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只剩3個月了,上海貴酒的「殼」,怕是保住不了......

2025-10-11 10:1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正在進行艱難「保殼戰」的上海貴酒,又迎來「噩耗」。

  10月9日,上海貴酒(股票簡稱:*ST岩石,股票代碼:600696.SH)發佈公告,披露公司作為被告的商標侵權案已終審判決。

  根據最新的民事判決書,上海貴酒立即停止使用貴州貴酒有一定影響的企業名稱「貴酒」。在判決生效后10日內,上海貴酒股份及其他被告需賠償貴州貴酒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共計約418.85萬元。

  雖然賠償金額不高,對上海貴酒而言,卻是雪上加霜。

  自2024年9月11日實控人韓嘯因關聯公司海銀財富涉嫌非法集資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以來,上海貴酒便深陷危機:公司過半股權被凍結、債務危機引發訴訟潮、資金鍊幾乎斷裂、高管集體出逃……

  公司營收從2023年的16.29億元驟降至2024年的不足3億元,今年上半年更僅剩2824.96萬元,淨利潤連續兩年虧損。

  今年4月,該公司因觸及財務類退市風險指標而被「披星戴帽」,股票簡稱變為「*ST岩石」,被實施退市風險警告。

  上海貴酒仍未放棄,採取了諸多自救措施,但效果平平。還剩下不到3個月的時間,上海貴酒的這場「保殼戰」,有多少勝算?

  斥資30億打造的上市公司,瀕臨退市

  上海貴酒是韓宏偉父子斥巨資打造的上市公司。

  據媒體統計,自2015年韓氏父子入局以來,韓嘯先是通過旗下一系列「五牛」平臺,合計斥資約4.42億元獲得9.98%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后來又通過「貴酒發展」等同一控制平臺繼續增持,耗資11.16億元拿下16.89%股份。短短八年,合計投入超過30億元,將岩石股份打造成「醬酒新貴」。

  自關聯公司海銀財富爆雷以來,上海貴酒各種問題接連爆發,已岌岌可危。

  首先是股權凍結。韓嘯在2024年9月被採取強制措施后,其所控制的上海貴酒企業發展公司及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的2.17億股股份全部遭司法凍結,佔公司總股份的64.80%。

  其次是回購失約。在2023年12月,公司承諾以不低於6000萬元、不超過1億元自有資金回購股份,最終卻以「不具備實施能力」為由未履行承諾。2025年3月,上交所公開譴責上海貴酒及有關負責人,稱其在回購期內未實施任何回購行為。

  更嚴重的是債務危機。截至今年上半年,上海貴酒流動負債合計14.17億元,其中短期借款2.52億元,資產負債率攀升至74.38%,遠超行業22.05%的平均水平。同期,該公司的貨幣資金僅1538.71萬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剩474.28萬元。

  公司也在今年半年報中承認,關聯事件引發的連鎖反應,導致資金緊張,生產環節及新建廠房施工均已暫停。其旗下11家酒類經營子公司中,僅1家營收超千萬元,至少5家營收不足百萬元,7家淨資產為負,核心業務造血能力幾乎枯竭。

  債務危機還引發了訴訟潮。今年以來,上海貴酒及其子公司頻繁收到多家銀行和供應商的訴訟。今年6-7月,上海貴酒密集爆發4起訴訟,涉案總額達1.87億元。8月,上海貴酒及其子公司貴州高醬酒業有限公司因5029.68萬元金融借款糾紛被貴州銀行起訴。

  據企查查,截至2025年8月,該公司累計涉及司法案件527起,案件金額累計2.22億元。

  ▲上海貴酒部分訴訟,圖片來自企查查

  雪上加霜的是,上海貴酒管理層已陷入混亂。2024年,公司董事、總經理、董祕、副總等核心高管就有6人在半年內離職。根據公告,副董事長陳琪也於今年5月申請辭去副董事長職務,在未確認代行董事長職責人選之前,陳琪仍代行董事長職責。

  公司經營也在惡化。經銷商集體出逃,財報顯示,2024年經銷商數量從4465家鋭減到772家,減少了3693家。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未披露經銷商數量。

  這就直接影響到了上海貴酒的營收。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貴酒營收僅2.85億元,與2023年的16.29億元相比,同比暴跌82.54%,淨利潤首次由盈轉虧,虧損達2.17億元。

  2025年上半年,其營收進一步下滑至2824.96萬元,較上年同期的1.91億元暴跌85.22%,淨利潤虧損6776.68萬元,經營狀況持續惡化。

  對於上海貴酒而言,最為緊迫的是退市風險。

  根據上交所新規,若上市公司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營收低於3億元且淨利潤為負,將觸及財務類強制退市指標。

  上海貴酒要想在2025年全年達到3億元營收紅線,意味着下半年要實現約2.72億元的收入,相當於上半年營收的近10倍增長。相對於上半年業績,下半年增速需要達到驚人的962%,這幾乎不可能。

  此外,公司年報已連續三年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若2025年報再次被出具「保留」或「否定」意見,同樣觸及退市條款。

  因此,上海貴酒的退市,幾乎沒有懸念了。

  自救動作頻頻,但時間所剩無幾

  上海貴酒仍在努力自救。

  首先是打折促銷清庫存。上海貴酒自2025年夏季起啟動大規模低價促銷,推出「庫存摺扣包銷」計劃,對過去24個月動銷不暢的非核心品牌SKU以及臨期產品進行折價銷售。

  比如上海貴酒旗下產品「軍星1927」打折后約395元/箱(6瓶,每瓶500ml),較此前的700-800元/箱大幅降價。

  然而,截至上半年末,公司存貨從5.26億元降至4.89億元,佔總資產24.72%,降幅僅有7.07%。

  值得注意的是,這4.89億元存貨中,佔比最多的是去年因為訴訟被查封的半成品,並且公司清庫存迴流的資金,要優先償還債務。上海貴酒想靠清庫存來「保殼」,幾乎不可能。

  除了打折清庫存,上海貴酒還嘗試了直播電商。

  除了早已佈局的京東、天貓旗艦店,上海貴酒也將線上渠道拓展至拼多多和抖音,開設了官方旗艦店,且聚焦抖音和拼多多兩個平臺搭建「日播+專場」直播體系,半年直播近百場,試圖開闢新的銷售渠道。不過,嘗試了大半年,其抖音賬號粉絲纔不到五千。

  ▲「上海貴酒酒類企業店」抖音首頁,圖片來自:抖音截圖

  在傳統渠道疲軟和政務消費收縮的背景下,公司又將資源轉向B端定製市場,推出「企業接待用酒」「股東專屬定製酒」「渠道定製禮盒」等場景化產品,試圖通過精準需求挖掘打開缺口。

  今年,上海貴酒就推出了兩款股東專屬定製酒——「君道貴釀·藏酒」和「上海貴酒國際版萬山久9696酒」,想通過包裝個性化設計與酒體專屬調配服務,吸引目標客户。

  這種針對企業客户的定製模式在白酒行業中也有先例,比如瀘州老窖曾為中石化定製了一款白酒「三人炫」,五糧液曾為鐵路系統定製了一款酒名叫「開路先鋒」。但對於上海貴酒而言,品牌力不足加上信任缺失,即便模仿同業策略,客户拓展的難度依然很大。

  爲了「回血」,上海貴酒還計劃出售部分基酒。2024年年報中,上海貴酒多次提及「開放基酒的銷售業務」。

  然而,基酒市場已隨醬酒整體降温。基酒不僅不值錢,甚至無人問津。8 月 20 日,遵義市中級人民法院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掛出的一則變賣公告,貴州仁懷市茅臺鎮國五劍酒業有限公司名下153噸醬香型基酒,變賣價較評估價下浮250余萬元,卻最終因無人出價而流拍。

  醬酒窖池的租賃價格也大幅下降。據媒體報道,貴州多位酒企負責人透露,2021年每口醬酒窖池價格介於3.5萬至3.8萬元之間,高峰時近5萬元。到了今年,核心區每口窖池租賃意向價已降至約2萬元左右。

  醬酒窖池租賃價格下降是中小酒企經營困難的縮影。因此,對於仍揹負大額訴訟、資產被凍結的上海貴酒而言,想通過出售基酒快速變現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最后,上海貴酒還聲稱,正積極尋找戰略投資者,不過截至目前,尚未披露任何實質性進展。

  距離2025年結束僅剩下不到3個月,留給上海貴酒的時間不多了。

  30年更名10次的「殼」,要保不住了?

  *ST岩石的發展史,可以説是A股「殼資源」炒作時代的縮影。

  自1993年上市以來,該公司歷經多次主營業務和證券名稱的更換,創下了30年更名10次的荒誕記錄,被稱為資本市場的「變色龍」。

  1993年至2001年,公司名為「福建豪盛」,主營建築陶瓷;2001年更名為「利嘉股份」,轉型房地產開發;2015年韓氏父子入局后,更名為「匹凸匹」,通過互聯網金融概念進行資本運作。

  2017年,匹凸匹暴雷以及前實控人被判刑后,韓嘯正式成為公司實控人,將公司更名為上海岩石企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ST岩石」。2019年又改名為上海貴酒股份有限公司,切入白酒行業,但證券名稱仍為「岩石股份」。

  如今,這家上市公司又面臨着相同的命運。目前來看,上海貴酒「保殼」大概率是保不住了,那麼只剩下兩條路:要麼再次「賣殼」,要麼直接退市。

  理論上,這個殼資源仍可能易主。畢竟白酒上市公司在A股市場比較稀缺,自2019年上海貴酒通過借殼岩石股份成為白酒上市公司后,還沒有任何一家白酒企業成功上市。這幾年,習酒、郎酒、劍南春、西鳳酒、國臺和紅星二鍋頭等頭部企業,均曾傳出「借殼」上市的風聲。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借殼」的難度不比IPO小,特別是*ST岩石這種劣跡斑斑的殼資源。

  近兩三年,證監會對「借殼」「賣殼」的監管越來越嚴格。據媒體報道,一名證券分析人士表示,自從2022年相關部門強調「警惕白酒過度資本化」以來,A股對白酒資產各種形式的上市加強了防範,即使真有酒企有意「借殼」,但監管的嚴格程度絕對不亞於IPO,併購大概率會被監管部門否決,即使不被否決,也可能需要作出不注入資產等承諾,如此一來,「借殼」的意義就不大了。

  監管部門也在削弱殼資源的價值,中國證監會在《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中提到,要大力削減殼資源價值,並加強重組監管,強化主業相關性,嚴把注入資產質量關,防止低效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從嚴監管重組上市,嚴格落實「借殼等同IPO」要求;嚴格監管風險警示板(ST股、*ST股)上市公司併購重組。

  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A股退市公司達52家,為歷史新高。這意味着,*ST岩石直接退市的可能性很大。

  業內人士指出,就算要「賣殼」,上海貴酒也必須在今年內,完成「營收3億元,淨利潤轉正」等基本條件,否則依然難免退市。

  這家在A股市場混跡32年的上市公司,這次怕是保不住了。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