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券商核心系統升級換代,運維如何又穩又好?

2025-10-14 11:05

在證券公司干核心系統運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果系統運行穩定,那麼就是相安無事、平靜如水。

可一旦系統出現異常,瞬間便如疾風驟雨。運維人必須快、準、穩,在高壓之下迅速定位問題、恢復系統運行。

總結言之:十年苦干無人識,一朝異常天下知。

運維新挑戰

隨着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核心系統運維所面臨的挑戰愈加複雜。

數據孤島:監控、日誌、鏈路數據分散,缺乏統一分析平臺。

信創轉型:數據庫、操作系統、中間件國產化替換帶來兼容性與性能挑戰。

高可用要求:監管對RTO/RPO提出明確要求,業務中斷容忍度極低。

智能運維處於起步階段:大模型等AI技術尚未系統化應用於運維分析、預測與決策。

行業普遍呼喚從「被動救火」轉向「主動預防」、從「經驗驅動」升級為「數據驅動」的新型運維體系。

券商先進實踐

在恆生近日舉辦的「智馭未來·金融核心系統運維沙龍」上,浙商證券山西證券分享了他們的實踐經驗,與多家券商共同探討運維體系建設重點。

▶ 浙商證券:構建一體化運維監控體系,實現運維數據驅動

浙商證券核心系統運維負責人李曉奇分享,浙商證券運維體系建設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各業務獨立運維管理:依賴運維人員的個人技能和經驗,建設不成體系。

第二階段,工具模塊化建設:分批建成ITSM、CMDB、自動化、集中監控、日誌中心等基礎平臺。

第三階段,一體化智能探索:通過統一告警平臺實現告警收斂與智能分析,初步實現運維數據統一管理,推動故障自愈、容量預測、運營報告自動生成等場景落地。

同時,基於恆生天鑑4.0平臺,實現從業務邏輯、應用服務、數據庫、操作系統、超融合虛擬化到基礎設施的六大層級全覆蓋監控,突破網上交易組件、交易所網關等傳統盲區。

流程驅動的資源管理:通過ITSM流程驅動CMDB自動更新,實現資源全生命周期可管可控。

智能告警收斂利用CMDB拓撲與告警關聯分析,大幅減少冗余告警,提升故障識別效率。

故障根因定位通過APM鏈路追蹤與日誌聯動,實現業務耗時分析、異常節點快速定位。

▶ 山西證券:OTC3.0信創升級中的運維體系重構

山西證券核心系統運維負責人張愛萍分享,山西證券信創轉型路徑這樣的:

標準先行:制定自主的架構和接口標準,確保核心技術路線可控。

融合創新:將信創改造融合於架構演進,在平臺演進過程中同步完成信創改造。

平滑演進:局部迭代,接口一致,最大程度保障平臺穩定性和業務延續性。

在覈心繫統升級改造中,重構運維體系:

基於天鑑4.0,實現統一監控運維通過恆生天鑑4.0實現多數據中心、多技術棧的統一監控,覆蓋率達100%。

基於恆生JRES平臺,實現全流程優化山西證券、恆生、華為三方聯合團隊基於恆生JRES平臺,融合鯤鵬原生開發技術,實現從開發-構建-測試-發佈-運行的全流程優化。

基於全棧信創環境測試調優,滿足性能要求基於鯤鵬920+麒麟V10 sp2+高斯(9.30)+畢昇JDK的全棧信創環境,系統性能壓力測試結果非常理想。

助力行業運維能力升級

恆生基於天鑑4.0系統,結合大模型技術能力,助力券商核心系統運維能力升級,涵蓋故障預防、發現、定位、恢復與改進全生命周期。

▶ 天鑑4.0:一體化智能運維平臺

全棧監控能力:支持5000+指標採集,覆蓋微服務、LDP、UF3.0等多類架構。

統一日誌與鏈路通過標準日誌規範與TraceID串聯,實現跨系統請求追蹤與精準定位。

應急指揮平臺集成預案管理、演練執行、自動化處置等功能,支持一鍵切換、擴容、回滾。

混沌工程平臺提供500+故障場景庫,支持IaaS至SaaS層故障注入,驗證系統韌性。

▶ 大模型賦能運維智能化

恆生積極探索大模型在運維中的落地應用,目前已形成三類典型場景:

運維開發助手基於LLM生成採集命令、告警閾值、日誌解析腳本,降低腳本開發門檻。

故障分析助手通過多模態數據融合+知識圖譜推理,實現根因定位與處置建議推薦。

運營報告助手依託RAG技術,自動生成多維度運維報告,支持定時發送與深度分析。

▶ 規範與平臺並重,構建運維閉環

恆生強調「工具+規範」雙輪驅動,助力券商實現運維流程標準化、組織協同化、應急體系化,真正實現故障分鍾級發現、定位與恢復,顯著提升系統可靠性與運維效率。

券商核心系統運維伴隨着信創建設與系統升級不斷進化。

通過構建統一監控體系、推動運維左移、積極引入AI技術,行業運維模式逐步實現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預防、從孤立運維到協同運營的跨越。

恆生將持續與券商深化合作,將天鑑4.0平臺與大模型能力深度融合,助力行業構建更加安全、穩定、高效的智能運維體系,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