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央華戲劇發佈演出矩陣,音樂劇《小王子》將登上巴黎舞臺

2025-10-14 15:42

10月12日,由央華戲劇主辦的「歡聚江南·大戲看北京 戲劇行動」發佈會在中央歌劇院劇場舉行。這場歷時一個半小時的「超長」發佈,以「6部重磅戲劇作品+1部劇綜」的陣容,涵蓋經典復排、原創探索與國際合作:《江南·十二場歡聚》(劇綜+舞臺劇)、《鱷魚》《如夢之夢》《日出》《小王子》《戎夷之衣》。

演員凱麗與青年演員李其炫共同唱響《江南·十二場歡聚》主題歌《長虹少年吟》,拉開了發佈會序幕。  演員凱麗與青年演員李其炫共同唱響《江南·十二場歡聚》主題歌《長虹少年吟》,拉開了發佈會序幕。 

《江南·十二場歡聚》公佈舞臺演出計劃

「我是話劇《鱷魚》的演員小濤!」李其炫手持話筒脫口而出的自我介紹,錯把自己的名字説成了角色名,引發全場善意的笑聲。作為「江南門生」計劃的代表,李其炫多面手的能力獲得央華版《日出》中顧八奶奶扮演者、知名播音主持人徐俐的公開讚賞:「主持、舞蹈、唱歌、戲劇表演俱佳,都很精彩。」

李其炫領銜江南門生羣體齊齊亮相 李其炫領銜江南門生羣體齊齊亮相

江南門生羣體的創新活力在原創小品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們將戲劇與直播帶貨巧妙結合,惟妙惟肖的表演使現場熱度瞬間飆升。而在《江南·十二場歡聚》舞臺劇版中飾演「中國絲綢之母」費達生的張馨予,坦言首次挑戰話劇「緊張到失眠」,恰是這羣青年演員對待個人舞臺首秀勤勉敬畏的真實縮影。

張馨予上臺講述自己首次參演話劇的心得體會 張馨予上臺講述自己首次參演話劇的心得體會

《江南·十二場歡聚》是本次發佈會的核心焦點。該綜藝以大運河文化為根基,將戲劇藝術、綜藝表達和文旅場景有機結合。通過構建「人才培養-文化呈現-消費閉環」的全域藝術生態,培育「學習型演員」,既是對江南文化演繹在新時代煥新之道的有益嘗試,也是對新質文藝生產力的積極探索。

今年6月22日,《江南·十二場歡聚》在吳江開機照 今年6月22日,《江南·十二場歡聚》在吳江開機照

據介紹,綜藝版《江南·十二場歡聚》在首播當日,即以強勁勢頭掀起全網話題熱度。節目相關話題閲讀量高達4229.6萬,討論及評論量累計27.3萬,全網轉發量超過23萬次,點贊量也達到4.5萬。

在綜藝版播出后獲得熱烈反響的基礎上,本次發佈會正式公佈舞臺劇版的計劃:2026年2月5日至8日,蘇州灣大劇院將上演《江南·十二場歡聚》限定版演出,讓更多的人進劇場,拓展市場和文化並舉的新空間。

莫言作品改編,話劇《鱷魚》領銜好戲連臺

莫言作品改編的《鱷魚》劇組成為老戲骨展現功力的舞臺。主演趙文瑄兩手一攤,分指身旁的搭檔演員凱麗和李勤勤,「(她倆)一位是我的夫人,一位是我的情人」,幽默介紹點燃現場;白凱南「明年的演出排了300多場」的豪言,則引來凱麗「平常心、平常心」的暖心寄語。該劇當晚在北京上演后,將赴重慶參與文華獎終評演出及香港站演出,其巡演歷程本身已成為一場戲劇與文學的對話。

《鱷魚》劇組 《鱷魚》劇組

央華版《日出》在萬方擔任劇本總監的指導下,由何賽飛、趙文瑄、徐俐領銜演繹,將於2026年2月11日至13日在國家大劇院再次上演。趙文瑄坦言巡演過程「輕松愉快」,徐俐則用「美妙無比」概括自己初涉話劇世界的感受。她回憶該劇在上海演出時,面對開場前5分鍾全場爆滿的場景,現場工作人員一句「你們這戲蠻有名的」,被她視作「對演員最好的鼓勵」。

孟慶暘(左)將在《如夢之夢》巡演期間出演盛年顧香蘭 孟慶暘(左)將在《如夢之夢》巡演期間出演盛年顧香蘭

作為央華戲劇的經典劇目,《如夢之夢》在演出12年、268場后,全新巡演陣容此番也正式公佈:北京站於2026年1月1日啟幕,巡演期間孟慶暘接棒許晴出演盛年顧香蘭,徐俐將出演老年顧香蘭。這種跨越人生階段的演繹,無疑成為演員突破自我與傳承戲劇精神的重要嘗試。

於曉光演唱 於曉光演唱

此外,現場還公佈了由李靜編劇、於曉光主演的《戎夷之衣》新一輪的演出計劃。該劇將於2026年3月14、15日在北京藝術中心上演,之后開啟新一輪全國巡演。

中法合作音樂劇,「找到每個人心里住着的‘小王子’」

中法合作的音樂劇《小王子》將發佈會的視角引向了東西合璧。該劇自今年11月中旬起,將陸續巡演武漢、南京、杭州、沈陽等城市,2026年更將登陸法國巴黎北方布夫劇院等國際舞臺。法國導演讓·貝洛里尼闡述創作初心時表示:「戲劇能夠將我們連接在一起,讓我們跨越文化、國家和文明的差異,彼此靠近。」

讓·貝洛里尼朗誦,該劇製作人安娜伊思·馬田翻譯 讓·貝洛里尼朗誦,該劇製作人安娜伊思·馬田翻譯

發佈會現場,讓·貝洛里尼朗誦了《小王子》的作者,法國作家兼飛行員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寫的一段話:「我們為什麼要彼此仇恨呢?我們同舟共濟,是同一艘船上的水手,為同一個星球所承載。如果不同的文明能夠互相支持,出現新的融合,當然是好的……人們如果能意識到這種根本的聯結,或許會停止將彼此推向深淵。」

「所以我們這部戲是關於一個家庭,一個小小的房子,一個小王子,一個飛行員,學會如何彼此共處的故事。我作為導演,不過是在觀察演員並和大家一道往前走。」讓·貝洛里尼強調説,在《小王子》的劇組「不是誰來教誰該怎麼做事」,「大家聚在一起是在互相學習,看看能碰撞出什麼樣的魔法時刻,並且找到每個人心里的那位‘小王子’。我相信在座的觀眾們也是一樣,大家心里都住着一位‘小王子’。」

從曹禺《日出》的批判精神到莫言《鱷魚》的人性寓言,從聖埃克蘇佩里《小王子》的童話哲思到江南文脈的當代轉化,七部作品在衝突與融合中,共同回答着「戲劇何為」的永恆之問。正如央華戲劇藝術總監王可然所言:「我們一切的努力,都是爲了讓戲劇在更廣闊的文娛環境中擁有它自己應有的、有品質的生命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