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2 22:10
(來源:研報虎)
行情回顧:本周醫藥生物指數上漲] 0.36%,跑輸滬深300指數1.11個百分點,行業漲跌幅排名第25。2025年初以來至今,醫藥行業上漲21.87%,跑贏滬深300指數4.54個百分點,行業漲跌幅排名第11。本周醫藥行業估值水平(PE-TTM)為29.21倍,相對全部A股溢價率65.78%(-11.79pp),相對剔除銀行后全部A股溢價率為23.61%(-9.22pp),相對滬深300溢價率為116.53%(-14.97pp)。本周相對錶現最好的子板塊是醫院,指數上漲2.3%,年初以來表現最好的前三板塊分別是醫療研發外包、其他生物製品、化學制劑,漲跌幅分別為+63.1%、39.5%、39.2%。
諾和諾德最高總價52億美金收購Akero,FGF21在MASH纖維化逆轉中極具潛力。10月9日,諾和諾德宣佈已與Akero Therapeutics達成協議,將以47億美元收購Akero普通股的所有流通股,並因此獲得其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FGF21)類似物Efruxifermin(EFX),與諾和諾德代謝疾病領域的領先地位形成互補。此外,在EFX獲批用於治療MASH引起的代償性肝硬化后,持有人有權獲得總價值5億美元的現金額外支付。本次收購最高總價達52億美元。MASLD/MASH現有治療手段有限。MASH即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MASLD)的發展進程是從肝細胞單純脂肪堆積/變性,逐步進展為炎症(MASH)、纖維化、硬化、乃至肝癌。目前,全球有超2.5億MASH患者。肥胖/超重、二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徵患者為MASLD的高危人羣,二型糖尿病患者中超過70%的患者患有MASLD,其中一半發展至MASH(即35%+)。截至目前,已獲批用於MASH適應症治療的藥物僅包括Madrigal的THRβ激動劑resmetirom以及諾和諾德的GLP-1RA司美格魯肽。EFX已展現出優異的纖維化改善潛力,FGF21受MNC青睞。根據EFX為期96周的II期臨牀結果,在全部受試者中,50mg給藥組纖維化改善且炎症未惡化比例為49%、安慰劑組為19%;88名在96周接受活檢的受試者中,50mg組給藥纖維化改善且炎症未惡化比例為75%、安慰劑組為24%,展現出優異的纖維化改善潛力。在諾和諾德本次收購Akero前,GSK曾於2025年5月以最高20億美元現金對價收購Boston Pharmaceuticals的長效GFG21類似物efimosfermin alfa。目前全球FGF21靶點進展前列的為諾和諾德/Akero的EFX(FDAIII期)、89bio(Roche)的pegozafermin(FDAIII期)。目前國內FGF21靶點在研藥物包括:正大天晴FGF21單靶點AP025(II期)、東陽光藥FGF21/GLP-1雙靶點HEC88473(II期)、道爾生物FGF21/GLP-1R/GCGR三靶點DR10624(II期)、民為生物FGF21/GLP-1R/GIPR三靶點MWN105(II期)、天士力/華潤三九B1344(I期)、正大天晴FGF21/GLP-1R雙靶點AP026(I期)等。
9月醫療設備招投標127億同比-21%(同期高基數),環比-3%(趨勢有所放緩),25Q3同比+2.5%,25Q1-Q3同比+38%。分子賽道來看:24H1受到醫療反腐影響,基數較低,24H2基數已逐步升高。因此25Q3同比下滑也是高基數原因,環比略微下降,本輪醫療設備以舊換新釋放有所放緩,系已到尾聲。后續可以持續關注年底是否有醫療設備招投標回升(一般年底正常招投標由於預算原因會加速在12月份左右落地)。(1)醫學影像(CT、MR、DSA、DR等):25Q3是145億(+34%)25Q1-Q3是459億(+64%)(2)生命信息與支持(血液透析、監護、呼吸、麻醉、除顫等):25Q3是32億(+10%)25Q1-Q3是100億(+36%)(3)軟鏡(消化道、支氣管等):25Q3是18億(+2%)25Q1-Q3是51億(+20%)(4)硬鏡(胸腹腔、關節鏡、鼻咽喉鏡等):25Q3是17億(-11%)25Q1-Q3是49億(+4%)(5)放射治療(直線加速器、螺旋斷層放射治療等):25Q3是10億(-32%)25Q1-Q3是50億(+32%)(6)手術機器人(手術控制系統、手術導航系統等):25Q3是9億(-17%)25Q1-Q3是33億(+90%)(7)超聲(全身、便攜、心臟、婦產等):25Q3是45億(+27%)25Q1-Q3是139億(+55%)。從核心標的來看:個股增速符合行業整體。中低端產品線價格普遍有所下降(受到部分縣域設備集採影響,但目前有設備有集採反內卷邏輯,頭部公司預計贏單率能有所上升)。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要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持續支持「兩重」和「兩新」。25年預計新一輪醫療設備以舊換新即將來臨,規模預計不小於24年,預計26年開始陸續審批,目前重點關注各家庫存水平以及業績釋放節奏。(1)邁瑞:25Q3是25億(+13%)——其中9月9億(+7%)(2)聯影:25Q3是28億(+48%)——其中9月8億(+18%)(3)開立:25Q3是4億(+64%)——其中9月1.6億(+72%)(4)澳華:25Q3是2億(-1%)——其中9月4692萬(-33%)。
穩健組合:恆瑞醫藥(600276)、百濟神州-U(688235)、美年健康(002044)、通化東寶(600867)、億帆醫藥(002019)、恩華藥業(002262)、首藥控股-U(688197)、美好醫療(301363)、甘李藥業(603087)、賽諾醫療(688108)。
風險提示:醫藥行業政策不確定性超預期風險;研發進展不及預期風險;業績不及預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