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黃力平上位/王石之后萬科三換董事長/現實與歷史問題淺析

2025-10-13 23:24

(來源:上林下夕)

事件概述:深鐵系內部權力交接

       2025年10月13日,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000002.SZ)發佈公告,宣佈董事會於10月12日收到董事長辛傑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辛傑申請辭去公司非執行董事及董事長職務,辭職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與此同時,董事會選舉黃力平為公司第二十屆董事會董事長。黃力平是深鐵系資深高管,現任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自2021年6月起擔任萬科董事。此次人事變動標誌着萬科在經歷不足一年的辛傑時代后,再度迴歸深鐵系主導的管理模式。

      辛傑的辭職並非毫無徵兆。此前,多家媒體報道稱辛傑自9月18日起「被帶走調查已失聯數十天」。儘管這一消息未得到萬科官方證實,但辛傑最近一次公開露面是8月29日出席深鐵集團、萬科集團與通力電梯的戰略合作協議簽署儀式,此后確未再出現在公眾視野。

萬科的財務危機與深鐵輸血

嚴峻的財務現狀

      萬科當前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2024年財報顯示,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494.78億元,同比下降506.8%,這是萬科自1991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虧損。虧損主因是對部分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部分其他應收賬款計提減值,以及非主業財務投資出現虧損。

      更為嚴峻的是,截至2024年末,萬科有息負債高達3612.8億元,其中短期債務佔比43.8%(1582.8億元),而公司持有的貨幣資金僅為881.6億元,短期償債壓力巨大。2025年一季度,萬科淨虧損約62.46億元,同比擴大1625%,顯示經營狀況仍在惡化。

深鐵的鉅額輸血

      面對萬科的流動性危機,作為第一大股東的深鐵集團自2024年起開始了大規模資金支持。截至2025年9月,深鐵已向萬科「輸血」9次,累計注資259.41億元

     這些資金主要通過股東借款形式提供,其中2025年8月新增的16.81億元借款,利率低至2.34%,約為市場價五折,專項用於償還萬科到期公開債務。深鐵的支持雖暫時緩解了萬科的償債壓力,但也讓自身財務狀況承壓。2025年上半年,深鐵營收72.84億元,同比下滑21.67%,歸母淨利潤虧損33.6億元。

王石時代的歷史遺留問題

股權結構的設計缺陷

      萬科的困境部分可追溯至王石時代的制度設計。1988年萬科股改時,王石放棄個人股權,導致萬科股權結構長期分散。這一設計雖在早期有助於形成混合所有制,但也使公司易遭資本狙擊。

      2015年的「寶萬之爭」正是這一隱患的集中爆發,當時「寶能系」在二級市場持續增持萬科股份,對管理層控制權構成直接威脅。雖然深鐵集團最終以「白衣騎士」身份入主萬科,但股權分散帶來的治理結構不穩定問題始終存在。

戰略傳承的斷裂

      王石時代為萬科確立了「專注住宅開發」和「現金為王、穩健經營」的核心戰略。然而,這些戰略原則在郁亮接班后未能得到徹底堅守。

      王石曾以日本房企「三澤住宅」破產案例警示現金流安全的重要性,也曾在2010年警告「如果萬科一意以利潤為導向,后千億時代可能面臨覆滅式的危機」。但這些警示未能有效約束后續管理層的激進擴張。

郁亮時代的戰略失誤與治理問題

激進擴張與高價拿地

      郁亮團隊在2017年「寶萬之爭」結束后,開始大量高價拿地,偏離了王石時代對現金流安全的強調。特別是在2018-2021年間,萬科累計拿地金額高達5549億元,其中約22.9%位於三四線城市,這些區域在市場降温后去化困難,積累了巨大的資產減值風險。

      同時,萬科從專注於住宅開發轉向多元化發展,在商業、物流等多元化業務投入約4000億元。但這些重資產板塊的盈利能力(EBITDA利潤率約3.5%)未能覆蓋其融資成本(平均利息約4.2%),形成了「現金流黑洞」。

跟投制度的異化與員工維權

       2014年,萬科在王石擔任董事長期間建立了項目跟投制度,作為「事業合夥人機制」的核心,旨在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然而,這一制度在行業下行周期中卻出現了嚴重問題。

      目前,千余名萬科員工在維權羣中集結,控訴超過50億元的跟投資金被套牢。從長沙的萬科森林公園到貴陽的翡翠公園,再到雲南西雙版納的曼西緹,員工們按下紅手印,向公司管理層公開討要「血淚跟投款」。

      在長沙萬科森林公園項目中,27名員工聯名舉報指出,項目竣工交付約95%,銷售比例達95%,大部分房源已實現回款,但長沙萬科企業有限公司至今未返還任何本金和收益。部分員工因貸款跟投被迫賣房抵債,有人無力承擔子女學費,家庭矛盾頻發,信用受損,生活陷入困境。

     跟投制度從「激勵利器」異化為「收割鐮刀」,反映了萬科內部治理機制的失靈。

子公司訴訟與舉報風波

煙臺萬科資金挪用案

      2023年8月,煙臺萬科遭到4家當地合作企業聯名舉報,涉嫌挪用合資項目資金近5億元。這些合作企業包括瑞拓投資、百潤置業、宸智商貿和明迪投資,它們均與煙臺萬科成立合資項目公司開發房地產項目。

      根據舉報材料,煙臺萬科在未經小股東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將合作項目的資金轉移至北京、天津的關聯公司,包括萬鵬投資、天津萬翔和五和萬科等。其中,與瑞拓投資合作開發的萬科城項目被挪用1.4億元,至今仍有5000多萬元未歸還。

     更嚴重的是,宸智商貿在實名舉報中稱,煙臺萬科在與其共同成立的項目公司中,在不需要融資的情況下實施融資,產生了貼息損失7624.22萬元,還發生了不合理的廣告費、策劃費、服務費等開支約1323萬元,這些費用被用於煙臺萬科的關聯公司。

唐山萬科與小股東糾紛

    2018年,唐山萬科與唐山今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開發萬科翡翠藍山項目,二者分別持股51%、49%。在實際操作中,唐山萬科通過一家名為紅色崛起的公司,向唐山今牛進行了11億元的貸款,同時掌控了唐山今牛的營業執照、公章、網銀等重要物品。

     合同到期后,唐山萬科未終止合同償還本金,反而在唐山今牛不知情的情況下,持續通過后者賬户向紅色崛起支付利息。這一事件暴露了萬科在合作項目中利用控制地位損害小股東利益的行為模式。

深鐵全面接管與未來挑戰

管理權過渡與戰略調整

      隨着辛傑辭職和黃力平接任,萬科正式進入「深鐵時代」。黃力平自願放棄從萬科獲得董事酬金,這一舉動被視為國資代表對萬科的堅定支持。

      深鐵系團隊已深度介入萬科的投資、資金、戰略等核心環節。在辛傑短暫任期內,萬科主要推動了三大重構:業務重構(退出12個低能級城市)、組織重構(7大區域合併爲3大集羣)和資本重構(計劃發行REITs募資100億元)。

未來挑戰與不確定性

     萬科未來面臨三大關鍵挑戰:債務重組(2025年到期債務超1500億元)、主營業務恢復(2025年1-9月銷售額同比下滑44.43%)以及治理模式兼容(國資主導與市場化效率的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深鐵集團自身也面臨財務壓力。截至2025年6月末,深鐵負債合計4796.20億元,資產負債率升至60.46%。其在建的17條地鐵線路與西麗樞紐等工程需持續鉅額投入,被評估機構警示「融資需求持續增加,債務規模增長迅速」。

結論與展望

      萬科的困境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王石時代的股權結構設計埋下了控制權不穩定的隱患;郁亮時代的激進擴張戰略導致債務高企;跟投制度異化引發內部員工維權;合作項目資金挪用損害小股東利益。深鐵集團的介入雖暫時穩定了局面,但萬科的根本問題在於職業經理人制度在行業鉅變中的失效,疊加宏觀風險穿透管理防線的結果。未來,萬科能否重振旗鼓,取決於三大關鍵因素:銷售回款能力能否持續改善;存量資產盤活能否有效推進;以及國資支持與市場化運營之間能否找到平衡點。萬科的案例不僅是一家企業的興衰史,更是中國房地產行業從野蠻生長到理性迴歸的縮影。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