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國反制措施威力初顯:美股暴跌、運價上漲、航線取消!

2025-10-13 07:01

(來源:海運經紀)

國際海運貿易正迎來新一輪波瀾。中美航運關税問題如同一次強烈的衝擊,其影響正迅速傳導至全球貿易的各個角落。

10月10日,交通運輸部發布公告,經國務院批准,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此舉是中國針對美國對中國海事、物流及造船業「301調查」無理限制措施的反制。根據公告,中方反制措施涵蓋五類船舶:美國企業、組織或個人擁有所有權的船舶;美國運營的船舶;美資持股25%及以上的企業擁有或運營的船舶;懸掛美國旗的船舶;在美國建造的船舶。

商務部發言人強調,相關反制措施旨在維護國際航運和造船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是「正當防衛」行為

政策設計精密,旨在實現精準反制

據《大公報》報道,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向大公報記者表示,此次進行反制依據了新修訂的《國際海運條例》,意味着徵收特別港務費並非簡單的「費用對衝」,而是依託法律框架和產業實力實施的精準戰略反制,構建起制度化的貿易霸凌防禦體系。新規不僅看船旗國,還將「美國建造」「美資控股25%以上」等一併納入收費範圍,實現「既看户口本也看出生證」,堵住了換旗、轉租等規避通道,確保反制精準落到美國實體

我國反制措施一經公佈,全球大宗商品航運市場引發連鎖反應,導致部分航線運價顯著上漲,多類船舶運營商受到影響。部分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貨船的臨時預訂被取消,同時煤炭和鐵礦石等干散貨船的租賃成本應聲上漲。

費恩利證券(Fearnley Securities)分析師指出:「目前的影響是顯著的。由於涉及金額巨大,這可能會造成市場效率損失,並很可能導致運價上漲」。運費衍生品合約市場也出現劇烈波動。中東至中國航線的運費衍生品合約在消息公佈后上漲近25%。

與此同時,跨太平洋航線運力正急劇收縮。project44發佈的10月關税報告顯示,本月中國至美國航線共取消67個航次,美國至中國航線也取消了71個航次。Better Supply Chains首席戰略官Bart De Muynck指出,承運商取消航班的力度「為疫情初期以來所罕見」。

新規落地,美上市航運股集體「遇冷」

儘管全球許多大型油輪運營商總部不在美國,但部分公司在美國上市,並擁有大量美國投資者。根據新規,這些公司也將落入徵收範圍。

Jefferies分析師Omar Nokta指出:「中國這套新的收費框架將對公開上市公司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那些在美股市場交易、且有25%以上持股由美國基金掌握的航運業者」。

圖源:貿易風(TradeWinds) 圖源:貿易風(TradeWinds)

根據彭博終端數據,受影響的船東包括:

  • VLCC船東:International Seaways、DHT Holdings和Tsakos Energy Navigation等;

  • 海岬型船船東:Norden、Star Bulk、Safe Bulkers和Diana Shipping等;

  • VLGC(超大型氣體運輸船)船東:Dorian LPG。

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導致紐約股市周五跌入負值區域,絕大多數美國上市航運股加入下跌。以星航運(Zim)下跌3.7%至12.44美元;夏威夷集裝箱船運營商美森輪船(Matson)股價暴跌7.5%,收於88.05美元。

今日(11日),美森輪船發佈《客户告知書》,稱目前沒有任何調整現有中美快航班期的計劃。並將繼續提供中國及跨太平洋市場到美國最快捷和最穩定的快航服務。全文如下:

圖源:

美森輪船 Matson Shiping官微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