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引導多元智慧激盪 羅氏集團董事會主席施萬IBLAC上為滬發展獻策

2025-10-14 09:53

【新華企業資訊10月14日】10月12日,第37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以下簡稱IBLAC)成功舉辦。羅氏集團董事會主席施萬作為IBLAC主席出席此次會議,並與各方進行交流與研討,為上海未來發展建言獻策。同時,施萬被授予「上海市榮譽市民」稱號,這一榮譽是對其長期助力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認可。

施萬於2009年起連續16年參加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並於2024年起擔任會議主席。期間,施萬積極引導IBLAC成員凝聚全球多元智慧,為上海經濟社會及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建言獻策,助力上海加快邁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

「上海是一座實力雄厚、機遇無限的城市。作為深耕上海的企業,我們非常有幸能與上海攜手同行,共同為中國的開放創新生態貢獻力量。中國是羅氏的戰略市場,我們對於在中國市場的長期發展充滿信心,並將始終堅定深度參與中國美好未來的建設。」施萬表示。

今年,大會聚焦「開放、創新、包容」,深度探索如何助力上海新興科技發展,從而實現變革性創新,提升城市綜合實力與國際影響力,並營造有利於跨國企業蓬勃發展的開放環境。

多年來,上海依託「創新」與「開放」兩大核心要素,已迅速發展成為全球科創中心。在對對創新的堅定承諾方面,上海構建了融合人才、資金、服務、數據與基礎設施於一體的創新生態體系,吸引着高校、初創企業、本土及跨國公司的積極參與。在卓越的政企互動方面,上海始終以開放的姿態傾聽各方聲音,促進多元協作,為包括羅氏等在內的跨國企業提供了重要的發展機遇。

2025年是中國和瑞士建交75周年。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瑞士企業之一,羅氏與上海的淵源已有近百年,為中國患者提供一流的差異化藥物和診斷解決方案,賦能中國醫療創新生態圈建設。羅氏率先在華建立、並不斷升級和完善端到端的完整醫藥價值產業鏈,包括早期研發、藥品開發、生產、營銷以及開放合作。

近年來,隨着羅氏中國創新中心、羅氏中國加速器在上海的建設,羅氏始終堅守對中國和上海發展的長期承諾。近期,羅氏宣佈在上海投資20.4億人民幣新建生物製藥生產基地,旨在通過加強在中國的供應鏈和本地化生產佈局,進一步強化羅氏在中國的醫藥價值產業鏈,彰顯了羅氏持續深耕中國、造福中國老百姓的長期承諾。該基地將用於羅視佳® (法瑞西單抗注射液)的本地化生產 ,一款用於治療眼底病的創新葯物,以不斷滿足中國患者對於創新療法的需求。

新基地位於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與羅氏製藥中國區總部僅百米之遙。早在1997年,羅氏在上海總部園區的第一個生產車間就正式建成投產,此后也不斷加碼升級,並於2024年,實現了抗流感創新葯速福達®(瑪巴洛沙韋)的本地化生產,快速應對流感高發季中國流感患者的需求。全新生物製藥生產基地建成后,將成為羅氏製藥在中國的第二個創新葯物生產基地,與羅氏製藥中國區總部現有生產基地協同運作,共同為中國患者提供創新葯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