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黃鋼兩次創業押注光通信身家近40億 劍橋科技業績高增年內市值漲2.5倍

2025-10-13 07:23

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潘瑞冬

光模塊概念股價大漲,除了市場熱度較高的「易中天」外,劍橋科技(603083.SH)的股價也表現亮眼。

截至10月10日,劍橋科技的市值達292.4億元,2025年以來漲了近2.5倍。

劍橋科技的創始人黃鋼,兩次創業都押注光通信行業。目前,黃鋼通過其全資控制的企業持有劍橋科技13.64%股份,以此粗略計算,黃鋼的身家高達近40億元。

港交所披露易網站10月12日更新的信息顯示,劍橋科技的港股IPO申請已通過港交所聆訊。

赴港上市只差臨門一腳,黃鋼和劍橋科技將迎來新的起點。

兩次創業的「生存之戰」

在創立劍橋科技之前,黃鋼的人生軌跡與通信行業緊密交織,期間還有一次創業經歷。

黃鋼出生於1953年,曾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和深造。2000年以前,他曾在AT&T和朗訊科技工作15年,曾任朗訊科技光網絡部副總裁。

2000年,光通信行業正值風口,剛從朗訊科技光網絡部副總裁職位上離開的黃鋼,帶着對技術產業化的執念,聯合創辦了光橋科技(中國)有限公司。黃鋼深諳運營商網絡設備的核心需求,光橋科技很快在光通信領域站穩腳跟。但創業第五年,黃鋼做出了一個令行業意外的決定——接受西門子的收購要約。

這場收購至今未有公開的詳細交易數據,但據接近交易的人士透露,當時光橋科技雖在細分領域具備技術優勢,卻面臨跨國巨頭擠壓與資金鍊緊張的雙重壓力。2005年前后,國內光通信企業扎堆出現,原材料成本上漲與研發投入加大讓中小企業舉步維艱。

對於黃鋼而言,初次創業被收購,並非失敗,更像是一次關鍵的抉擇。在行業競爭激烈之時,黃鋼見好就收,這樣做,既規避了企業現金流斷裂的風險,更通過與西門子的深度合作,摸清了國際巨頭的管理體系與全球供應鏈佈局,為下一次創業埋下伏筆。

黃鋼后來説的一句話,可以作為此次「賣」公司的註腳,「先活下來,再談技術理想」,這也成為黃鋼第二次創業,選擇更為務實和穩妥的方式的原因。

2006年,黃鋼在上海創辦新嶠網絡設備有限公司,這便是劍橋科技的前身。

關於公司的戰略路徑,黃鋼做出了一個極為務實的抉擇——先走「貿工技」之路。與光橋科技聚焦高端光通信設備不同,他這次選擇從運營商GPON設備切入——這一領域技術門檻相對較低,但市場需求穩定,能快速為企業積累現金流。

與此同時,公司可以逐步建立自身的生產和研發能力。這一戰略被證明是成功的。劍橋科技迅速與多家國際知名通信設備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成為其在中國市場的重要分銷商和合作夥伴。

2011年,公司正式更名「劍橋科技」。但生存之路並不平坦。2013年之前,國內通信設備市場競爭再度白熱化,華為、中興等巨頭佔據八成以上份額,劍橋科技作為后來者,多次在運營商招標中鎩羽而歸。公司的盈利能力微弱,2013年的營業收入高達8.7億元,但歸母淨利潤只有388.66萬元。

對於盈利能力孱弱,黃鋼應對之策是「雙輪驅動」。一方面深耕客户服務,組建專門團隊對接地方運營商的定製化需求,哪怕是幾百台設備的小訂單也親自跟進;另一方面拓展產品線,從GPON設備延伸至EPON、家庭智能網關,2015年又切入無線網絡設備領域,分散單一業務風險。

2014年,劍橋科技結束了生存之戰,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1.99%至17.58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793.89%至0.74億元。

兩起收購劍指「光模塊」

2017年底,劍橋科技成功登陸上交所。獲得資金補充后,黃鋼的膽子也大了,開啟了他的收購之路。

2018年,爲了進入數據中心互聯和電信級100G及更高速光模塊領域,黃鋼做出了職業生涯中最激進的決策——以2748萬美元現金收購美國MACOM Japan的資產。當時董事會內部爭議激烈,認為光模塊與現有業務關聯度低,且需要持續砸錢研發。

但黃鋼力排眾議,認為通信行業正從寬帶普及轉向高速互聯,光模塊是未來十年的核心賽道。就這樣,劍橋科技入局光模塊領域。收購必然存在着兩個公司的整合問題。黃鋼的解決方案是「柔性整合」——保留日本研發中心,負責核心技術攻關;將生產線逐步搬遷至上海江月路基地,降低製造成本;同時給予日本團隊股權激勵,承諾「技術決策權完全自主」。

2019年,黃鋼再擲4160萬美元收購Oclaro Japan的部分資產與業務。這次收購的核心是獲取其400G光模塊技術與日本產線,但現金支出讓公司現金流承壓。2019年財報顯示,公司短期借款大增,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下降。爲了解決資金問題,黃鋼通過股權質押與銀行授信緩解壓力。

后來,他在股東大會上解釋,兩次收購看似冒險,但公司拿到了PAM4調製技術,這是進入高端光模塊市場的門票。

收購併未立即帶來回報,劍橋科技2018年募投的「高速光模塊項目」因疫情與市場變動多次延期,也遭到了投資者質疑。但黃鋼的眼光更為前瞻,策略性地放棄了低端光模塊市場,全力攻堅400G/800G硅光產品。劍橋科技將未使用的2.84億元募投資金,轉而投入光電子產業化基地項目;同時,他推動業務從電信領域向數通領域拓展——利用MACOM與Oclaro的光路設計優勢,將電信光模塊改造為數通數據中心互聯產品,2023年成功進入微軟供應鏈,通過間接供應高速光模塊打開北美市場。

2024年,劍橋科技的高速光組件與光模塊實現營業收入4.92億元,營收佔比達13.46%。截至2024年末,公司800G光模塊已實現小批量發貨,合格率接近頭部廠商,黃鋼在內部會議中宣佈,光模塊業務將在2025年實現盈利。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業績延續2024年高增長趨勢,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48%至20.35億元,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51.12%至1.21億元。

2025年,公司的股價也漲幅明顯,截至10月10日,公司市值達292.4億元,年內市值漲了近2.5倍。黃鋼持有劍橋科技13.64%股份,以此粗略計算,黃鋼目前的身家高達近40億元。

正在推進的赴港上市,對黃鋼和劍橋科技而言,又是一個全新的起點。赴港上市,不僅意味着融資渠道的拓寬和國際化品牌形象的提升,更是其深化全球佈局、吸引國際資本與人才的關鍵一步。未來,黃鋼帶領劍橋科技能否再創輝煌,在光模塊領域是否能持續擴大市場份額,長江商報記者將持續關注。

責編:ZB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