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3 21:29
作者 | 深鵬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全球貿易與地緣政治格局波瀾再起。
隨着美國總統拋出對華商品加徵100%關税的激進言論,一場新的經濟摩擦似乎已經到來,美股首先崩了,今天亞太市場,同樣巨震。
然而,今天稀土板塊、黃金板塊,卻再次迎來高光時刻!
稀土ETF(159713)今日逆勢大漲7.34%,金價衝上4070美元/盎司,再創歷史新高,金ETF(518680)今日漲2.96%。
作為今年最為熱門的兩大主題,稀土和黃金不管是短期,還是中長期,依然有很大的價值待挖掘。
01
反制王牌
先説稀土。
被譽為「工業黃金」,稀土的戰略價值首先體現在它作為地緣政治博弈中一張無可替代的「反制王牌」。
回顧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期間,「稀土反制」便已成為市場熱議的焦點,但當時更多停留在輿論與威懾層面。
然而,時移世易。
當前的國際環境,特別是近期特朗普政府表現出的極端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使得中美經貿關係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當關税壁壘提升至近乎封鎖的級別時,傳統的反制手段可能顯得力道不足。
此時,稀土作為中國擁有絕對優勢的戰略資源,其反制選項的優先級和現實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市場普遍預期,在極端情境下,管控乃至暫停對美稀土出口,將是中國最有力、最不對稱的反擊手段之一。
這種從「可能」到「極可能」的預期轉變,是推動稀土板塊上漲最直接、最凌厲的驅動力。
2025年10月9日,中國商務部連續發佈第61號、62號公告,對稀土實施"史上最嚴"出口管制:
明確禁止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磁材製造、二次資源回收等核心技術出口,包括設計圖紙、工藝參數等載體;
新增對鈥、鉺、銩、銪、鐿5種中重稀土物項的管制,使受管制的稀土元素覆蓋全部12種中重稀土;
規定境外產品若含中國稀土成分價值佔比≥0.1%或使用中國技術,均需申請出口許可,14納米以下邏輯芯片、256層以上存儲芯片等高端技術領域出口需"逐案審批",軍事用途原則上禁止。
加上特朗普再次揮舞關税大棒,資金湧入稀土板塊,就不足為奇了。
以稀土ETF(159713)為例,近2個交易日吸金1.15億元,年內資金淨流入額7.45億元。
02
稀缺性
從稀土的核心邏輯上看,全球稀缺性一直是最重要的一條。
從需求上看,稀土正變得前所未有的強勁,核心驅動力來自於全球性的能源革命與科技浪潮。
如新能源車與永磁電機:高性能釹鐵硼永磁體是新能源車驅動電機的核心材料,平均每輛純電動車消耗數公斤釹鐵硼磁材。隨着全球電動車滲透率的不可逆轉式提升,這構成了稀土需求最堅實的增長極。
如風電產業: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同樣需要大量的高性能釹鐵硼,風電裝機容量的持續增長為稀土需求提供了另一大支柱。
又如機器人與工業自動化:伺服電機是機器人的「關節」,其對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隨着智能製造的普及而激增。
還有消費電子與軍工科技:從智能手機的振動馬達到軍用雷達,稀土的應用無處不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美國F-35戰機,每台都需417公斤稀土(30%依賴中國技術),美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也需4噸以上的稀土,管制甚至可以影響到這些先進軍事設備的正常生產。
從供應端上看,全球稀土供給呈現出「中國主導、海外追趕」的格局。
中國佔據了全球超過60%的稀土產量和近40%的儲量,更為關鍵的是,我們掌控了全球85%以上的稀土精煉和分離產能。
這是一種難以被短期複製的技術壁壘。
儘管美國、澳大利亞等國試圖重建本土稀土供應鏈,但面臨着環境壓力、資本開支高昂以及技術工人短缺等重重困境,進展緩慢。至今,澳大利亞的釹鐵硼生產線仍依賴中國技術團隊,美國"無稀土磁鐵"研發仍依賴中國專利。
與此同時,國內對稀土行業的整頓與整合持續深化。
通過組建中國稀土集團,實現了對產業鏈的集中管控,有效結束了「內卷式」競爭和私採濫挖的亂象。
這使得稀土供給從過去的無序走向有序,中國對稀土定價的掌控力得到質的飛躍。
這種由多賽道、長周期驅動的需求爆發,與供給端高度集中的格局形成了尖鋭矛盾,「稀缺性」 成為稀土價值最核心的註腳。
03
業績反應
從商業角度看,在全球稀缺性的背景下,稀土,特別是中重稀土,具備明確的漲價邏輯。
中國4月對7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后,歐洲氧化鏑價格從4月初的850美元/公斤飆升至3000美元/公斤,漲幅超210%;氧化鐠價格單日暴漲3倍至45萬元/噸。
盛和資源、北方稀土等龍頭企業訂單量激增200%,而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因審批未通過被迫中止F-35材料採購合同。
近期,國內兩大稀土巨頭再次提價,北方稀土與包鋼股份上調稀土價格,環比漲幅創兩年來新高。
價格的穩步上行,正體現在相關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中。
北方稀土發佈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前三季度淨利潤達到15.1-15.7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72.54%-287.34%。
從相關數據對比中不難發現,公司稀土原料產品毛利率提升至35%以上,稀土功能材料業務毛利率也超過25%,均創下近年新高。
從運營效率來看,公司通過優化產品結構、提升高附加值產品比重,實現了量價齊升。特別是在稀土永磁材料領域,公司積極拓展新能源汽車、節能家電等高端市場,產品單噸盈利水平顯著提升。
這一業績,正是在全球宏觀經濟面臨挑戰的背景下實現的,充分體現了稀土行業較強的抗周期屬性。
稀土板塊是今年熱門板塊,在全球貿易摩擦未真正退卻之時,稀土的熱度有望持續。
而借道一鍵打包了國內的稀土產業鏈的ETF,佈局整個賽道,正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選擇。
相關的ETF上漲幅度也較明顯,如稀土ETF(159713),年內漲幅達到91.8%。
該ETF跟蹤的中證稀土產業指數,全面覆蓋稀土採掘、冶煉加工及高端應用領域,重點佈局稀土、磁性材料、電機等關鍵環節,聚焦行業龍頭與核心技術企業,成份股中北方稀土+中國稀土+包鋼股份佔比31.6%,能實現一鍵分享稀土板塊的時代紅利。
04
再提避險
除了稀土,避險王牌——黃金,也是今年市場的焦點。
今天國際金價再創歷史新高,不僅是市場情緒的即時反應,更是黃金在當今複雜宏觀環境下多重價值屬性的集中體現。
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地緣政治衝突持續及股市波動加劇的背景下,投資者本能地尋求資產「避風港」。黃金,作為千年來的終極價值儲藏手段,自然成為全球資本的首選。
除了關税突發,宏觀方面,也有不少支持金價上漲的積極因素。
例如短期看,四季度美聯儲的降息預期與潛在的弱美元環境;中長期看,全球範圍內的「去美元化」進程,促使多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以實現外匯儲備的多元化。這一官方層面的需求,為金價提供了穩定而長期的買盤支撐。
而在高債務、低實際利率成為全球常態的宏觀圖景下,黃金作為非負債、無交易對手風險的資產,其對抗貨幣信用貶值和財富保值的功能被空前強化。
綜合來看,金價創下歷史新高並非孤立事件,而是避險需求、貨幣環境與長期結構性趨勢共同驅動的必然結果。
正如全球最大的對衝基金創始人達利歐最新表態:
黃金應該在投資組合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從戰略角度,黃金應占投資組合的15%左右,以對衝信用資產(如債券)的風險。
當然,黃金價格影響因素較多,也較為複雜,跟蹤和分析難度也不少,借道ETF或是不錯的參與選項。
如金ETF(518680),底層資產是掛鉤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現貨合約,透明度高而且流動性好,緊密跟蹤上海金的價格。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0月10日,金ETF(518680)近一年淨值增長52.07%,在全市場14只黃金ETF中位居Top 1,年內資金淨流入25.1億元,最新規模40.57億元,位居同標的ETF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金ETF(518680)管理費率0.15%、託管費率0.05%,是跟蹤同標的中費率最低一檔的ETF,支持T+0交易,當日買入當日即可賣出,還有場外聯接基金(A類:009504,C類:009505)。
05
結語
在全球貿易戰反覆、政經局勢不確定性增加的當下,投資者都會面臨着一個核心問題:
如何在這場大變局中守護資產,並尋找確定性機會?
經過今年以來的一系列行情變化,市場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
如稀土,又如黃金,兩者憑藉其獨特的反制與避險屬性,成功穿越迷霧。
它兩,一個主攻,一個主守;一個是利矛,一個則為厚盾;一個憑藉其在大國博弈中的獨特地位,在結構性行情中捕捉跑贏機會,並分享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紅利,一個則以其千年不變的信用,在市場動盪中提供最可靠的庇護,保障資產安全。
迷霧越大,越應該強調確定性。
稀土的反制價值與黃金的避險功能,正是當下市場中具有確定性的投資邏輯。
對於理性投資者而言,深刻認識這兩大戰略資產的價值,不僅是對財富的守護,更是對時代變局的深刻洞察與積極應對。(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