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人均萬元米其林餐廳關門,好利來公子們也「割不動」有錢人

2025-10-13 12:00

  不管評上星的是西餐還是中餐,風靡歐洲和日韓的米其林餐廳,到中國來收割富人,效果不盡如人意。如今,就連廣州本地開了30年的老海鮮酒樓,也面臨關門大吉。專割富人的天價餐廳,漸漸不香了。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興華

  · · ·

  法式老洋房,要提前三個月預約,人均消費近萬元,好利來公子開的米其林一星北歐餐廳,還是沒能扛過這個秋天。

  北京王府井的富臨飯店,賣燕鮑翅等菜品的高檔粵菜館,只堅持了兩年多就關門停業。

  不管評上星的是西餐還是中餐,風靡歐洲和日韓的米其林餐廳,到中國來收割富人,效果不盡如人意。

  如今,就連廣州本地開了30年的老海鮮酒樓,也面臨關門大吉。

  專割富人的天價餐廳,漸漸不香了。

  1.

  好利來公子開的餐廳關門,

  人均萬元米其林不香了?/

  928日,上海東平路的高端北歐餐廳「EHB」,宣佈關門歇業。

  誰也沒想到,這個人均1萬元刷新魔都消費紀錄,需要提前三個月預約的土豪餐廳,也開不下去了,而且僅僅存在了兩年零四個月。

  2023年5月,好利來公子羅昊,聯合挪威Maaemo的米其林三星名廚Esben Holmboe Bang,開了這家餐廳,名字就是取自於名廚的姓名縮寫「EHB」,號稱是「挪威米其林三星海外首店」。

  Esben Holmboe Bang算得上是北歐餐廳圈的傳奇人物。2010年,Esben Holmboe Bang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創立了Maaemo,開業僅15個月就獲得米其林二星。2016年,Maaemo被評為北歐地區首家米其林三星級餐廳。Maaemo的挪威總店,經常需要提前半年預定,所以這次在上海開店,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新店開業初期,價格又上了熱搜,吃一頓飯人均萬元是常態,即使在有「滬幣匯率」的上海,這也在高端餐廳里遙遙領先。

  單單是酒水,就按照人均1688或者5888一位來收,如果是新來的客人,也可以選擇3688的品鑑套餐來試試口味。預定餐位的時候,就得付50%的定金,如果在預定用餐時間2天內才取消,定金都不退。

  別看條件苛刻,王思聰都來這家店打過卡,菜品全是「大盤子小份量」的米其林餐。不過,他來的時候,EHB本人不在,但是他的大徒弟、駐店主廚Viviane Mello也是個厲害的人,在開業半年后,就拿下了年輕廚師獎,EHB餐廳也評上了上海米其林的一星。

  王思聰唯一讚賞的地方就是環境和服務,這個餐廳所在的東平路11號,是一棟三層老洋房,使用面積約為746平米,一樓是Tearoom by EHB,提供下午茶和雞尾酒;二樓、三樓分別是Dining RoomLiving room

  來到EHB的顧客首先會被領到三樓的Living room,享用完餐前酒和甜點后,再進入二樓的Dining room(正餐廳)享用正餐,吃完了午餐,又轉移到一樓享用下午茶,如果是晚餐后,一樓還會提供以茶為創意概念的雞尾酒。

  (從左到右依次是一樓二樓三樓)

  儀式感和氛圍感確實拉滿了,但也只有這一個亮點而已。

  在這家餐廳的留言區,大部分人聊的都是出片,還有博主表示她整整吃了5個小時才結束,卻很少有人讚揚他家的味道,彷彿這就是個拍照打卡地。

  比起吃飯,這里真的更適合打卡。這棟老洋房建於1921年,又名羅森菲爾德府邸(Villa rosenfeld),最初是美籍猶太商人羅森菲爾德家族的府邸,由西班牙建築師Abelardo lafuente設計,后來成了宋子文在上海的私宅別墅之一,還是他為蔣宋聯姻準備的嫁禮,被列為第四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黎明、王菲主演的電影《大城小事》,也曾在這里取景拍攝。

  那問題就來了,爲了打卡一下午,就要花大幾千甚至一萬的餐費嗎?

  一開始,這里還需要提前三個月預約,后來客人慢慢就少了,到去年7月,甚至還推出了The Memory菜單,選的都是開業一年來季節菜單里的經典菜,一共 10 道,定價2288元,直降了1400元,從這降價就能看出生意確實不好做。

  有博主在今年發帖稱,不久前去吃的時候,見不到EHB本人,晚餐大廳也只有兩桌有客人,現在看到關門的公告一點也不意外。

  別說EHB了,上海紅火了12年、人均6800元、每天只接待10個人的神祕米其林三星ultra violetUV)也在今年3月份閉了店。雖説對外宣佈的閉店原因是原址拆遷,但是業界早有人指出這家店入不敷出,一直靠集團旗下其他品牌產業在補齊這個虧空。

  據說UV的主廚Paul pairet一年的薪資在9位數,且絕大多數時間不在上海,主要精力在法國打造自己的餐廳。

  2.

  高價米其林餐廳,

  陷入漲房租關門魔咒/

  歐式風格的米其林餐廳不吃香,那賣高檔粵菜的米其林餐廳能行嗎?

  結果是,換個風格,甚至換個價格,也不好使。

  就在上個月,北京富臨飯店發佈了公告,宣佈因「公司戰略佈局調整」,將於1015日正式終止營業。

  在餐廳給出的聲明中,將對持有富臨飯店會員卡的顧客,辦理余額退款手續,這關門的過程還算體面,比很多直接跑路的網紅餐廳好得多。

  北京富臨飯店在東城區王府井大街,是富臨飯店在內地唯一一家分店,於2022年開業,連續三年都是米其林一星。

  這家高端粵菜酒樓,主打產品是燕鮑翅,招牌菜包括阿一鮑魚、富臨脆皮雞、富臨金輝翅、瑤柱焗蟹等等,人均消費466元,比主廚主理人親自服務的小眾餐廳便宜多了。

  (富臨金輝翅和瑤柱焗蟹)

  這家店也是五十幾年的老店了,最初是廣東中山人楊貫一在香港銅鑼灣創立的,招牌菜是「阿一鮑魚」,他做的這道菜還上過釣魚臺國賓館的餐桌。2019年,富臨飯店成為香港地區的米其林三星中餐廳,總店高峰期月租金要46萬港元,菜單價格也跟着漲,店里照樣坐滿。

  香港總店的鮑魚,個頭比較小的都要1900港元一隻,個頭大的要一萬多港元,最大的甚至不標價,只接受預定。

  魚翅也在1000左右港元一位,只有燕窩有幾百港元一份的。

  所以在香港總店,隨便一頓飯人均大幾千甚至過萬元是常態。到了北京,雖然招牌菜還是燕鮑翅,但是因為北京的土豪吃這些的沒那麼多,倒是脆皮雞、化皮乳豬等常見食材的菜品賣得多,所以人均也就466元。

  然而就算是價格比總店便宜了許多,北京富臨飯店還是選擇了關店。富臨集團旗下富臨皇宮品牌的門店今年也不好過:廣州富臨皇宮五月花店在3月底關閉了,廣州富臨皇宮安華匯店在6月底關門。

  不管評上星的是西餐還是中餐,風靡歐洲和日韓的米其林餐廳,到中國來收割富人,效果不盡如人意。

  去年4月,北京兩家老牌米其林餐廳Opera BOMBANATIAGO宣佈停業,其中Opera BOMBANA曾連續三年蟬聯北京米其林指南一星餐廳,而TIAGO又被稱為「北京泰餐天花板」,足足開了六家門店,兩家餐廳都是一夜倒閉,還被曝欠租。

  去年5月,人均消費2000+的上海米其林一星餐廳,被譽為川菜界天花板的玉芝蘭也因物業糾紛而停業閉店。

  不久后,上海的外灘十八號法餐新貴L‘Atelier 18也跑路了。

  今年八月底,同時登上江蘇米其林、黑珍珠和必吃榜的南京民國紅公館集體閉店,集團所有門店以及旗下公館咖啡、行宮等多家店鋪,在大眾點評平臺上均已處於「暫停營業」狀態。部分門店被貼上「欠費停電通知書」和「燃氣欠費停氣通知書」。

  不久后,在廣州經營了5年多的米其林一星餐廳「Rêver·玥」也正式閉店。

  雖然米其林餐廳定價高,但是成本也高,首先選址在大城市的頂級商圈,其次員工也多,比如每天只接待10個人的UV,服務員加廚師等就有三十多個人,平均超過三個人圍着一個客人轉。

  更大的麻煩是,餐廳一評上米其林,房東立馬就會漲租。2023年上海祥興記入選米其林推薦,房東馬上漲租30%,直接逼走餐廳。

  盤子大,分量少,抹點醬,放根草,燈要暗,不能吵,價格貴,吃不飽。 」在很多停業的米其林餐廳打卡帖中,留言區都有類似的話。

  3.

  高檔酒樓擺攤賣滷味,

  LV餐廳賣天價餃子/

  在高檔酒樓中,有些沒有參評米其林的老字號,也很難支撐。

  比如今年2月份,廣州市鴻星藝都海鮮酒家就貼出了告示,在一個月后關門停業。

  這家店所在的樓當年是出口商品陳列館,辦過三屆廣交會,還依次當過廣東省外貿局、廣東省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和廣東省陶瓷工藝美術公司的辦公大樓,在1990年,被黎永輝、黎永星兩兄弟租下,創辦了東江海鮮酒家,因首創量販式海鮮經營走紅。

  后來東江集團分為東江、鴻星和漁民新村三大系列,這里成為鴻星系列,因為原業主廣東省陶瓷工藝美術公司名字的緣故,取名藝都,酒家稱為鴻星藝都海鮮酒家

  這棟樓緊挨着江邊,室外的座位可以看着江景,吹着海風,酒樓里的一到三樓,當年是出口商品的展廳,變成喝茶吃飯的大廳和房間,四樓和五樓則是富麗堂皇的包廂,都是本地做生意的大老闆光顧。

  很快,鴻星藝都海鮮酒家越賣越火,粵菜海鮮、日韓料理、早茶正餐都有賣,成為當年珠江邊最出名的酒樓,還在廣州開了很多分店。

  不管是平時吃飯、商務宴請還是結婚喜宴,鴻星或者東江都是廣州市民的首選。

  不過,近幾年這類宴請訂單越來越少了,但是高檔酒樓的裝修、房租等成本卻不會因此降低,所以類似鴻星這樣的傳統酒樓都壓力山大,不得不尋求轉型。

  鴻星藝都海鮮酒家在去年4月被廣東粵財物業發展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理由就是拖欠租金,到今年2月才宣佈關門停業也算是堅持了挺長時間的。

  今年開始,酒樓的轉型非常積極。

  首先,很多五星級酒店和大酒樓下場擺攤。

  西安的徐記海鮮在門口支起滷味攤;

  福州的井榕大酒樓門口賣滷味、椒鹽豬手和脆皮乳鴿等,攤位前人山人海;

  武漢的高端酒樓艷陽天,開起了社區食堂;

  長沙知名湘菜品牌冰火樓推出「冰火樓外膳」衞星店,50平米小店明檔廚房,專注人均30元的外賣;

  廣東的廣州酒家,則開出一家名為「廣州酒家·小廚」的快餐衞星店,堂食和外賣都是人均26元左右。

  親民路線,看上去熱鬧,但對於高檔酒樓居高不下的成本來説,只是權宜之計。

  不過,也有新開的高價餐廳,還在收割着不差錢的富豪,而且是跨界來的。

  比如最近,LV就在首爾江南區開了一家法式料理的餐廳Le Café Louis Vuitton3只牛肉餃子,印上了Monogram花紋,就要賣4.8萬韓元(人民幣243元)。店里的其他菜品,類似凱撒沙拉這樣的「普通小菜」,也都要人民幣兩百塊錢一份。

  這也不是奢侈品第一次跨界搞餐飲了:

2019年,Gucci就在東京開設了Gucci Osteria餐廳,人均消費超2000元,而且需提前3個月預約;2020年,愛馬仕旗下「上下」品牌在上海推出茶室,將絲綢元素融入下午茶點。

  不過,跟米其林和酒樓不同,奢侈品品牌主打的是環境和體驗,能成功跨界,也全靠土豪客户賞光,只是人傻錢多的土豪越來越少,你覺得它能堅持多久呢?

責任編輯:韋子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