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以「創造性破壞」重釋增長內核

2025-10-13 19:44

智通財經APP獲悉,2025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發佈聲明,宣佈大西洋兩岸的三位學者因「通過創造性破壞實現持續增長的理論」研究共同獲得202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西北大學的喬爾·莫基爾、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與巴黎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菲利普·阿吉翁以及布朗大學的彼得·豪伊特成為本屆獲獎者。阿吉翁在電話新聞發佈會上得知獲獎時表示「我現在還說不出話來」,而莫基爾將獨得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120萬美元)獎金的一半,阿吉翁與豪伊特則分享剩余的一半。

該獎項正式名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瑞典中央銀行於1968年設立,作為對諾貝爾物理學、化學、醫學、文學及和平獎的補充,這些獎項均依據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896年遺囑設立。

獎項委員會成員、隆德大學經濟理論教授克斯汀·恩弗洛在記者會上強調,獲獎者的工作凸顯了保持經濟增長要素的重要性,並指出「進步不應被視為理所當然,社會需關注能產生並維持經濟增長的因素,包括基於科學的創新、創造性破壞及樂於變革的社會態度」。

荷蘭出生的經濟史學家莫基爾研究了工業革命及其后續階段,證明「持續經濟增長」最初是靠一波接一波的技術創新點燃並維持的。他的兩位同事阿吉翁和豪伊特隨后在1992年把這種「靠新技術淘汰舊技術」的歷史過程做成了可推導、可計量的「創造性破壞」增長模型。

三位獲獎者中,出生於巴黎的阿吉翁是唯一居住在歐洲的學者。他曾建議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將退休年齡從62歲提高至64歲,該改革目前被社會黨當作換取預算通過、要求撤銷的核心籌碼。

當被問及美國關税對經濟增長的威脅時,阿吉翁明確表示反對:「我不歡迎美國的保護主義浪潮,這對我們、對增長和創新都不利。歐洲國家必須意識到,不能讓美國和中國主導技術領域,自己卻落后。」

他進一步指出,歐洲經濟相對於美國衰退的主因是「未能實現突破性的高科技創新」。

豪伊特出生於加拿大,常與阿吉翁合作研究熊彼特增長理論,該理論以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命名,他首次提出「創造性破壞」概念。

本屆獎項是諾貝爾經濟學獎歷史上第三次由三位學者共享,此前2024年該獎曾授予三位美國學者,表彰他們對歐洲前帝國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研究。

其他知名獲獎者包括2022年因銀行與金融危機研究獲獎的前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戴維格,以及2023年因薪酬性別差距研究獲獎的克勞迪婭·戈爾丁。

儘管戈爾丁近年獲獎,但諾貝爾獎長期存在性別不平等問題,尤其在科學領域。諾貝爾經濟學獎歷史上僅有三位女性獲獎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因此成為僅次於物理學獎、男性比例最高的獎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