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4 05:10
(來源:經濟參考報)
整車廠的「內卷式」競爭將豐田及雷克薩斯在中國的最大經銷商中升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升控股」,00881.HK)拖下水。這家致力於成為中國高端汽車服務品牌的汽車經銷商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新車銷售收入自2023年以來持續下滑。公司近日發佈的中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升控股實現營業收入773.22億元,同比下降6.19%;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0.11億元,同比下降35.97%。
中升控股稱,今年上半年,國內乘用車總銷量達1072萬輛,同比增加7.9%,但汽車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几近持平,並未與銷量呈同幅增長。車企之間的「內卷式」競爭,疊加居民消費信心依然不強的現狀,使得乘用車平均成交價格持續下探,上下游產業鏈條中的利潤也在持續被壓縮。
中升控股是全國性汽車經銷商集團之一,專注於經營豪華和中高檔品牌組合,包括梅賽德斯-奔馳、雷克薩斯、奧迪、保時捷、路虎、豐田、日產、大眾、克萊斯勒、本田等品牌。自2022年開始,中升控股淨利潤便持續下滑。2024年,中升控股實現營業收入1681.24億元,同比減少6.23%;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32.12億元,同比減少35.99%。
今年上半年,中升控股盈利下滑的態勢依舊延續。對於業績欠佳的原因,公司解釋稱,主要是由於當期新車銷量下滑,新車平均銷售價格、二手車平均銷售價格下降,維保套餐成交量減少。今年上半年,中升控股新車銷量約為22.9萬台,同比減少約4000台(降幅1.7%);AITO品牌首次為業務帶來貢獻,期內貢獻1.1萬臺新車增量,部分抵消了其他品牌的銷量下滑。銷售期內,新車實現營業收入579.31億元,同比減少4.7%。
中升控股稱,自2024年起,行業新車銷售業務持續面臨嚴峻考驗,由於新車毛利率陷入負值區間,且採購成本與零售成交價之間的差異不斷擴大,經銷商運營現金流持續承壓。過去的18個月內,中升控股的單車平均可比成交價持續走低,2025年上半年相比2023年全年平均成交價下降了約3.3萬元,降幅達12.5%。為此,主機廠加大了額外補貼力度,至2025年上半年平均為每輛車多提供了約1.9萬元補貼,額外補貼比例達7.0%,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銷商新車毛利率壓力,並對現金流起到了尤為關鍵的作用。然而,若要從根本上扭轉新車毛利率為負的局面,主機廠必須推出更契合中國市場需求且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同時重新平衡並整合現有經銷網絡,使其與長期持續的需求相匹配。
報告期內,公司二手車業務呈現「量增額減」的特點。上半年,公司共售出約11.1萬台二手車,同比增長9.6%,但收入卻下降27%至60.2億元,單臺車收入同比下降33.4%,單臺車綜合利潤被壓縮至不足3000元。
為應對行業挑戰,中升控股正加快轉型力度,公司全力打造高端汽車服務品牌、持續強化本地市場業務密度及品牌集中度。
中升控股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已從新車(增量)市場轉變為汽車保有(存量)市場,新車年銷量趨於平穩且近八成為增換購客户。隨着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各主機廠不惜以利潤為代價搶佔市場份額,儘管傳統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動力系統存在技術差異,但車主所需的售后服務種類卻差別不大,由客户基盤(保有量)驅動的售后服務已成為公司最主要的利潤來源。據估算,在中升控股業務主要覆蓋的32箇中心城市中,合計有約2010萬名豪華車主,中升控股目前服務的車主佔其中的14.6%。截至2025年6月底,中升控股的活躍客户達454萬名,較去年同期增長15.2%,較2024年底則增長8.3%。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升控股「售后服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14.45億元,同比增加4.4%,是公司四大業務板塊中唯一實現收入正增長的板塊。
今年上半年,中升控股完成了公司史上規模最大的網絡優化,希望以最少的資本開支和費用投入實現業務規模增長,從而優化運營效率。自2024年11月以來,超過20%的門店參與調整,公司關閉37家經銷店,同期新增57家授權經銷店及20家維修服務中心。新增經銷店中48家為豪華品牌,包括36家AITO、1家HIMA、1家梅賽德斯-奔馳、3家雷克薩斯、1家奧迪及6家沃爾沃。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升控股在全國經營439家經銷店。豐田與梅賽德斯-奔馳仍是公司兩大最主要的主機廠合作伙伴。同時,中升控股是豐田及雷克薩斯在中國最大的經銷商,分別擁有107家及58家門店;擁有梅賽德斯-奔馳門店達108家,規模居全國第二。
中升控股在中報中表達了對市場未來的信心。公司認為,政府加強管控過度競爭以及經銷商網絡的進一步整合,均有望促進價格及毛利率的回升。公司合作的主要主機廠已陸續進入新一輪產品大周期,以豐田為首的多家品牌憑藉更具競爭力的新產品,在2025年上半年已在銷量和價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實習生馬金戈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