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4 02:21
進入「奮戰第四季度」關鍵時期
國慶中秋假期遊客在都江堰中華大熊貓苑觀賞大熊貓。圖據都江堰發佈
10月11日,「成都造·全球銷」系列行動正式開啟歐洲篇章。 圖據成都發布
沃格光電AMOLED光蝕刻項目完成封頂。圖據成都發布
國慶中秋假期剛剛結束,成都已從「假期模式」無縫切換至「攻堅狀態」,在「一季關兩年」的關鍵節點拉響了「開局即衝刺」的奮進號角。
從消費熱力持續升維,雙節期間旅遊總花費293.5億元、機場吞吐量紀錄刷新,到重大項目火力全開,以復星醫藥創新疫苗總部為代表的一批標誌性項目取得關鍵進展,再到「成都造·全球銷」出海行動開拓國際市場,彰顯「成都造」的全球競爭力。消費「熱力」與項目「火力」雙向奔赴,點燃了成都衝刺年度目標,助推高質量發展的雙核引擎。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趙奕
雙節吸金293.5億元開好局 超六百場活動「花式」促消費
這個「雙節」假期,成都用一組組紮實的數據,展現了其作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旅遊目的地的強勁「吸金力」與「吸引力」。據文旅大數據綜合測算,全市國慶中秋假期8天共接待遊客2862.3萬人次,實現旅遊總花費293.5億元。更為亮眼的是,人均消費達到1025.3元,同比增長7.7%,充分展現了消費品質的提升與內需潛力的有效釋放。
文旅市場的熱度,也在交通樞紐上得到直觀體現。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在國慶中秋假期格外繁忙,共保障航班起降1.4萬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227.6萬人次,兩項指標均創歷史同期新高,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三。其中,國際及地區航線復甦勢頭強勁,假日期間,成都國際航空樞紐共起降國際及地區航班1153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4.7萬人次,顯示出成都對外鏈接能力的顯著增強。
這股湧入的巨大客流,迅速轉化為消費「熱浪」。行業監測數據顯示,國慶中秋假期前7天,成都全市線上線下消費總額達 767.5 億 元 ,同 比 增 長11.0%。在超200場促消費活動的帶動下,拉動消費18.4億元。全市10個重點監測商圈客流突破2000萬人次,215條特色商業街更是吸引了超4050萬人次駐足消費。餐飲市場同樣紅火,17家重點餐飲企業實現零售額1.2億元,同比增長7.3%。
國慶中秋假期的火爆,為成都衝刺第四季度開了個好頭。面對「一季關兩年」的關鍵節點,成都迅速將消費動能從「假日模式」切換到「持續攻堅」狀態。據悉,自9月啟動的金秋消費季將持續至11月,其間全市已策劃並將繼續推出超600場主題消費活動,形成「后浪推前浪」的促消費聲勢。
這600余場消費活動也實現了因地制宜與精準施策。在都市核心區,主打「提質升級」,通過大力發展「首發經濟」,引入高能級首店,如瑞典高端户外運動品牌落户太古里,以新供給激發新需求。服務類消費,特別是親子設施、興趣培育等與兒童相關的業態也日益活躍,成為購物中心的新增長點。
與此同時,消費的觸角正深入延伸至更廣闊的主城區之外。在鄉村,秋季「村糖會」在多個區(市)縣聯動舉行,打造鄉村旅遊新IP,有效挖掘農村消費市場潛力。
重大項目持續上新 多領域「開花」激活產業動能
在消費熱力為經濟注入活力的同時,成都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也不斷上新項目。金秋時節,從生物醫藥到新型顯示,再到電子信息,多個關鍵領域的項目現場接連傳來階段性捷報。
在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復星醫藥創新疫苗總部及產業化基地項目日前實現主體結構封頂,標誌着這一總投資規模可觀的項目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該項目佔地約98畝,規劃總建築面積超過14萬平方米,其設計覆蓋了從研發、中試到產業化生產的全鏈條功能。建成后,這里將不再是單一的生產基地,而是整合復星醫藥全球疫苗研發資源的核心樞紐,重點攻堅新一代肺炎疫苗、流腦疫苗以及其他新型技術平臺疫苗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推動生物醫藥產業不斷升級。
另一邊,在成都高新西區,總投資6.28億元的沃格光電AMOLED光蝕刻項目也順利完成封頂。該項目規劃建設約6.8萬平方米的自動化生產廠房,聚焦玻璃基后段工藝突破,通過企業自主研發的ECI技術,實現AMOLED玻璃基薄化、通孔、切割工藝一體化,提升面板精度與生產效率。目前,成都已聚集京東方產業鏈供應鏈企業58家,川渝地區聚集配套企業超100家,川渝地區配套率提升至49%。沃格光電集團董事長易偉華表示,項目建成投產后,將為京東方8.6代AMOLED產線提供高性價比的本地化配套服務。
而在毗鄰興隆湖的四川天府新區,中興通訊西南科創中心的建設現場同樣熱火朝天。這個總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項目,規劃建設包括科研辦公、高端實驗室、核心數據中心等功能的綜合性研發高地。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目前工程正全力進行地基基礎施工。該項目被定位為中興通訊集團在全球範圍內的重要研發中心之一,未來可容納超過3200名科研人員,它的建成將為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創新注入一股強勁而持久的動力。
產業組團出海找市場大中小企業協同開拓動力足
不僅內部火力全開拼經濟,成都的「開放引擎」也全速啟動延伸到海外。10月11日晚,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燈火通明,一支由40余家本地工業企業組成的代表團正式啟程,奔赴德國與法國,標誌着「成都造·全球銷」行動正式開啟其精心策劃的歐洲篇章。
此次歐洲之行並非簡單的商務拜訪,而是一次精準的產業對接與技術交流。活動聚焦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綠色食品與先進能源等成都六大優勢產業和12條重點產業鏈。在緊湊的行程中,將密集舉辦10場高層次交流活動,包括1場經濟合作洽談會、2場專題座談會以及7場企業實地考察,以精準對接和深度互動推動更多合作項目落地見效。
在法國,代表團將深入探訪施耐德電氣、道達爾能源等行業巨頭。出行目標明確而深刻,不僅要推動從光伏組件、鋰鹽材料到儲能產品、充電設施的「光儲充放」全鏈條產品成體系亮相,更要深入學習歐洲在綠色能源、航空航天等前沿領域的先進經驗與管理模式,為「成都造」高水平融入歐洲市場疏通物流脈絡、構建合作網絡。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活動也展現了成都出海模式的升級。據成都市相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活動旨在推動「產業出海」而非單個企業單打獨鬥,聚焦製造業重點產業鏈的上下游協同「走出去」。與此同時,代表團實現了從「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到「大中小企業協同出海」的轉變,既展示了龍頭企業的實力,也為不少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寶貴的國際舞臺。美奢鋭創始人顏焰直言,非常期待本次考察,因為德國、法國正是其數控刀具產品在歐洲的主要市場。蟲鑫生物創始人王順則希望藉此行「將產業推出去,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引回來」。
這份期待的底氣來源於此前實實在在的成果:今年上半年,成都市共組織3個政企代表團,先后赴中東、中亞和歐洲共5個國家,意向簽單金額超60億元。當文旅消費的「內熱」與產業出海的「外暢」同頻共振,成都正以更加成熟和自信的姿態,在「奮戰四季度」的關鍵時期,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