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減肥市場的下一個爆品,即將誕生?

2025-10-14 08:04

每逢佳節「胖三斤」,在國慶+中秋超長假期后,多少人因旅遊或家庭團聚的胡吃海塞而喊着要減肥?

在減肥市場,繼GLP-1的持續爆發之后,又一針「神藥」來襲。

2025年,國內首款合規溶脂針——「蓉芷」注射液獲NMPA批准上市;韓國大熊製藥的V-OLET溶脂針進入博鰲特許使用,二者的核心成分均為去氧膽酸,填補了國內市場在溶脂治療領域長期缺乏合規產品的空白。

與GLP-1的全身減肥不同,溶脂針主要針對局部減脂,上述兩款產品的適應症都是「雙下巴」。此外,復鋭醫療投資的星魅生物、愛美客旗下的諾博特、衞信康、匯宇製藥、科笛生物等企業也在加速推進溶脂針的研發與申報進程,技術路線、適用範圍多樣化。

當醫美需求越來越精細化,消費者希望更安全、有效和便捷地減少頦下、手臂、腰腹、腿部脂肪,溶脂針是否會成為減肥市場下一個爆款?

01

上萬元一支的溶脂針,填補市場空白

溶脂針到底有多受歡迎?過去,即使國內市場上流通的是非法渠道產品或超適應症使用產品,仍有不少消費者趨之若鶩,冒風險「以身試針」,只為追求下頜、手臂、腰腹、腿部等局部體型的儘可能完美;也有經濟實力更強的消費者遠赴境外,注射當地已獲批的溶脂針。

隨着國內合規產品上市,上述局面有望改變。

2025年6月,邁諾威醫藥研發的注射溶脂藥品——「蓉芷」去氧膽酸注射液獲批,是國內首個獲NMPA批准上市的溶脂針。7月,蓉芷即啟動首批上市發貨,截至目前,邁諾威醫藥已與媛頌集團等企業合作,產品進入部分頭部醫美機構使用。

事實上,2015年就已有Kythera公司(后被艾爾建收購)的「雙下巴」溶脂針Kybella獲FDA批准上市,成為全球首個溶脂針產品。

近十年來,韓國也陸續有合規溶脂針上市。其中,韓國大熊製藥的V-OLET溶脂針於2021年獲批上市后,成為當地暢銷的溶脂注射藥品,並已於2025落地海南博鰲,作為特許藥械產品使用。

過去,針對「雙下巴」等局部脂肪堆積,吸脂手術是主要選擇。如今,以蓉芷為代表的溶脂針技術,可消費者提供無需手術的輕醫美新方案。

據瞭解,蓉芷一個療程通常需2支,總價約兩萬元,定價主要基於其首款合規產品的研發與臨牀投入,也源於其獨特的臨牀價值。蓉芷與Kybella的核心成分相同,為去氧膽酸,是人體與哺乳動物膽汁中的內源性活性物質;去氧膽酸通過靶向作用於注射區域的脂肪細胞,直接破壞脂肪細胞膜,實現脂肪細胞數量的減少。邁諾威醫藥營銷中心總經理明健介紹,蓉芷已有的臨牀試驗隨訪數據也與Kybella接近:溶脂效果可維持5年(目前最長隨訪時間),與吸脂手術效果相當;另據研究顯示,蓉芷在口角囊袋、蘋果肌、頸部細微輪廓、面部緊塑等精細部位的精準處理上也有一定優勢。

對許多消費者而言,手術與否是一大關鍵決策點,輕醫美因無創特性而受到歡迎。

總的來説,合規溶脂針的出現,填補了國內在非手術減脂領域的一大空白,為醫生和患者都提供了一種安全有效的局部脂肪管理新選擇。

02

打造溶脂爆款,要邁過哪些坎?

合規溶脂針憑藉安全性、有效性等優勢,理應比非法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但要真正成為減肥市場的「爆款產品」,還需解決兩大核心問題:一是打破非法產品造成的市場亂象,建立消費者信任;二是吸取全球首款溶脂針Kybella的失敗教訓,優化產品體驗與商業化策略。

首先,企業需在市場的「灰色地帶」中,建立起醫生與消費者對合規產品的充分認知。

一直以來,國內市場上所謂的「溶脂針」或經非正規渠道獲取,或為已獲批的一類/二類醫療器械,或將粧字號產品用於注射。這些產品長期流通,消費者又缺乏鑑別能力,部分無證「溶脂針」甚至已形成一定影響力,社交平臺上有不少此類產品的信息交流。

同時,非法溶脂針造成的「毀容」事件時有發生,動脈網在與多位醫美機構醫生交流時瞭解到,不少醫生對「毀容」患者進行過治療與修復,也因此對溶脂針持消極態度。

一方面是對非法產品的盲目信任,另一方面又是醫患因不良事件對溶脂產品的一票否決,這些都為合規產品的推廣帶來挑戰。

「首要挑戰來自醫生羣體。」明健談到,目前市場上許多所謂溶脂針的作用機制其實是「縮脂」,通過特定成分使脂肪體積縮小。「我們在推廣合規產品的過程中發現,許多醫生也無法區分‘溶脂’與‘縮脂’的區別。因此,合規產品推廣的第一步是做好醫生教育,重點培訓產品作用機理、標準化注射方案,在醫生端建立起充足的專業認知。」

面向消費者羣體,企業需與頭部醫美機構、專業醫生、社交平臺等合作,科普「溶脂」與「縮脂」的本質差異,強調合規產品的安全優勢與長期價值,幫助消費者建立正確的選擇標準。明健坦言,這就需要全行業共同參與,才能逐步扭轉非法產品造成的負面印象,為合規溶脂針打開市場空間。

其次,國內溶脂針需將Kybella作為前車之鑑,優化產品體驗與商業化節奏。

作為全球首款溶脂針,Kybella毫無疑問是當年的明星產品,但卻在上市后遭遇了「翻車」。

2015年4月,FDA批准Kythera公司研發的Kybella上市,用於治療成年人頜下中度至重度脂肪堆積。紮實的臨牀數據、明確的市場需求、全球首個且當時唯一產品,Kybella被行業寄予極高的商業價值期待。

Kybella獲批僅2個月時間,艾爾建就迅速以21億美元達成了對Kythera公司的收購,並預期Kybella在美國的年銷售額將超過5億美元。

不過,Kybella的市場表現與預期大相徑庭。據艾爾建財報數據,2016年—2018年,Kybella在美國銷售額從5000萬美元逐年下降至3200萬美元,三年的銷售額總計也未達到5億美元。2018年第4季度,艾爾建在財務報表中把與Kybella相關的無形資產勾銷了16.4億美元,這意味着艾爾建承認自己對Kythera估值過高,多花了16.4億美元。

業內人士分析,Kybella銷售遠不及預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產生不良反應、價格過高、對吸脂手術地位撼動小等。在艾伯維收購艾爾建之后,時至今日,在艾伯維財報的眾多產品與數據中,Kybella已不再被單獨提起。

「不可否認,Kybella仍然是一個偉大的產品,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明健認為,Kybella的發展路徑也能給國內產品帶來諸多啟示。

其一,溶脂針需要加強對術后不良反應的管理,改善治療體驗。Kybella推廣進程受阻,其中一大核心癥結就在於注射后局部腫脹反應明顯,且持續時間較長,影響消費者的接受度。針對這一痛點,可通過聯合用藥方案、術后管理優化等方式,減輕腫脹程度或縮短腫脹時間,提升消費者舒適度。

其二,重視市場教育,放緩商業化節奏。對於新產品而言,更應優先面向醫生、機構及患者做好有針對性的市場教育,使其充分認識到產品的核心價值,理解局部短期腫脹是正常生理反應;同時,通過標準化方案幫助醫生積累案例,待市場認知成熟后,再進行規模化機構拓展。

其三,深度挖掘產品的臨牀應用潛力,尤其是在其他部位的應用。「Kybella在‘雙下巴’適應症之外,已產出較多研究成果、發表多篇文獻。因此,國內企業可與三甲醫院、權威專家合作,開展多部位安全注射的臨牀試驗,制定治療共識、規範和SOP,積累臨牀數據,探索更豐富的應用場景。」

03

新機制、新產品仍在持續蓄力

在首款溶脂針獲批的同時,國內仍有多家企業已佈局溶脂針研發,包括復鋭醫療投資的星魅生物、愛美客旗下的諾博特、衞信康、匯宇製藥、科笛生物等。整體來看,去氧膽酸或含去氧膽酸的新劑型仍是主流,同時也呈現出技術路線多元化、適應症拓展至多部位的趨勢,併力求在安全性、有效性上獲得更優結果。

例如,邁諾威醫藥另外一款在研的局部溶脂產品MEI-002與蓉芷相比,適用部位形成差異化,主要針對腰腹部、手臂、大腿等面積更大的部位,力求大劑量使用時不良反應更輕。

匯宇製藥的改良型新葯HY-2003用於改善成人頦下脂肪堆積造成的中至重度輪廓凸出,正在持續推進Ⅰ期臨牀研究。該項目為含有去氧膽酸的新劑型,以期降低注射部位不良反應、縮短用藥間隔、加快起效時間、減少給藥周期。

Raziel和星魅生物合作開發了RZL-012溶脂針,頦下減脂已於2025年進入Ⅲ期臨牀研究,預計將在2026年完成。

此外,科笛生物的CU-20401採用了重組突變膠原酶的路線,通過降解皮下脂肪層中的細胞外基質膠原蛋白,導致脂肪細胞凋亡。CU-20401通過技術改進,以較低速率催化膠原蛋白降解,具有温和的催化活性,減少野生型膠原酶的副作用,如淤青及疼痛。

未來幾年內,溶脂針新產品有望進入爆發階段,不同成分機理、針對不同部位,形成多元化的產品梯隊。

在全球市場,技術與產品創新也在持續。2025年9月,韓國生物製藥公司Medytox宣佈,旗下溶脂產品 NUVIJU 獲得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MFDS)批准,用於改善中至重度頦下脂肪堆積,是全球首款膽酸注射液溶脂針,以在生物利用度與安全性上形成優勢。

總體來看,在消費者對局部精細化減脂需求增長的趨勢下,隨着合規產品的陸續上市、市場教育的逐步深入、技術路線的持續豐富,溶脂針具有成為爆款的潛質。不過,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與之相關的舒適度始終是頭等大事,唯有真正破解了產品體驗、市場認知等核心問題,行業才能迎來規模化的爆發。

* 參考資料:

禮來亞洲資本:那一劑賣了21億美元的「雙下巴」藥

*封面圖片來源:123rf

如果您認同文章中的觀點、信息,或想進一步討論,請與我們聯繫;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羣,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業信息和數據,均由受訪者向分析師提供並確認。

動脈網,未來醫療服務平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