決定,正值公司即將推出全新訂閲服務「Health+」——此舉旨在把健康與健身業務整合到同一架構之下。健康部門負責人Sumbul Desai與健身部門負責人Jay Blahnik原先均直屬於威廉姆斯。根據新的架構,兩個團隊將合併由Desai統一管理,庫伊成為其直屬上司。Desai目前負責健康App及其他健康類產品開發,以及醫學研究與臨牀驗證。這一業務範圍未來都將劃歸庫伊管理。庫伊目前掌管蘋果的TV+與音樂流媒體、iCloud、地圖及其他在線服務。
多次在蘋果發佈會上亮相、深受果粉喜愛的費德里吉,如今將負責watchOS系統。這是他今年第二次擴權,此前他已接手Siri語音助手及Vision Pro頭顯操作系統visionOS的管理。蘋果硬件主管John Ternus也將獲得更多權限,全面負責Apple Watch硬件工程。雖然他原本該團隊的「一把手」,但威廉姆斯一直親自監督手錶新品的研發。
另有消息顯示,蘋果內部還將有更多高層變動。公司正在為人工智能主管John Giannandrea物色繼任者;環境與政府事務負責人Lisa Jackson也在考慮退休。與此同時,掌管芯片部門並剛剛推出蘋果首款自研蜂窩調制解調器的Johny Srouji也在評估自己在公司的未來。
(資料來源:財聯社)
蘋果HomePod Touch新品預計明年初發布 對標亞馬遜
據外媒報道,蘋果的帶屏幕智能音箱——最初被稱為「HomePad」,但最新消息顯示其可能命名為「HomePod Touch」——預計將於2026年初發布。該產品被業界寄予厚望,主要基於兩大現實原因:
亞馬遜Echo Show廣告氾濫引發用户不滿。智能音箱帶屏幕的設計並非新鮮事物,在海外市場,亞馬遜Echo Show是該領域的代表產品。然而,近期有用户反饋顯示,Echo Show充斥「贊助」標籤的全屏廣告。這些廣告出現在相冊輪播模式中,甚至穿插在家庭照片之間,嚴重干擾用户體驗。用户抱怨稱,購買設備時並未被告知需接受廣告,且無任何折扣補償,感覺被「bait and switch」(誘導轉向)策略欺騙。此外,亞馬遜升級的語音助手Alexa+也開始推送自有服務的全屏廣告,進一步加劇了用户的反感。這種廣告侵入性行為使得蘋果HomePod Touch的推出更具緊迫性。
新Siri或成HomePod Touch的「殺手鐗」。蘋果在人工智能(AI)領域的表現一直備受爭議,尤其是語音助手Siri被多次詬病落后於競爭對手。儘管iOS 26已推送多項Apple Intelligence功能,但Siri的核心升級仍未完全落地。蘋果已將HomePod Touch的發佈時間推迟一年,旨在等待新一代Siri的全面升級。預計2026年3月至4月,新版Siri將與HomePod Touch同步亮相,這可能成為蘋果展示AI實力的關鍵機會。HomePod Touch有望成為新Siri的功能展示平臺,幫助蘋果迴應外界對其AI能力的質疑。
(資料來源:CNMO)
谷歌Pixel 10曝出嚴重攝像頭故障 藍牙故障也頻繁發生
近日,據外媒報道,谷歌Pixel 10遭遇攝像頭故障,在長焦拍攝時會導致視頻嚴重模糊。此外,使用長焦鏡頭拍攝時視頻也有嚴重抖動現象。在五倍變焦時這一問題尤為明顯,但即便在兩倍放大的情況下,這些故障也清晰可見。外媒表示,修復補丁最早也要等到11月才能發佈。
谷歌Pixel 10在無線充電和藍牙方面也有不少缺陷。例如,藍牙配對故障頻繁發生。據CNMO瞭解,有用户調查了該問題並進行了廣泛的測試。原因不在於硬件,而是在於谷歌相機API中的錯誤。該問題源於電子圖像穩定系統(EIS)與光學圖像穩定系統(OIS)之間的軟件衝突。EIS通過軟件運作,實時分析移動並進行數字補償;而OIS則通過物理移動相機鏡頭或傳感器來實現機械防抖。通常情況下這兩個系統相互補充,但在Pixel 10上它們似乎產生了互相干擾。該問題不僅出現在谷歌自己的相機應用程序中,還出現在所有訪問谷歌EIS API的應用程序中。
外媒指出,在谷歌解決方案出臺之前,存在多種臨時解決方法。第一個方法是:用户可以在相機應用中關閉視頻防抖功能,但這會導致拍攝畫面更加晃動。第二個方法是:以30幀每秒進行拍攝。此外,第三個方法是:使用其他攝影應用(如Open Camera),這些應用能夠在谷歌的EIS和其自身的API之間正常切換。
(資料來源:CNMO)
4.3
汽車電子
特斯拉新款Model 3/Y降價,市值蒸發650億美元
爲了應對美國政府税收抵免結束的衝擊,特斯拉推出了特斯拉推出售價39,990美元的新版Model Y,同時Model 3的標準版售價也下調到了36,990美元,成爲了特斯拉目前最便宜的車型。美東時間10月7日周二美股午盤時段,特斯拉官網更新Model Y和Model 3標準版的訂購信息。官網顯示,Model Y的標準版目前在美國市場起售價爲3.999萬美元,較此前Model Y的起售價便宜約11%。同步推出的 Model 3 標準版,成為特斯拉目前最便宜的車型,起售價爲36990美元(現匯率約合26.4萬元人民幣),比后驅長續航版(Premium)便宜 5500美元。
這兩款新增的 「標準版」 車型,均配備了容量更小的電池組,滿電狀態下預估續航里程均為321英里(約合 516 公里),且其他配置相較於更高端的后驅版或四驅版車型有所縮減。它們甚至未配備特斯拉的基礎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Model 3與 Model Y標準版后排均未配備觸控屏,方向盤與外后視鏡需手動調節,取消了FM/AM 收音機功能,且僅前排座椅支持加熱。外觀方面,特斯拉取消了高端版Model Y車型前臉標誌性的貫穿式燈條;同時,標準版車型也不再配備全景玻璃車頂。
對於特斯拉的此次降價,很多分析師表示均失望。知名特斯拉多頭、分析師Dan Ives也難掩失望之情,他表示:「對這次的發佈相對失望,因為價格只比之前的Model 3和Y低了5000美元。」美東時間10月7日周二美股午盤收盤,特斯拉下跌4.46%,市值蒸發650億美元。
(資料來源:芯智訊)
小米汽車發佈十一假期出行報告:累計里程超2.61億公里
近日,小米數據中心發佈了2025年十一假期出行報告,統計時間為10月1日至10月8日。數據顯示,小米汽車在假期內累計行駛里程超過2.61億公里,單車最長行駛里程達8,680.9公里,車主足跡遍佈全國368個城市,最北抵達大興安嶺地區,最南到達三亞市,最西延伸至喀什地區,最東覆蓋至佳木斯市。
報告顯示,假期期間新增「超級任務」超過28.6萬個,用户通過個性化場景設置,實現了更智能的交互體驗。其中,小米YU7車型的車載影像功能廣受歡迎,車主共拍攝照片10.5萬次、視頻4.3萬次,記錄旅途精彩瞬間。此外,無麥K歌功能使用次數達5.2萬次,成為緩解駕駛疲勞、增添旅途樂趣的熱門選擇。
在智能駕駛方面,輔助駕駛系統為長途出行提供了有力支持。假期期間,小米汽車輔助駕駛總里程達4692萬公里,單日最長使用里程突破17,423公里。自動泊車輔助功能使用次數高達213萬次,有效減輕了城市停車壓力。語音交互方面,車主累計喚醒「小愛同學」8237.5萬次,其中車輛控制、地圖導航和音樂播放成為三大最常用語音指令場。
外放電功能在長途出行、露營及應急場景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累計放電次數達7648次,總放電量達3552.66千瓦時。服務保障方面,小米汽車假期期間提供救援與維保服務,覆蓋全國292個城市,其中最遠一次救援單程里程達2671公里,從江西省宜春市出發抵達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資料來源:CNMO)
行業重點公司公告
(1)半導體制裁加碼
(2)晶圓廠擴產不及預期
(3)研發進展不及預期
(4)地緣政治不穩定
(5)推薦公司業績不及預期
證券研究報告:《地緣政治擾動加強國產替代趨勢,國產半導體產業鏈升級持續推進——電子行業周報》
對外發布時間:2025年10月13日
發佈機構:華鑫證券
本報告分析師:
呂卓陽 SAC編號:S1050523060001
電子通信組簡介
呂卓陽: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碩士,曾就職於方正證券,4年投研經驗。2023年加入華鑫證券研究所,專注於半導體材料、半導體顯示、碳化硅、汽車電子等領域研究。
何鵬程:悉尼大學金融碩士,中南大學軟件工程學士,曾任職德邦證券研究所通信組,2023年加入華鑫證券研究所。專注於消費電子、算力硬件等領域研究。
張璐:早稻田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學士,香港大學經濟學碩士,2023年加入華鑫證券研究所,研究方向為功率半導體、先進封裝。
石俊燁:香港大學金融碩士,新南威爾士大學精算學與統計學雙學位,研究方向為PCB方向。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諮詢執業資格並註冊為證券分析師,以勤勉的職業態度,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清晰準確地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觀點。本人不曾因,不因,也將不會因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意見或觀點而直接或間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補償。
法律聲明
本微信平臺所載內容僅供華鑫證券的客户參考使用。因本資料暫時無法設置訪問限制,若您並非華鑫證券的客户,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還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閲、接收或使用本訂閲號中的任何信息。我們對由此給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誠摯歉意,非常感謝您的理解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