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年輕勞動者將成為AI經濟中的贏家

2025-10-13 19:44

  對於22歲的程序員來説,眼下確實處境艱難。隨着人工智能(AI)的迅猛發展,美國那些可被AI替代的崗位就業增長已經放緩——這種放緩並非整體性的,而是特別針對22至25歲的年輕工作者。這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警告:AI可能會斬斷職業晉升階梯,接管入門級任務,使年輕工作者被永久排除在經濟體系之外。

  或許確實如此。

  關於AI威脅入門級就業崗位的報道鋪天蓋地,以至於這種説法漸漸成了人們心中的「常識」。但經濟學中並無定律規定,新技術必然對年輕勞動者傷害最深;事實往往恰恰相反。或許數年之后回望今朝,我們會發現,如今年輕勞動者面臨的嚴峻就業市場不過是短暫波動,而非一代人的職業生涯被AI徹底摧毀。

  領英聯合創始人里德·霍夫曼近期在其播客《Possible》的一期節目中表示:「我不認為AI會奪走入門級工作是一條物理定律。」持此懷疑態度的並非他一人。Anthropic的經濟學主管彼得·麥克羅里稱:「在我看來,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迄今為止,人工智能產生的整體影響可能還微乎其微。」

  研究人工智能的哈佛大學勞動經濟學家戴維·戴明警示道:「這將與我們歷來所見的每一次技術革命的模式背道而馳。」

  即使這項技術的確對職場新人造成了衝擊,部分專家仍認為這一動態可能是暫時的。技術同時改變了僱主所提供的職位與僱員所選擇獲取的技能。長遠來看,年輕勞動者或許比任何其他羣體都更有能力為人工智能時代重塑自身技能。

  戴明在題為《看空AI就業末日論》的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中指出:「過去一個世紀,顛覆性創新曆來更青睞年輕人和受過良好教育者,因為他們更善於適應新的做事方法。AI或許會是個例外,但我深表懷疑。像諸位這樣年輕且受過教育的羣體,已是AI最核心的用户,你們所具有的創造力和開放思維,也足以洞見其最佳應用場景。」

  美國勞動力市場正在降温,失業率目前已升至202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但迄今為止,幾乎沒有證據表明AI是影響因素之一。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執行董事瑪莎·金貝爾表示:「當前勞動力市場確實在發生許多變化。但從時間上看,這些變化似乎與AI無關——它們早在AI產生影響之前就開始了。」

  另一方面,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近期發表的兩篇論文,提供了表明職業階梯擔憂初現端倪的首批翔實證據。這些論文指出,在人工智能適用性最高的領域(例如軟件開發和客户服務),年輕及初級員工的僱用增速正在下降。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認同這些研究結果。從利率到關税,許多其他因素也擺在眼前,儘管兩篇論文都試圖考慮這些情況,但許多專家仍謹慎認為,不應將畢業生就業市場的不景氣過度歸因於AI。

  但如果這些研究確實反映了真實趨勢,那該如何解釋這一現象呢?

  最常見的解釋是,年長員工積累了AI無法替代的經驗優勢,而年輕知識工作者則如哈佛研究生賽義德·M·侯賽尼和蓋伊·利希廷格在論文中寫的:「他們從職業階梯的底端起步,從事智力含量較低的日常事務。」

  斯坦福經濟學家的論文提出,職場新人的技能以「書本知識」為主,這可能更容易被AI學會。該觀點也得到多倫多大學三位經濟學家論文的支持,他們的理論是,AI在「執行」層面干得不錯,比如做PPT、匯編數據、文件摘要,但在需要判斷力的事情上,比如發現新機會或決定做哪個項目,則有所欠缺。

  這些解釋的角度略有差異,但萬變不離其宗:專業知識和判斷力十分寶貴,AI難以取代,且必須通過實踐經驗來獲得。這個説法或許不無道理,但我們有理由懷疑——首先,它無疑迎合了管理層,預設了其工作的不可替代性。但實際上,AI的能力演進頗為奇特、難以預測且日新月異。若認為它們現在或未來能在所有領域都完全對應這種初級與高級的二分法,那才令人意外。

  不過,這種解讀的根本問題在於它是靜止的。即使AI現在很擅長做年輕知識工作者的事,但年輕工作者纔是最有能力調整自己來適應它的人。

  這或許只是一個過渡階段,年輕知識工作者之所以處於劣勢,並非因為技術正將他們永久性淘汰,而是因為企業在摸清人工智能發展路徑前不願貿然招聘。斯坦福大學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經濟學家巴拉特·錢達爾指出,一種可能是「企業正處在觀望模式,他們正在驗證人工智能能否提升生產效率或節約人力成本」。但「隨着企業逐步掌握將人工智能整合進業務流程的方法,它們甚至可能轉變策略,重新增聘更多年輕人才。」

  過去兩年來,眾多企業意識到原先需要人力完成的某些傳統任務,如今已可全部或部分由AI替代。但企業往往不清楚具體實施方案,也不明確需要補充哪些新型技能。

  哈佛大學數字數據設計研究所所長、哈佛商學院教授卡里姆·拉哈尼直言:「絕大多數企業在AI應用領域仍處於起步階段。」儘管技術推廣迅猛,但企業需要時間重構工作流程、定義新型崗位併發掘新機遇。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家阿維·戈德法布強調,面對這種不確定性,企業縮減招聘規模是自然選擇,「因為僱主尚未明確未來需要怎樣的技能。」

  在面臨關税政策與政治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暫停新增招聘顯得尤為可取。當前「低招聘、低解僱」的就業市場環境中,年輕從業者承受着最大沖擊。從定義層面而言,初級崗位就業機會完全取決於企業的招聘意願。

  但這種態勢不會持續存在。隨着業務流程逐步完善,新型崗位不斷涌現,年輕工作者將掌握新的技能組合。9月初,OpenAI宣佈啟動人才平臺計劃,旨在為具備AI技能的人才與需求企業搭建對接渠道。

  調查數據表明,年輕成年人對於AI取代其工作崗位的擔憂程度確實高於年長羣體。然而,在技術從業者內部,這一差異並不顯著。Stack Overflow開發者論壇的調查顯示,在18-24歲的程序員中,僅15%認為AI對其工作構成威脅,而在55-64歲的程序員中,持此看法者也佔13%。唯一擔憂比例大幅降低的羣體是即將退休的人員。

  與此同時,一些率先採用AI的企業已開始反思削減應屆生招聘是否明智。根據風投公司First Round的一篇深度報告,Shopify最近表示正在「招募更多實習生,因為他們能以最富創意的方式運用AI,且天生具備初學者心態」。因積極應用AI而引發用户爭議的多鄰國公司也發表了類似觀點。

  麥肯錫高級合夥人兼北美區主席埃里克·庫徹指出,35歲以下員工出色的適應力和AI應用能力使他們在當前就業市場中更具優勢。與過去不同,年輕從業者現在能借助AI進行學習——這種被拉哈尼稱為「專業技能衝擊」的現象,在某些領域可能縮小資深員工與職場新人的能力差距。

  高校正在積極調整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新技能。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科戈德商學院院長戴維·馬奇克表示:「關於初級崗位將消失50%的預測實屬誇大其詞。AI確實會取代部分工作,但更將催生大量需要‘全新技能組合’的新崗位和新機遇。」

  據馬奇克介紹,科戈德商學院已將AI融入全課程體系,90%的教師將AI工具納入課堂教學或大綱設計。該學院還將演講表達、團隊協作等軟技能必修課數量增加一倍,以確保畢業生不僅能勝任執行工作,更具備綜合素養。

  在多倫多大學,戈德法布正在徹底改革他的MBA課程教學方式。在他執教的營銷課上,以往的核心作業任務是撰寫一份營銷計劃。但他表示:「從去年開始,情況已經很明朗——ChatGPT做出的營銷計劃比班上大多數學生都要出色,這個作業也就失去了訓練價值。」

  今年,學生們不僅策劃了營銷活動,還運用AI工具進行落地執行,實際扮演了「一人營銷公司」的角色。並非所有學生都對此感到適應,有人提出異議,認為單人運營模式並不符合行業實際。但戈德法布指出:「那些最出色的學生表現非常驚艷。我親眼看到他們獨立完成了既富創意又具實效的營銷活動,而不僅僅停留在方案層面。」

  這並非有意淡化AI對眾多知識工作崗位構成的威脅。今年早些時候,在與科技領域的創業者探討AI與「微型團隊」趨勢時,一人營銷公司的構想聽來完全合理。或許在那樣一個AI承擔大部分工作的世界里,許多人將面臨失業。然而,這種圖景與另一種情形截然不同,即職業晉升階梯雖然斷裂,但資深員工卻未受衝擊。

  拉哈尼透露,目前許多負責制定AI戰略的高管進展艱難,因為他們自身缺乏使用這些工具的直接經驗。積極擁抱技術、並從中發現機遇的,反而是他們的下屬團隊。

  「年輕人正在主動適應這一趨勢,」馬奇克評論道,「無論機構自身是否願意跟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