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4 10:42
截至2025年10月14日 10:19,恆生科技指數下跌0.12%。成分股方面漲跌互現,小鵬汽車-W領漲4.10%,京東健康上漲3.25%,比亞迪股份上漲2.35%;金山軟件領跌4.65%,華虹半導體下跌3.85%,嗶哩嗶哩-W下跌3.52%。恆生科技指數ETF(159742)上漲0.84%,最新價報0.85元。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10月13日,恆生科技指數ETF近1月累計上漲2.82%,漲幅排名可比基金2/11。
流動性方面,恆生科技指數ETF盤中換手5.23%,成交2.41億元。拉長時間看,截至10月13日,恆生科技指數ETF近1周日均成交10.23億元。
截至2025年10月14日 10:19,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下跌0.24%。成分股方面漲跌互現,大麥娛樂領漲9.09%,京東健康上漲3.25%,匯量科技上漲3.11%;金山軟件領跌4.65%,趣致集團下跌3.64%,嗶哩嗶哩-W下跌3.52%。港股互聯網ETF(159568)上漲0.57%,最新價報1.95元。拉長時間看,截至2025年10月13日,港股互聯網ETF近3月累計上漲13.24%。
流動性方面,港股互聯網ETF盤中換手20.18%,成交8152.91萬元,市場交投活躍。拉長時間看,截至10月13日,港股互聯網ETF近1年日均成交2.15億元。
【事件/資訊】
1、恆生科技指數自10月2日達到收盤階段高位6682.86點之后持續下探,截至10月13日已累計調整超-8%。港股通互聯網指數(931637)10月前三個交易日已累計調整-6.77%。
2、受中美雙方就貿易摩擦釋放緩和表態的積極影響,納指中國金龍指數在隔夜交易中實現反彈,單日漲幅達 3.21%。
【機構解讀】
港股市場因外資持股佔比高、交易機制與國際市場接軌,其指數表現相較於 A 股,對美股走勢及外資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態度更為敏感。當前雖呈現兩大關鍵特徵:(1)機構觀點轉向積極,多家外資投行已逐步釋放看多中國資產的信號,長期配置價值得到機構層面認可;(2)實際增配動作滯后:儘管觀點偏向樂觀,但外資實際增配中國資產的操作尚未大規模落地,短期內市場仍面臨一定波動壓力。
從配置視角看,當前港股的階段性波動反而為投資者提供了佈局窗口。其中,港股科技板塊(涵蓋互聯網、半導體等細分領域)在人工智能(AI)產業敍事持續強化的背景下,中長期成長邏輯清晰,后續反彈機會具備較強確定性,建議重點關注。
【相關ETF】
恆生科技指數ETF(159742.SH)及其場外聯接(博時恆生科技ETF發起式聯接(QDII)A:014438;博時恆生科技ETF發起式聯接(QDII)C:014439)和港股互聯網ETF(159568)
截至10月13日,恆生科技指數最新PE估值23.31倍,位於近5年37.95%的歷史分位水平;港股通花聯網指數最新PE估值25倍,位於近5年32.27%的歷史分位水平。當前指數調整后,估值優勢進一步凸顯,投資者可通過相關 ETF 產品一鍵佈局,把握板塊后續上行機會。
規模方面,恆生科技指數ETF最新規模達45.39億元。
份額方面,恆生科技指數ETF最新份額達54.44億份,創近1年新高。
資金流入方面,恆生科技指數ETF最新資金淨流入4182.48萬元。拉長時間看,近4個交易日內有3日資金淨流入,合計「吸金」2.30億元,日均淨流入達5745.34萬元。
恆生科技指數ETF緊密跟蹤恆生科技指數,恆生科技指數代表經篩選后最大30間與科技主題高度相關的香港上市公司。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0月8日,恆生科技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分別為阿里巴巴-W、中芯國際、騰訊控股、網易-S、美團-W、比亞迪股份、小米集團-W、快手-W、京東集團-SW、百度集團-SW,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69.87%。
規模方面,港股互聯網ETF最新規模達4.00億元,創近1年新高。
份額方面,港股互聯網ETF最新份額達2.06億份,創近3月新高。
資金流入方面,港股互聯網ETF最新資金淨流入3689.45萬元。拉長時間看,近4個交易日內,合計「吸金」4497.14萬元。
港股互聯網ETF緊密跟蹤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從港股通範圍內選取30家涉及互聯網相關業務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港股通內互聯網主題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分別為阿里巴巴-W、騰訊控股、小米集團-W、美團-W、商湯-W、京東健康、嗶哩嗶哩-W、阿里健康、快手-W、金蝶國際,前十大權重股合計佔比72.48%。
(文中個股僅作示例,不構成實際投資建議。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以上產品風險等級為: 中高(此為管理人評級,具體銷售以各代銷機構評級爲準)
風險提示:基金不同於銀行儲蓄和債券等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不同類型的基金風險收益情況不同,投資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基金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投資者應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不應採信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銷售行為及違規宣傳推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