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辛傑「救火」萬科一年,大股東「輸血」超259億元,接棒人黃力平仍來自深鐵系

2025-10-13 09:25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梁爭譽

萬科的權力中樞,再度進行調整。

在深圳地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萬科集團董事長辛傑近一個月未公開露面后,10月13日早間,萬科企業(02202.HK)在港交所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於2025年10月12日收到董事長辛傑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因個人原因,辛傑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職務,辭職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鑑於上述情況,萬科董事會同意選舉黃力平為公司第二十屆董事會董事長,任期從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至第二十屆董事會任期屆滿止。

黃力平亦是深鐵系的一員——2014年至2018年,任深鐵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委員;2018年至2021年,任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2021年2月至今,任深鐵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

這場突發人事波動,牽動的不僅是萬科管理層的穩定,更是這家老牌房企與其最大股東深鐵之間的深度聯結。

據時代財經統計,自2025年1月27日辛傑出任萬科董事長以來,深鐵已向萬科「輸血」9次,累計注資259.41億元,用於償還債務與維繫資金流動。如此密集的資金支持,顯示出深鐵在「託底萬科」中的關鍵作用,也折射出萬科當下的資金依賴程度與轉型壓力。

如今,萬科與深鐵之間的上一任紐帶人物辭職離場,儘管新任董事長繼續由深鐵系高管出任,市場仍不免擔憂:這場由國資深度介入、以「輸血」穩局的戰略能否延續?

今年6月,辛傑攜新任管理團隊出席萬科2024年度股東大會,時代財經攝

辛傑「救火」

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在萬科陷入現金流緊張與債務集中到期的關鍵階段,深鐵與辛傑頻頻出手「救火」。

2023年11月,面對債券價格波動,萬科召開會議與境內外金融機構溝通,深圳市國資委、深鐵等相關人士均出席「撐場面」。會上,辛傑表態稱「深圳地鐵將堅定與萬科站在一起」,並透露已準備好「豐富的工具箱」給予支持,將根據市場情況進行有序釋放以支持萬科。

此后,辛傑多次在公開場合重申支持立場。在2024年4月30日召開的萬科2023年度股東大會上,他再次強調,作為萬科的長期股東,深鐵的態度和立場一直沒有變,會一如既往支持萬科的良性發展,不會因市場波動而動搖。

深鐵的支持並未停留在口頭層面。今年以來,深鐵不僅真金白銀「輸血」幫助萬科緩解流動性危機,更派駐高管進駐萬科管理層。

今年1月27日,萬科連發五則公告,涉及業績預告、高管變更、項目轉讓等關鍵事項。最引人注目的是人事調整——萬科宣佈選舉辛傑為公司第二十屆董事會主席,正式接替郁亮出任董事長;同時聘任李鋒、華翠、李剛為執行副總裁,田鈞為董事會祕書。

新任高管團隊多具深圳國資背景,幾乎全部來自天健集團、深業集團、深鐵集團等體系,標誌着深鐵全面接手萬科的管理與經營。

在宣佈人事調整的同時,萬科還發布業績預虧公告並坦言,「集團流動性遇到階段性困難」。深鐵迅速啟動援助,連續出手,通過股權增持、併購合作、提供股東借款等多重方式,為萬科提供流動性支持。

根據萬科公告,截至9月16日,深鐵已累計注資259.41億元,成為其最大也是最穩定的外部資金來源。就在辛傑被指失聯的前兩天,深鐵還向萬科提供20.64億元股東借款,用於償還萬科在公開市場發行的債券本金與利息。

在辛傑主導的重整過程中,萬科的治理結構隨之發生變化。深鐵系團隊深度介入萬科的投資、資金、戰略等核心環節,短期內提升了決策效率與資源協調力。一旦關鍵人物缺位或變更,決策傳導鏈條便可能受阻,外部信心亦隨之動搖。

辛傑辭職后,萬科官宣黃力平接任董事長一職。萬科稱,辛傑的辭職不會影響公司董事會的正常運作和公司的日常經營。

有業內人士認為,萬科新任董事長由原董事會成員擔任,熟悉公司情況,有利於工作的延續和穩定。個別管理者的調整不會影響企業改革化險的進程。

而在2022年12月舉行的萬科臨時股東大會上,黃力平也曾表態稱,深圳地鐵支持一切有利於萬科健康發展的舉措。

深鐵萬科面臨新考驗

辛傑這位曾被視為萬科「救火隊長」的董事長意外辭任,讓萬科與深鐵面臨新的考驗。

公開資料顯示,辛傑1966年出生,1988年獲沈陽工業大學工學學士學位,2005年獲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曾在深圳長城物業、深圳長盛實業、聖廷苑酒店、天健集團等多家國企及民企擔任管理職務。

辛傑,圖源:萬科官網

曾經是華強北地標的聖廷苑酒店,作為深圳首家五星級綠色商務酒店,於2001年開業,不僅以「融豪華氣派與幽靜自然於一體」的定位成為海內外客商首選,還曾斬獲「中國酒店金枕頭獎」「全國十大會議酒店」等榮譽。

2009年,辛傑的職業道路進入新的階段,從民企進入國企,歷任天健集團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董事長、黨委書記。

在天健集團任職期間,辛傑主導推進了深圳羅湖二線插花地棚户區拆遷工作。他曾表示,天健在羅湖棚改的角色定位不是開發商,不主導開發,不賺取任何開發利潤,而是為政府提供棚改全過程服務,是服務商,體現國企承擔社會責任的公益性。

2017年9月,辛傑出任深鐵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當時,在前任董事長林茂德的帶領下,深鐵入主萬科,終結了持續兩年的「萬寶之爭」。

深鐵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后,雙方曾經歷一段「蜜月期」。

自2017年起,深鐵利潤持續高速增長——2017-2020年,深鐵分別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67.85億元、73.87億元、118.12億元、112.72億元,2019年和2020年連續突破百億,成為地鐵行業的盈利標杆。

2021年,深鐵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29.97億元,同比下降73.41%。同期,萬科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5.24億元,同比下降45.75%,系2009年以來首次出現增速下滑。

2024年,萬科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虧損494.78億元,深鐵合併報表範圍內發生虧損334.61億元,基本抵消此前多年的累計盈利。深鐵稱,2024年發生虧損,主要系公司對萬科的長期股權投資確認投資虧損,並計提投資減值損失所致。

隨着萬科進入「多事之秋」,深鐵開始介入萬科經營管理。辛傑挑起萬科董事長重任,多次公開強調深鐵對萬科的堅定支持,並推動管理團隊與核心業務部門的深度整合。

辛傑的介入在短期內緩解了管理和資金壓力,但萬科的經營仍承受業績和現金流的雙重考驗,深鐵亦遭遇房地產行業下行的衝擊。

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萬科實現營收1053.2億元,同比下降26.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虧損119.5億元。同期,深鐵實現營收72.84億元,同比下降21.67%,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虧損33.61億元。

截至今年6月末,萬科一年內到期有息負債1553.7億元,持有貨幣資金740.02億元,截至8月末已完成243.9億元公開債務償還,2027年前無境外公開債到期。

萬科短期基本面雖暫無系統性風險,但管理層穩定性與未來融資預期,仍是影響投資者信心的關鍵變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